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禹僮帶領團隊進行墻體繪畫。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繪製紅色文化主題墻繪。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墻體繪畫的成果。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一面面由大學生繪製的墻體畫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石馬村村口火了,有村民在藝術墻旁打卡拍照,有十余家媒體報道轉載這一公益活動,也有大學生前來諮詢希望繼續加入為鄉村墻體繪畫的活動。
畢業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室內藝術設計專業的程禹僮帶著團隊,去往金壇區薛埠鎮石馬村村口展開墻體繪畫活動。這座村莊依山傍水,家家戶戶都制茶,是茅山文化生態旅遊村的所在地。
“我想把專業技能投入到鄉村建設之中,讓鄉村變得更加詩情畫意,讓村子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旅遊。”去年暑假,程禹僮和同學提著顏料、帶著畫筆來到了村口,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當地茶文化的特色主題,設計了4幅墻繪作品。
在金壇區薛埠鎮石馬村,墻體因為年久失修露出了水泥,程禹僮用乳膠漆打底,等待自然風乾之後,開始在墻面上用粉筆繪製小樣,再用丙烯、上光油等裝飾油畫。為了讓墻體繪畫色彩鮮明,他們用飽和度較高的顏色或色彩當中的對比色與互補色進行填充。等顏料風乾之後,用上光油去增添畫面的光亮,還原顏色亮度。
在畫面設計上,程禹僮和團隊設計了採茶葉的小姑娘和勞作農民等人物形象。一人構圖、一人作畫、一人調顏料,多面墻壁同時展開作業。不少當地的孩子跑過來,聚在他們的身邊,好奇地問他們手中的顏料。有村民拿著手機拍照,發到村裏的社群裏。
整體工期耗費了12天的時間,為了避開夏天的最高溫,他們制定了繪畫計劃,淩晨四五點出發,等太陽升起後,一個人負責為繪畫的同學打傘,讓她的視線不被強光影響,晚上回到住宿的地方開始總結復盤。
對於這群00後來説,在課堂上學習室內藝術設計和在戶外進行墻體繪畫實踐的體驗截然不同。“藝術不能只是生存在室內或者舞臺上,也要走出室外,走到真實的生活之中,給普通的人生活中帶來更多美的享受。”程禹僮説。
墻體繪畫結束後,程禹僮帶領團隊為村民舉辦了“巧手畫扇‘繪’享夏日清涼”、兒童公益繪畫課堂等公益活動。在兒童公益繪畫課堂上,有一個孩子畫了一面黨旗,有的畫出了學校的籃球場,還有一個孩子在畫板上畫出了一面五彩斑斕的墻壁,墻壁下方有幾個小人,正是程禹僮團隊在進行墻體繪畫的身影。
今年畢業的程禹僮準備加入家鄉的設計工作室,跟著師父去做室內設計。但墻體繪畫的一次公益實踐讓他對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該校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把這樣的活動延續下去,並且要在學校開設鄉村美學類專業,為鄉村振興增添一抹藝術色彩。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