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在“三農”領域當中發展迅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網絡零售實物的銷售量已超過10萬億元,其中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05萬,佔總銷售量的五分之一。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楊虎濤看來,數字經濟與鄉村發展融合過程中,短視頻、直播為代表的新業態,正逐漸成為鄉村振興“新農具”。
短視頻、直播:服務鄉村生産、流通領域的新農具
傳統農具的特點是“看得見、摸得著”。短視頻、直播等數字農具連接了農産品和市場,同樣參與到了農業生産及價值創造過程中,因此是數字化的“新農具”。
“我們通過車輛把農産品運到市場,這個車輛是工具,但是我們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把我們的市場連起來,其實也是把我們的農産品送出去,它也達到了這個功能,只不過説它是一個摸不著的農具,是一個數字農具,所以我們稱它為鄉村振興的新農具”,楊虎濤闡述到。
此外,在楊虎濤看來,短視頻、直播的農具不光只體現在農業生産領域。在流通領域,以及更廣泛的鄉村旅遊、非遺手藝開發等過程中,短視頻、直播都能夠起到生産資料的作用。
“在我們邁向數字經濟的這個時代當中,這種數字農具將會越來越多,而且會更持久的發揮出它在農業的生産、流通整個過程當中的強大的力量。”
新農具讓鄉村資源稟賦“可視化”
對於短視頻、直播能成為新農具的關鍵原因,楊虎濤認為是其能做到讓大量差異化農産品“可視化”,幫助鄉村農産品、景點、風土人情等鄉村資稟賦及差異性 “被看見”,從而為鄉村産業發展、農民就業及收入帶來空間。
首先,短視頻、直播的創作成本低、傳播速度快,幫助大量農人、返鄉青年、手藝人降低了創造和分享鄉村價值的門檻。
在此基礎上,短視頻、直播具有社交屬性,因此哪怕是很小的細分興趣點,都能找到“觀眾”,並在瀏覽、點評過程中産生諸多熱點。
楊虎濤以 @湘妹心寶 為例,介紹了短視頻、直播技術如何服務於農村和城市的密切商業互動。來自湖南婁底新化的心寶曾去南方打工,返鄉後開始嘗試著拍短視頻。一條約長10秒的犁田視頻,讓心寶在抖音上獲得了1700萬關注,她也以此為契機,將家鄉特産壇裝腐乳借抖音電商賣向全國,三年內實現15萬壇銷量。
圖:@湘妹心寶 通過抖音電商介紹家鄉特産
在楊虎濤看來,通過短視頻、直播實現的“被看見”、“可視化”,能讓大量鄉村資源稟賦能被激活。
例如,貴州銅仁縣的古村落,通過抖音賬號 @古村樂樂 展現村民們打水、洗菜等場景,使得大量網友因清涼、乾淨的鄉村生活畫面來到當地“打卡”,古村落也借機開始發展旅遊業。
“以前是一個閒置的,沒有被市場化的資源稟賦,但是借助於短視頻和直播這種數字技術,它被市場化,它就能夠給當地的農民帶來就業,帶來收入,這是賦能價值創造。”
楊虎濤進一步指出,在熱點切換及結構性變化中,促成的是鄉村發展的“多賽道起跑”。除農産品外,農村手藝、旅遊資源等不斷進入大眾視野。
“這個類似于山高了,物種的形態就會多樣,水深了,魚的種類就會多,是一樣的道理”,楊虎濤比喻,“我們中國本來就地大物博,物産豐富,而且中國的飲食文化又極其的紛繁複雜而且多樣化,這就為我們在三農領域當中出現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就提供了非常多的甚至是難以想象的機會。”
借助新農具,鄉村資源稟賦轉化為經濟價值
我國市場基數大、物種豐富且差異性強,也因此蘊含了超大經濟潛力。
“我們講古代中國為什麼商業不發達,有一個很經典的總結,説我們的物産南北差異很大,可惜我們的河流是東西走向,那麼要把差異很大的産品,南北這個方向運到,就得走陸路交通,但是陸路交通的成本是水路交通的30倍,所以我們做不到,規模再大,它沒有辦法變成市場意義上的規模。”
在楊虎濤看來,隨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人均收入不斷增長,“潛在市場規模”轉變為“現實市場規模”就有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短視頻、直播擁有的“創作門檻低”、“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徵,與鄉村差異化的資源稟賦結合後,就能讓新農具在服務鄉村振興時擁有持續不斷的動力。
“中國的農産品,農村裏面的習俗,農村的旅遊景點、風土人情差異之大,世界少見。一個北方人可能很久以前只聽説過寧波人吃酸臭,但是他無法想像是什麼東西,今天他可以看得到。所以當這些農村的特質和短視頻直播的這些特點結合起來的時候,這就能夠為它持續的發展,特別是它的鄉村應用提供足夠的空間。”
新農具的未來:幫助更多人獲得技術能力
楊虎濤認為,未來短視頻、直播除了持續幫助農産品“走出去”、連接市場外,要進一步服務好農産品品牌化、産業化的打造,這樣才能激發更多差異化産品及賽道的良性競爭,同時讓新農具發揮更多潛力。
此外,在保持好短視頻、直播的普惠性發展之外,平臺也應為農村、農業、農人提供扶持,例如流量傾斜、技能培訓等。
“比如除了‘山貨上頭條’之外,還有類似于這種‘山裏都是好風光’等等。這為當地的旅遊資源變現確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這個方向是對的,要支持。”
與此同時,鄉村振興的參與主體也可積極、充分把握所在地的産品、地理優勢,從而找出差異化的賽道,並持續關注質量保證、産品創新等議題。
最後,楊虎濤總結到,隨著短視頻、直播在鄉村振興當中日益發揮更多力量,如何更多地讓農村、農業、農民受惠于數字技術浪潮,是社會各界共同協力創造的過程。
“唯有多方合作,才能夠造就短視頻直播這種新農具在鄉村振興當中,不僅成為新農具,而且成為一個持久的新農具,長期的賦能中國的三農發展。”(來源:總臺《中國經濟大講堂》欄目、抖音、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