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豆瓣8.4,《三悅有了新工作》戳到了你的哪些淚點?

來源:新華社 | 2022年10月25日 15:00
新華社 | 2022年10月25日 15:0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在B站、豆瓣、微博等社交媒體上,觀眾評價《三悅有了新工作》的高頻詞常常是“好哭”。

好哭是因為感動,感動更像一種感情的無意識流動,年輕人在這部劇中可以實現觀人照己。

《三悅有了新工作》隨著大學畢業生三悅的主視角,從機緣巧合下進入殯葬行業,成為遺體化粧師逐漸展開。

主創通過單元劇的形式,一次性將年輕人求職問題、親密關係問題、原生家庭問題、女性職場狀況、中年困境、死亡尊嚴等話題全部鋪張開。最終在殯儀館的這個小環境之中,構成了一個現代年輕人從懵懂到老去的整個成長過程的社會關係圖譜。

可以説,這部劇做到了平視年輕人,不阿諛,無説教。雖然三悅的人物性格和從事的工作,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都“喪”到了極點:待業許久;與母親關繫緊張;求職屢次碰壁;好不容易找到工作,還是被親朋好友嫌棄的殯葬行業;入行後與師傅的相處也充滿磕絆;甚至險些和逝者家屬發生肢體衝突。

主創團隊將這種“喪”視作三悅的一種保護色,“三悅用不在乎、攻擊性來掩蓋自己的脆弱不安,以此將遭受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雖然和三悅共情,但主創顯然沒有肯定三悅幼稚的行為。

三悅為她的行為承擔了代價。先是經歷了轉正失敗;而後在職場中關照自己的領導去世;得知師傅早年喪子後悔悟自己當初的頂撞;尤其在見識到了各色人物面對親人生離死別的人間百態之後,學會了尊重他人;最終,她才明白,這個薪水不高、常被側目的遺體化粧師職業,是有意義的——告慰生者的悲痛、憤怒和餘下的歲月。

顯然,這部劇也在試圖向年輕人傳達一些“説教”,但主創首先選擇站在共情年輕人的立場,不蓄意渲染是非對錯,用殯葬行業本身的複雜場景和生死話題的厚度,帶領主人公和觀眾的情緒,完成從理解、共情、宣泄再到治愈的昇華。

《三悅有了新工作》的口碑,一方面來自於作品本身的用心,另一方面,也來自國産職業劇在創作方面的失衡。

談起職業劇,觀眾最先想到的,是一些國外佳作。輿論對職業劇的評價標準,也受到這些作品的影響,傾向認為鼓舞和點燃年輕人的事業理想、催動其義無反顧投身其中,才是職業劇至高的成就。

珠玉在前,年輕人的審美標準高,挖掘年輕人的職場話題,只要創作者的平衡感稍不到位,很容易滑向虛浮、渲染焦慮或者説教意味濃的誤區。

《三悅有了新工作》之所以能喚起廣大青年的共鳴,更深入的原因大概在於,它將原本狹隘的職業觀進行延展,進而昇華為如何看待人生、看待生命的思考。

據新京報報道,廣州大學的“網紅”選修課生死學課堂上,近期播放了一段電視劇《三悅有了新工作》的片段。生死學老師胡宜安是國內第一個在大學課堂裏設此課程的老師,他編著的教程也是國內唯一一本生死學教材。課程中關於生死的理性講述吸引了眾多學生,一度成為熱議話題。

《三悅有了新工作》以較為特殊的殯葬行業為切入點,緊扣“向死而生”的視角,實則是披著職業劇外衣的人生觀大討論。該劇的“金句語錄”在網上流傳甚廣,其中上榜頻率非常高的一句臺詞是“活著是一輩子的事兒,死是一下子的事兒,人就怕活了一輩子沒活明白,覺得沒活夠本,那多冤啊。”

將工作置於人生的大框架下思考,或許我們才能看得清工作意義的多樣性,擺脫“自我變現”的單一標準綁架。更重要的是,平凡的工作也可以有其意義,或許是養活自己、養活家庭、為了樂趣、為了幫助他人。

總之,在當下,職業類影視創作更理應為年輕人發聲,同時讓廣大青年群體加深對平凡崗位意義感和價值感的認同。

編輯:唐麗博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豆瓣8.4,《三悅有了新工作》戳到了你的哪些淚點?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