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競賽精細化管理彰顯公益屬性

副標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  2024-12-25 09:49:12
中國教育報 | 2024-12-25 09:49:12
原標題:中小學競賽精細化管理彰顯公益屬性
正在加載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發佈《關於明確中小學生社會競賽活動若干管理要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旗幟鮮明地要求各競賽落實“零收費”政策,嚴禁辦賽單位向學生家長收取費用來舉辦競賽或考試活動。廣東省這一舉措有利於凈化教育生態環境,對規範中小學競賽活動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近年來,國家對規範中小學競賽活動高度重視並出臺多項政策。自2018年9月《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印發後,教育部連續三年公佈通過審核的競賽清單,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于2022年3月發佈。《管理辦法》提出,要從嚴控制、嚴格管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原則上不舉辦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競賽活動。《管理辦法》還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參照制定區域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負責區域內面向中小學生競賽活動的管理工作。近幾年,山東、浙江等省份相繼發佈中小學生競賽“白名單”,對區域內中小學競賽實施精細化管理。教育部曾多次在中小學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政策中強調競賽活動的非營利性和公益性原則,要求各地嚴格落實相關規定,廣東省教育廳《通知》提出的“零收費”要求,正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回應。山東省在面向中小學的全省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中,也曾明確嚴禁各類競賽組織方向學生、學校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這些政策的出臺旨在營造健康、公平的競賽環境,讓競賽回歸其育人與選才的本質。

  但從部分地方的情況看,競賽收費亂象還是屢屢發生,且呈現形式多樣、隱秘性更強的特點。今年1月,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公安部刑事偵查局等多部門聯合發佈提示,指出“大師賽”“希望杯”“華杯賽”等均屬違規舉辦的“黑競賽”。但這些“杯賽”的組織者在政策嚴控之下仍散佈“競賽獲獎有助升學”謠言,打著“研學旅行”“冬令營”等幌子,暗中組織考試,並利用微店或團購鏈結等隱蔽方式收取報名費用,騙取家長錢財,並通過“黑競賽”製造並販賣教育焦慮。

  還有部分違規競賽存在“賣獎”的惡劣行為。這類競賽將獎項明碼標價,完全無視學生的真實競賽水平與表現,只要學生繳納足夠費用,就能輕鬆獲得相應獎項。如某個打著“中國”旗號的青少年兒童書畫攝影活動,其評定等級的過程極為隨意,參賽學生幾乎均可獲獎,並且還為獲獎學生提供預訂不同價格獎盃、牌匾等服務,更為嚴重的是,經查詢其主辦單位根本不存在,這無疑是一種嚴重的欺詐行為,是通過“賣獎”大肆斂財。這些亂象不僅給家長增加了經濟負擔,還對學生的價值觀産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嚴重破壞了教育領域公平競爭的健康生態,擾亂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廣東省教育廳此次在《通知》中明確“零收費”的舉措,為規範中小學競賽活動提供了有益示範。它明確了競賽活動的公益屬性,促使競賽組織者回歸教育初心,專注競賽內容與組織質量,為人才選拔打造科學公正的舞臺,引導競賽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有助於優化中小學競賽生態環境。

  廣東的“零收費”做法值得大力推廣。一方面,各地可以借鑒廣東的做法,並結合當地實際,出臺更為清晰明確且具可操作性的競賽管理規定,界定“零收費”涵蓋範圍與標準,細化違規處罰細則;另一方面,借助教育部門官方網站、社交媒體、學校家長會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零收費”競賽的價值與規範,提升社會知曉度與參與監督的主動性,形成全社會共同抵制違規競賽的良好氛圍。

  從源頭上規範中小學競賽亂象,要從不斷深化評價和考試招生改革入手,特別是要在學校招生和升學選拔中樹立科學的評價導向,進一步弱化競賽成績在學校招生和升學選拔中的權重。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扭轉競賽功利化傾向和“黑競賽”滋生蔓延,更好地維護考試評價的科學、客觀和公正,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為我國基礎教育長遠發展築牢根基。

  期待廣東的“零收費”政策能夠推而廣之,讓中小學競賽活動在公平規範的軌道上穩步前行,使其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發展與助推人才選拔的有益平臺。

編輯:張惠東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中小學競賽精細化管理彰顯公益屬性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