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中國科協、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協港澳台辦公室、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浙江省科協等單位共同承辦的“2022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未來發展論壇”在浙江溫州隆重召開。
本次論壇以“共·匯發展 同·話未來”為主題,由領導致辭、主旨演講、主題發言、青年對話環節組成,涵蓋了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峽兩岸廣大青年科學家們所關注的熱點議題。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港澳台辦公室主任羅暉女士發表視頻致辭。她表示,希望大家深入交流研討、互學互鑒,加強協同創新、跨界合作、融合發展。希望大家發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中國科學家精神。懷抱夢想、施展才華,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希望大家勇於創新,努力成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開路者和主力軍。共同為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為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兩岸融合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新生力量。
溫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汪馳表示,溫州將以此次論壇活動為契機,認真學習借鑒各位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深入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親歷打造青年創新高地、青年創業高地、青年文化高地、青年健康高地和青年幸福高地。讓溫州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青年嚮往之地、匯聚之地、成就之地。
用科學技術講好中國故事,用青年力量激發時代風采。在隨後進行的主旨演講中,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在《“鄉村振興”與人才需求》的演講中,圍繞“鄉村振興”的重大機遇、主要領域、人才需求等方面發表了觀點。柯炳生認為,熱衷希望兩岸青年能到“鄉村振興”的大舞臺施展才能,實現抱負,為國家做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以香港為案例,結合實際,為大家帶來了題為《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與香港高校的角色》的主旨演講。滕錦光提出,香港的科教優勢十分突出,但也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應用研究、轉化研究的平臺進行彌補,同時,還需重視重大的基礎研究的項目以及團隊的建設。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以《完善科技人才培養戰略 助力澳門融入國家大局》為演講主題,他表示要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産學研合作及科研成果轉化。通過學科融合推動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和國際卓越大學的合作。
在主題發言中,中國科協“十大”香港列席代表,香港海外學人聯合會榮譽會長閻洪帶來了《我們拿什麼融入?我們怎樣去融入?》的主題發言。他認為要通過推動國家統一、到大陸開展創新等方式實現融入。
澳門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院長李建慶教授在《澳門國家級科研平臺助力青年科學家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演講仲介紹了澳門的基本情況,以及澳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項目建設進展。他提出澳門的這些科研平臺是融入國家以及大灣區的發展的關鍵,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中國科協“十大”台灣特邀代表,南寧師範大學教授梁洲輔以《海峽兩岸青年科學家“鄉村振興”創新創意之路》為題展開分享,他認為“兩岸一家親,鄉村必振興”,並鼓勵更多有志青年把祖國壯大起來。
“青年對話”環節中,溫州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教授陳恒,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主任工程師徐持衡,香港科技協進會副會長、廣東省數字産業研究院院長李德豪,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趙汝法,中國科協"十大"台灣特邀代表、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新林科系副主任張瑋尹圍繞“共創共贏,青春這 YOUNG 行”的主題開展圓桌對話。
在圓桌論壇上,論壇嘉賓各抒己見。陳恒認為,要出臺更多好的政策給予港澳台的科研人員;徐持衡則認為,比賽是一個很好交流的形式且需要更多落到項目上,落到實際做的事情;李德豪表示,將項目引入內地對産業會有明顯的提升;趙汝法希望港澳台的青年對國際上先進的産業、科技要有敏銳的觸覺,要用好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張瑋尹則建議可以利用大陸的新媒體産品讓台灣青年了解大陸最新的發展研究經驗,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與互信。
2022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未來發展論壇的成功召開,進一步號召了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峽兩岸的廣大青年朋友共創、共富、共享,共同描繪出了海峽兩岸及港澳青年“青春同心圓”,為推動港澳台和內地高質量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