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綠色科技賦予全球經濟新動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李波分享洞見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2022年07月11日 17:48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2022年07月11日 17:4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7月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創新大會”在寧夏召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李波出席大會並作主題報告發言。

他在報告中提到“為了支持技術創新,應對氣候挑戰,我們需要從三方面做出努力,即建立碳定價體系、促進技術應用以及加強國際合作。”

建立碳定價體系,推動全球碳排放體系轉型

許多國家已經認識到碳定價的核心作用。目前,已經有46個國家推出了碳稅或碳排放權交易安排。在亞洲,這包括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為什麼?因為穩健的碳價能為所有經濟主體提供正確的激勵,並有助於在高碳和低碳的能源技術之間建立合理的競爭環境。如果碳定價具有可預見性,那麼它可以支持與緩解氣候變化目標相一致的長期投資;同時,碳定價也可以帶來財政收入,可以用於支持碳減排併為最脆弱的群體提供支持。

數據顯示:目前的全球碳價遠遠低於合理水平。當前,全球碳價平均僅為每噸6美元。為使碳減排工作步入正軌,我們需要在2030年之前使全球平均碳價達到每噸75美元以上。為實現這一目標,各國應該儘快建立碳定價體系。各國可以從國情出發,推出碳稅,或者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安排,或者收緊碳排放監管標準,或者推出涉及多項措施的政策組合。

我們也看到一些國家在建立碳定價體系方面臨經濟、政治或社會方面阻力,而近期能源價格的飆升也使之變得更加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完善我們的工具箱——需要一些創新型工具,這些工具在經濟上並不一定是最高效的,但可以避免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收費返還政策:它可以改變排放密集型車輛與清潔車輛的相對價格,同時又不會給普通家庭帶來更多的稅收負擔。

促進技術應用,加快綠色科技發展進程

我們的研究表明,單純的市場機制可能不足以吸引企業和消費者採用綠色技術,例如,有些企業可能擔心競爭者會在其研發活動中搭便車。另外一個例子是網絡效應:在充電樁網絡部署到位之前,人們可能不願意購買電動汽車;但在大量電動汽車上路之前,私人投資者又可能不願投資充電樁。

在這種情況下,公共政策和公共投資可以幫助改變這些激勵機制。公共部門可以資助重要的早期研究,併為重大市場化融資提供便利。各國政府還可以開展公共投資,建設相關基礎設施,例如高壓智慧電網、可持續公共交通和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財政資金也可為企業採納尚未形成規模的技術提供補貼。

加強國際合作,助力綠色發展全球共享

應對全球性的重大挑戰,各國不能單打獨鬥,需要加強國際合作與協調。常常有國家擔心:如果它們採取碳減排行動而其他國家按兵不動,則採取行動的國家可能在國際貿易中失去競爭力。

因此,為了加強國際合作與協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了一項關於國際碳價下限安排的建議——它包括以下四個關鍵要素:

一是關注少數碳排放大國,以此推動協商,同時又能涵蓋全球的大部分碳排放。

二是碳排放大國同時採取行動提高碳價,這將減少各方對競爭力受損和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

三是按照“共同而有區別責任”的原則,實施差異化的碳價,以考慮各國不同的發展階段。

四是支持使用各種政策手段,包括直接碳定價(例如實施碳稅或碳排放權交易)和間接碳定價(如收費返還、綠色補貼和加強監管等)。

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2022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也將繼續秉承這種價值和理念,繼續推動全社會向綠色生態轉型,促進綠色科技健康發展。

編輯:王京立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綠色科技賦予全球經濟新動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李波分享洞見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