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第一屆中國科技青年論壇”總論壇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本次論壇旨在為更好地團結引領、聯絡服務新時代青年科技人才,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高層次交流展示平臺。
作為首屆以青年為主體的高層次科技論壇,在前期分論壇的活動中,有27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參與動員和推薦,全國各領域各地區近30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交參賽作品,涵蓋了電子信息、先進製造、能源環保、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眾多前沿科技領域。
在總論壇活動上,從分論壇脫穎而出的10名選手進行了現場角逐。在這10名選手中,年齡最大的不超過40歲,最年輕的選手年僅33歲,並且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取得了傑出的科技成就。
在論壇開始第一篇章的“永無止境的探索”中,來自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侯素青為大家帶來了“我的宇宙大爆炸故事”的演講。在演講中,侯素青從浩瀚星空的神秘莫測引入,給大家講述了自己研究宇宙大爆炸核合成的緣起以及在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的指引下攻克國際難題的經驗故事。
來自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鐘興,向大家講述了“吉林一號”助力風險防範、參與災害評估與救援的真實案例,並分享了自己從仰望漫天繁星到追逐“滿天衛星”的探索與奧秘。
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二〇六所的副主任臧金良用一張小小的芯片濃縮了實驗室的全部功能,在演講中展示了航天最基礎的科研工作。他用自己的堅守助推著基礎器件的研製與發展。
揚波大海,走向深藍,這是一代代人從未停歇的追夢之旅。在隨後的“乘風破浪的遠航”篇章中,三位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崗位上築夢深藍,用科技創新成果奏響了“人海和諧美麗海洋”新華章。
來自中國船舶科學院研究中心的湯明剛副主任,生動講述了在經過反復推演、重復論證,經歷風雨等海上惡劣環境的考驗下,“海上奇觀”浮動基地建設的心路歷程。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的遊偉偉教授,向大家講述了自己與鮑魚的故事。從參與課題到找到方向,從培育新種到成功推廣,遊偉偉教授用實際行動攻克國內鮑魚育種的卡脖子問題。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的總工程師秦寧用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喚醒了在場觀眾們對油田勘探的時代記憶。秦寧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當代石油工作者奮鬥的青春,深深地感染著在場的觀眾。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以及來自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衛健委、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共青團中央、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醫學科學院、軍事科學院、中核集團、航天科技、中航工業、兵器工業、中國航發、中國石化、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嘉賓,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同志,以及來自科技界的嘉賓和代表。“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鴻鈞,中核集團總工程師羅琦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院士,行星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教授,中海油首席科學家謝玉洪院士,中科院植物生理學家種康院士等9位專家擔任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