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的突破總需要經得起時間和品格的錘煉。在第一屆中國科技青年論壇總論壇上,來自於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侯素青就是在基礎科研工作中紮根了15年的時間,執著探索宇宙的真諦。在演講中,從一個科學小問題出發,講述了自己立志科技報國的責任與情懷。
侯素青研究生專業是應用數學,但他最終走上大爆炸研究之路,源於一個契機。2008年侯素青的老師帶他去聽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陳永壽研究員關於核天體物理的報告。報告上,當他看到精彩絕倫的宇宙天體影像圖片時,瞬間被深深地吸引。當時陳老師語重心長地談到,核天體物理是解釋宇宙元素起源及星體演化的一門十分前沿的基礎科學,當前歐美國家在該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我國作為一個科技大國,相對落後較多,目前急需在該領域奮起直追、力爭超越,快速建立一支天體核合成隊伍支撐國內核天體事業的發展。於是報告之後,他堅定地選擇了大爆炸原初核合成作為他的研究方向。一週後,他拿著行李從繁華的朝陽區來到房山區山腳下一個小村鎮,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科研之路從來都不會平坦。侯素青做科研遇到的更是坎坷不斷。由於他的研究的大爆炸方向沒有前期基礎,無法向人請教,完全屬於獨自摸索,開始還坐得住。一年半後看到其他方向的同學發表SCI(科學引文索引)時,他也嚴重懷疑自己的選擇。在計算大爆炸核合成的過程中充滿艱辛,每每想到問題的可能原因時,立馬掀開被子翻起身進行核驗,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這時,他就會獨自來到院子中央那片森林,望著錢三強和王淦昌兩位科學巨匠的雕塑,想到他們當年在大西北為我國兩彈事業做貢獻時,遇到那麼多的難題,沒有任何經驗,他們都能想辦法克服,確保兩彈爆炸成功。在兩位科學巨匠身上,侯素青獲得了榜樣的力量。於是更加埋頭苦幹。終於,有一天侯素青求解出了和美國人一致的結果。至此,侯素青終於在大爆炸核合成方面有了攥在自己手裏的東西,填補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專業空白。
克服了內心的掙扎與困惑,侯素青的科研之路也需要面對更為現實的從業問題。對他這樣的數學專業的人來説,一是做個程序員,二是留下做科研。基礎科研青年人員生存不容易。但是糾結過後他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來,之所以這麼選擇,不僅僅是因為他內心的熱愛,更多因為他深深意識到我國在這一重要領域與歐美的巨大差距。作為新時代青年工作者,更要紮根科研事業,埋頭苦幹,繼續攻克不斷縮小差距才行。
於是,他來到西北蘭州,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參加工作並考取博士。讀博期間,侯素青和老師瞄準核天體領域未解難題中的大爆炸鋰豐度異常問題展開研究。大爆炸理論是人類目前解釋宇宙起源最具影響的理論,但是鋰豐度問題是該理論在世界上遺留的一個長期未解難題,如何填補上這最後一塊拼圖意義重大。
在艱苦探索中,他們始終秉持老一輩科學家那種打破國外封鎖的堅定信念、不畏艱難的決心和一心報國的精神,終於搶在美國人之前,利用非廣延分佈找到了一種解決鋰豐度難題的方案。該工作投稿31天就被接收,審稿人和編輯都給出高度評價,不用做任何修改直接發表。一月後,美國天文學會研究亮點官網將其作為2017年2月的精彩文章著重介紹。從此,在大爆炸鋰豐度問題上,有一種解決方案來自於中國科研人員,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其後,國內央視新聞頻道也給了時長一分鐘的報道。
“當前我們處在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前輩給我們打下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基礎,同時也面對著有史以來歐美國家最嚴厲的制裁。突破科技封鎖,確保國家重大戰略順利實現,是當代青年科技人的使命。”為此,侯素青秉承老科學家精神、心懷“國之大者”,懷抱夢想,腳踏實地,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為我國核天體研究事業持續貢獻匠人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