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讓科學精神與我們同行——各地舉行活動致敬科技工作者

來源:科技日報 | 2023年06月01日 12:08
科技日報 | 2023年06月01日 12:0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5月27日,家長和孩子們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科技館參觀“築夢航天”科普專題講座。視覺中國供圖

多少關切,多少厚望,寄託著科技強國的夢想。在這個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裏,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科技工作者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記者 張曄 韓榮 宋迎迎 王祝華 李麗雲  楊侖

從西遷精神到“兩彈一星”精神,從載人航天精神到探月精神……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心中有光、無懼風浪,深入科研無人區;他們使命在肩、以身報國,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

這些向光而行的科技工作者,自己也成了光。5月30日,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如約而至。

連日來,全國各地舉行豐富多樣的活動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形式新穎、亮點突出、特色十足,以實際行動為科技工作者獻上誠摯的節日祝福,也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創新報國、引領發展。

賡續科學精神致敬創新人物

5月29日晚,青島五四廣場的璀璨華燈漸次點亮,“科技工作者日”主題燈光秀扮靚了天幕。

“這幾天,我們每晚都早早過來等著看燈光秀。這樣的方式扮靚了城市,也營造了尊重科學、尊敬科技工作者的濃厚氛圍,讓人心潮澎湃。”青島市民董飛興奮地説。

5月27日至30日晚,科技工作者日主題燈光秀每晚都在青島浮山灣畔上演。“通過主題燈光秀,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進一步激勵全市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勇攀高峰,為青島國際化創新城市建設貢獻力量。”青島市科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

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江蘇主場活動中,沈樹忠、張洪程、王廣基團隊等22個江蘇人才及團隊獲頒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堅持熱愛科學,保持對科研事業的激情和追求,以慧心和匠心驅動自己在科研領域不斷前行,為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獲悉團隊獲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科大學教授王廣基激動不已。

全國創新爭先獎每三年頒發一次,今年,全國共有284個人才及團隊獲獎,江蘇佔7.7%,位列全國省(區、市)第二。

“我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省科協的關懷和支持,”東北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周丹丹教授動情地説。5月29日,在延邊大學舉辦的第四屆吉林省青年科學家年會活動上,周丹丹等34個人才及團隊獲第十七屆吉林省青年科技獎。

近年來,吉林省科協通過實施“青年科技領英計劃”,助力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共推薦17人次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心繫“國家事”,肩扛“國家責”。透過表彰名單,聆聽科技工作者的故事與心聲,“科學家精神”“愛國”“奉獻”這些字眼不再模糊抽象。

跟隨院士腳步感受星辰大海

“我們知道,地球有45億年曆史,每一個物種的生命平均約300萬年至400萬年。人類在整個地質歷史中是很短暫的。我們應該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生活,享受生命過程,感受生命之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戎嘉余説,他至今仍堅持去野外勘探,把艱苦的科考視為有趣的經歷。

5月28日,在“童手裏的創造”青少年科創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科學家精神分享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戎嘉余、王穎、都有為以及青年科學家,向小同學們分享了科研故事和成長經歷。

現場,院士們娓娓道來,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半導體材料、芯片技術、深空探測等前沿科技的無窮魅力,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逐漸變成一顆顆科學的種子,輕輕播撒在少年的心裏。

在第四屆吉林省青年科學家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林君在報告《向地球深部進軍 探測裝備需自立自強》中,講述了他帶領團隊研發系列可控震源、有纜遙測分佈式地震儀、電磁探測儀器等自主創新探測裝備,為地球科學的深部探測提供技術支撐。他的不懈創新激勵在場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勇闖科研無人區。

5月30日,24位“科學明星”登上了青島市的主題巡展,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矢志報國、接力奮鬥的動人故事,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深耕一線、求實創新的先進事跡,化作感人文字和生動圖片讓人過目難忘。

“作為青年學生,我將汲取榜樣的力量,在學習、科研道路上不畏艱險、勇攀高峰,傳承科學家精神,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山東大學青島校區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張靖宇説。

“看,那閃爍的星空裏,從萬戶到嫦娥工程,承載著多少炎黃子孫的夢想。看,那璀璨的銀河裏,從九天攬月到飛向太空,傳承著多少中國人的希望。”南京市府西街小學的同學們,用稚嫩的童聲朗誦原創詩歌《致敬科學家》,在美好的祝福聲中,科技報國的赤子之心正悄然傳遞。

科技自立自強書寫強國華章

一塊鋼板能有多薄?在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 “手撕鋼”研發團隊的&&人王天翔拿著一張薄如錫紙的鋼片介紹,這種超薄不銹鋼精密箔材厚度僅有0.02毫米。

5月24日,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山西主場活動中,王天翔告訴記者,從“高大上”的航空航天、高端電子、新能源,到眼下時興的折疊屏手機都少不了它。

為研發“手撕鋼”,研發團隊反復試驗711次,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手撕鋼”、筆尖鋼、超平鋼……一件件硬核展品記錄下他們攻堅克難的不懈探索,也映照著科研人員創新報國的初心如磐。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努力、接續前行。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以大地作紙、以實幹為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

剛剛獲得第十屆海南省青年科技獎的尹飛飛,長期從事海南島新發熱帶傳染病和輸入性傳染病的分子流行病學和致病機理研究工作,作為海南醫學院—香港大學熱帶傳染病聯合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國家病毒資源庫海南醫學院分庫負責人,自2019年起,她每年組織實驗團隊參加科普日活動。“科普讓我感受到知識傳播的力量,也給我們提出很多基於實際生活的科學問題和新的科研角度。”尹飛飛説。

5月29日,黑龍江省科協發佈《服務科技工作者18條》,通過科學、系統、規範的服務體系建設,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以“集中建庫聚起來、吸納入會管起來、科技服務用起來、舉薦表彰扶起來、宣傳示範樹起來”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服務舉措,充分激發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振興龍江貢獻智慧和力量。

多少關切,多少厚望,寄託著科技強國的夢想。在這個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裏,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科技工作者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編輯:趙萌萌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讓科學精神與我們同行——各地舉行活動致敬科技工作者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