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學生陋習,學校獎勵“告密者”非良策

副標題:

來源:揚子晚報  |  2024-12-25 09:25:24
揚子晚報 | 2024-12-25 09:25:24
原標題:糾正學生陋習,學校獎勵“告密者”非良策
正在加載

12月23日,陜西商洛市洛南縣城關中學在校內電子大屏上發佈了一則“表揚與倡導”公告。該公告表示,為有效管控吸煙、攜帶違禁物品進入校園等不良陋習和違紀違規行為,學校發出了“檢舉舉報公告”,鼓勵學生檢舉揭發違紀違規行為,並將對檢舉揭發者予以一定的獎勵。(據12月23日正在新聞)

  校園陋習當然需要糾治,違規違紀行為也需要及時處理。但鼓勵學生檢舉揭發並給予獎勵的做法卻未必妥當。

  站在學校的角度,校園內的不良陋習和違紀違規行為確實是棘手難題。吸煙危害健康,違禁物品可能威脅校園安全,傳統的管理手段或許收效漸微,才促使校方另尋他法。以獎勵激發學生的監督熱情,短時間內或許能迅速揪出一批違規者,起到強力震懾作用,讓心存僥倖者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對凈化校園風氣似乎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換個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學校將自身的管理責任轉嫁到了學生的身上,這何嘗不是一種懶政?

  《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學校應當建立未成年學生保護工作制度,健全學生行為規範,培養未成年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中學生大多屬於未成年人,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主動進行檢舉報告屬於維權之舉。但鼓勵中學生檢舉舉報他人,不但與其生理年齡不符,而且不利於未成年人的保護。

  當“舉報”與“獎勵”挂鉤,被引入純凈的校園環境中,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首當其衝的便是對學生關係的衝擊。校園本應是充滿信任與友愛的地方,同學情誼質樸純真。一旦獎勵舉報機制落地生根,學生之間難免互相猜忌,“他會不會為了獎勵舉報我”的疑慮會像病毒般在同學間蔓延,破壞多年來悉心培育的同窗默契,讓原本溫暖的班級氛圍變得冰冷。

  再者,這容易模糊學生的價值觀判斷。青少年正處於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舉報違紀行為本是正義之舉,但當物質獎勵摻雜其中,動機便不再純粹。長此以往,他們可能會習慣性地將利益與正義畫等號,認為做正確的事必須有物質回饋,而非源自內心的道德堅守,這對其未來步入社會後的價值取向危害深遠。

  更需警惕的是,這種模式可能催生惡意舉報亂象。青春期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矛盾摩擦在所難免,若有了獎勵的誘惑,難保不會有人借舉報之名,行報復之實,給無辜同學帶來冤屈,擾亂正常的校園秩序,讓老師陷入真假難辨的泥沼,耗費大量精力去甄別核實,反而背離了治理初衷。

  洛南縣城關中學的“懸賞”治校之舉,初衷雖好,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謹慎行事,避免陷入管理失范的困境。與其單純依賴外部監督的獎勵舉報,不如深耕細作,強化日常教育引導。學校可以採取更多元化的措施來預防和糾正不良行為。例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壓力管理和情緒調節的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健康的社交平臺;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渠道,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被關心和支持的群體成員。這些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違紀行為的發生,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此外,學校還應當重視家校合作,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措施,共同參與到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中來。家長的參與不僅能夠為學校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資源,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校園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不應讓“檢舉舉報”之風在校園蔓延。我們需要的是積極向上的中學生,而不是處心積慮的“告密者”。 (劉少華)

編輯:張惠東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糾正學生陋習,學校獎勵“告密者”非良策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