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努力讓AI去完成1到100的事情,但最主要的是0到1。創意的起源,‘下指令的人’的想法、審美、想傳達的意念,是否能帶給網友一些感受上的共鳴,引發思考。”
本期#操盤手必讀,光華銳評專訪央視網《AI我中華》幕後團隊,解碼爆款AI短視頻幕後“主腦”如何以“思想+藝術+技術”推動融合創新,花式調教AI幫人工作,探見央視網在AIGC領域的前瞻佈局和未來發力。
專訪央視網嘉賓:
視頻生態事業群副總經理、視頻部總監 蘭軍
技術事業群用戶數據中心總監 李義彪
視頻生態事業群視頻部副總監 馮曄
視頻生態事業群視頻部《比劃》欄目製片人 魏宇
小C項目負責人 沈毅
當各大社交平臺上鋪滿用AIGC生成的幾秒鐘短視頻時,央視網用一支完成度超高的全流程AIGC製作的視頻《AI我中華》,驚艷全網。
網友們驚呼,“穿越AI秀肌肉,被性感的靈魂震撼”,《AI我中華》不僅畫面炫彩、充滿想象力,而且敘事流暢、邏輯嚴密,有著豐富的細節,和步步為營的匠心。
這支短視頻時長3分鐘,40+幅SD造字,200+畫幅精華片段,34個省級行政區風景高燃呈現,在發佈當天引爆全平臺,成為當日新媒體傳播的流量“C位”,被稱“每一幀都是屏保”!
此後,AI創意類KOL、AI影視類博主們紛紛加入“自來水大軍”,主動拆解《AI我中華》技術構築並針對創意逐幀分析,讚嘆“AI産品完成度這麼高還是第一次”。
用創意打開AI“盲盒”
Sora正式對大眾公開之前,文生視頻攏共分幾步實現?答案是先由文生圖,再由圖生視頻。
《AI我中華》生成了34個省級行政區的200多張地標圖片,製作了200多個視頻片段,最後將這些零碎的素材進行剪輯和特效製作,增強視頻的視覺效果和表現力。
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但實操起來就像開盲盒,沒人知道生成的圖片和視頻是什麼樣。
調教好AI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創意和思想的表達。因此,AI工具背後的“主腦”才最為重要。
在總臺“5G+4K/8K+AI”戰略佈局下,央視網早在2019年就率先提出“AIGC”概念,建設“人工智慧編輯部”併發布了系列創新産品,打造引領主流媒體“智慧+”變革的新引擎。
央視網始終關注AI前沿技術在視聽傳媒領域的更多應用可能性,不僅踐行技術創新,更注重以內容創新探索行業賦能和價值引領。疊加了多重思考和訴求的創作,無疑是更難的,但無疑也是更有價值的。
央視網此次推出AI短視頻《AI我中華》,是在總臺大力探索AI技術的趨勢下,立足“文旅+”賽道作為發力點,在兩會節點上創新主流媒體報道實踐,最大化利用AI的想象力和實踐力描繪出的“中華盛世”。
來自央視網視頻生態事業群的主創團隊深入挖掘34個省級行政區的文化精粹、自然風光、歷史遺跡和科技發展,結合各省市區特色和優勢讓AI肆意想象。
在此過程中,團隊不斷引導AI的“跑道方向”,適當做加減法,讓作品主題更突出、結構更精巧,從400多張圖片、487個文件、總大小3.57GB的素材中不斷篩選,通過個性化的調整和融合,使得視頻在短短3分鐘內展現了高質量的圖像質感和敘事節奏,以豐富的動態效果和視覺衝擊力,構建了一幅AI現代版的“千里江山圖”——
以“小籠包+現代城市+繁花” 演繹的上海,在“XXL號凍梨”中滑雪的黑龍江……網友腦海中對各地的奇異幻想得以呈現其中。
同時,《AI我中華》這個別出心裁的片名,也是央視網發揮媒體創新優勢,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文旅産業、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有力宣言。愛要用AI大聲説出來。
用“青年+”思維“比劃”世界
《AI我中華》最大的亮點不在於多少種AI技術的運用,或者做成了一支多麼有難度的AI視頻,馮曄認為,關鍵在於為傳統主題混剪宣傳片製作帶來一次深度創新,擺脫了AI敘事層面的純技術“秀肌肉”式的碎片化講述邏輯,讓大眾改變了對AI視頻的刻板印象,成為央媒在AI領域突破與新樣態製作的代表作品。
正如《比劃》欄目製片人魏宇介紹,《AI我中華》思考的是“如何用青年人喜歡看的形式,傳遞青年人有共鳴的情緒,再嫁接主流媒體的敘事邏輯”,從而讓産品形成高立意、深情感、多層次、多維度的獨特魅力和思想價值。
