公益

黑龍江肇源:圍繞“綠”字做文章

來源:光明日報 | 2023年06月19日 16:17
光明日報 | 2023年06月19日 16:17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清晨,黑龍江省肇源縣西海濕地公園裏細雨濛濛,但來此鍛煉健身的居民並未減少。長堤兩側,荷葉漸豐,偶有鷗鳥掠過水面。

“景色不錯吧。”西海濕地公園負責人馮先生指着湖面説,“誰承想,短短十來年,這裡大變樣咧!”據他回憶,眼前的大片濕地,曾是養魚池與稻田,從松嫩兩江裏採來的河沙也常常會堆積在這裡,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2016年起,當地痛定思痛,進行了退耕還濕、退漁還濕,並以人工補水、植被恢復、濕地清障等方式恢復濕地原始生態。

“現在,濕地內能觀測到東方白鸛、丹頂鶴、白琵鷺……生態環境一天比一天強!”馮先生天天在公園裏轉,眼見着濕地的變化。

依水而生,因水而興。從空中俯瞰肇源縣,東西狹長,松花江、嫩江穿城而過。依託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肇源縣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大力發展綠色種養殖,圍繞“綠”字做文章。

在肇源縣八家河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項目現場,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進行生態護岸工程建設。肇源縣水務局代局長介紹,肇源縣八家河位於嫩江古江道上,由於歷史上嫩江改道以及沿岸“四亂”行為,這段水系一直不暢通,制約着沿岸10個鄉鎮的農業發展。去年,縣裏投入2.68億元,用於改善河道流通不暢與沿線水生態環境,打造沿岸自然觀光區。

“八家河水系連通後,不光能為沿線近50萬畝耕地解決農業生産用水問題,還可為鹽鹼地改造提供水源。未來,還能結合沿線村莊依山傍水的格局,盤活民俗村落,發展沿線鄉村游,承接體育賽事。”局長説。

過午時分,日頭漸落。在新站鎮大泡底現代農業示範區,廣闊的水田裏,有幾位農戶正進行補苗。“俺家地裏産的全是有機大米。”説起這片水田,種植大戶張先生一下來了精神頭。張先生承包的300多畝水田,與國外食品加工企業簽訂訂單種植合同,從種子、農藥到肥料,全過程按企業要求種植。“有機大米品質好,雖然産量稍低一點,但價格上,一噸米能比常規米高出3000~4000元。”張先生説。

肇源縣農業局副局長曹先生表示,如今全縣生産優質大米佔比已達80%。2023年,靠着水稻種植與加工,新站鎮獲得“全國農業産業強鎮”稱號。肇源大米、古龍小米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

而在肇源縣鯰魚溝河蟹精養試驗基地,工人們正駕船徐徐穿行於湖面,時不時打撈起籠,觀察小螃蟹的生長狀態。

“在寒地上養蟹,我們可一點不含糊!”鯰魚溝實業集團河蟹精養分場場長薛先生説,“我們採用綠色養殖方式,看,這水草,是從南方運來的,不僅能當餌料,還有凈化水質的作用。”

誰承想,眼前的大片泡澤,二十年前還是寸草不生、大片泛白的鹽鹼地。

“以前一颳風,能撲人一臉‘鹼面子’。別説種地養魚了,這地鳥都不來!”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先生站在田埂上,凝視着遠處一望無垠的水田。

引嫩江水加之技術改良,歷時八年時間,蔡先生成功改造近20萬畝鹽鹼地,其中水稻種植面積達3萬畝,水産養殖面積12.5萬畝。“當前,鹼地有機大米、有機大閘蟹已經成為叫響全國的金字招牌。”蔡先生説。

建立了東北地區最大鱖魚養殖基地、黑龍江省最大的河蟹養殖基地、哈大長“金三角”區域大規格花白鰱魚養殖基地……肇源作為全國淡水魚生産重點縣,目前,全縣水産養殖面積已達39萬畝。其中,綠色水産品面積達22.36萬畝,認證品種17個,有機認證5個。2023年,全縣漁業總産值達9.27億元,總産量5.22萬噸。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季雅寧

編輯:趙萌萌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黑龍江肇源:圍繞“綠”字做文章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