有網友留言,“真正的AI,應該領你見世界,握你的手,帶你執概念的筆,造你的夢”。
“概念”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央視網短視頻欄目《比劃》團隊一直秉承著“青年+”的思維模式,用最新的話術、全新的視聽語言和呈現方式去“比劃”世界。
此前,團隊就曾多次試水AI領域,推出“AI智慧對話”系列創意微視頻。
不論是去年“開學第一課”的《跨越時空與李白、魯迅、錢鐘書聊“開學”》和農曆八月十五的《AI中秋奇旅 錢學森、“嫦娥五號”、萬戶、李白的科幻跨界對談》,還是2024新春佳節前夕的國風AI立體水墨《尋龍記》中,戰國文物“青玉龍”與臥龍先生諸葛亮的“猜燈謎”,都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
除了運用AI工具,這些視頻令人眼前一亮的依然是思想內核的創新表達。
它們通過歷史與現代的跨時空對話,去探討現代社會熱點問題,從AI技術的運用反推選題的切口、角度和講述風格,用AI的形式擴大傳統媒體內容的邊界,賦予AI作品更勝一籌的靈魂和情感。
用AIGC共創未來
從《AI我中華》的誕生,亦可見央視網在AIGC領域的前瞻佈局和發力。視頻中,央視網虛擬數字人小C的聲音細膩流暢,視頻創作過程還融入了央視網“智策”大模型的應用。
目前,央視網“人工智慧編輯部”積極探索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在輔助多模態內容生産的創新應用,充分發揮自身海量的高質量數據優勢,以通用底座大模型為基礎,打造傳媒行業專屬大模型——“智策”大模型。
李義彪介紹,該模型攻克了媒體場景任務適配、媒體數據再訓練、模型微調等多個技術難點,構建了事件感知抽取、生成式搜索、多步驟寫作、文生圖、知識問答等傳媒行業大模型原子能力集。
同時,央視網“人工智慧編輯部”還創新打造以素材智搜、選題熱點挖掘、內容智慧創作、傳播力洞察為核心的傳媒行業大模型應用産品矩陣,可全面賦能“策、採、編、審、發”各個環節,實現圖文、視音頻作品的智慧化生産傳播,大幅提升內容生産效率。
兩會期間,央視網網絡媒體事業群聯合技術事業群,運用“智策”大模型創作《AI時政畫報》系列報道,極大豐富了畫報的內容和形式,提高了時政新聞的傳播影響力,多篇專題獲得全網通發。
“AI時政畫報”系列作品
除了“智策”大模型,央視網還聯合“京西智谷”共建“AGI聯合研究中心”,將面向生成式人工智慧在視音頻領域的應用開展前瞻性技術科研攻關,特別是聚焦文生視頻大模型賦能傳統視聽産業。
在虛擬數字人領域,央視網小C作為2021年兩會期間首個直播連線採訪全國人大代表的3D超寫實數字人,以其百變形象和強大實時交互能力,不斷創新應用場景,持續參與重大新聞報道、總臺網絡春晚、頂級賽事播報、品牌宣推活動等。
小C項目負責人沈毅表示,小C朋友圈不斷拓寬,推出首檔虛擬偶像沉浸訪談微綜藝《未來可C》,積極聯動國內外虛擬偶像,社交屬性和粉絲量持續增長。
今後,央視網還即將推出文旅、健康、國風等垂類數字人,構建“數字人天團”,並將聯合各界力量建設“數字人工廠”。
“2023年以來,央視網加速佈局AIGC賽道,組建了跨技術、內容、産業的‘數字人工作室’,持續通過技術創新驅動內容創意,打造了一系列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AI産品。”蘭軍説道,“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央視網也將不斷深化‘5G+4K/8K+AI’融合傳播,提升‘數字人工作室’的品牌效應,鏈結內容與市場,做‘人工智慧+’在傳播領域的深度探索和應用。”
AIGC時代,每天都有新技術、新應用場景的出現,學會使用AI或許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從0到1”的創意建構,是一個創作者“主腦”對“思想+藝術+技術”的深度思考、潛心踐行、醇熟運用。
就像《AI我中華》那些炫目的視覺效果背後,創作者注入的創意、情感和使命才使其成為回味無窮的爆款。
央視網在AIGC領域將持續發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激發媒體創新動能,攜手行業邁向更有想象力、創造力的未來!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