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土布的“非遺”魅力

副標題:

來源:教育部關工委  |  2023-04-12 18:58:26
教育部關工委 | 2023-04-12 18:58:2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説起崇明,首先會想到的就是美食:鮮味十足的中華絨螯蟹、清甜可口的甜蘆粟、香味醇厚的米酒,還有鳥文化、灶文化等,但我想在這裡講述的是已成為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崇明土布,在簡單的經緯線中每一匹土布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崇明三民文化村那座古樸的土布館內,動靜結合地展示了古今土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現有的崇明土布館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有多個展示場所,分別展示了崇明土布的起源與發展、土布的創意産品大廳、土布的工藝流程、土布體驗館等。在講解老師和現代高科技媒體的介紹下,我了解到崇明土布至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它曾遠銷海外,衣被天下。土布的織造是一個耗時耗力的過程,從棉花到成衣往往要經過一年的時間。一尺土布當中蘊含著無數紛繁的勞動。每一塊土布,都是一份心血。老土布的製作從採棉紡線開始。秋分過後,新棉登場,經過採花、曬花、揀花、軋花、彈絮,到卷棉條、紡紗、做股、染色、漿紗、做筒子,而後經紗、上軸、穿縱、嵌扣,最後才能織布。

聽完講解跟隨老師來到展示大廳,一塊塊精美絕倫的土布,琳瑯滿目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大部分的土布都以藍色為基調,每一塊布都會有故事,有寓意。例如土布的紋理就是中國文化禮儀的拼圖:井字紋,紋樣類似井字,賦意生活“井井有條”;梅花布:梅花形象萬千,象徵不畏嚴寒,品格高潔;秤星布,因有秤星紋得名,取“稱心”諧音,希望生活稱心如意。不光紋理,中國的很多大事都在土布上有所體現,有的用文字記錄,有的則用圖案呈現。“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發電站,這是中國的第一輛吊車,這個是中國的第一條長江大橋。這是我們崇明的第一艘擺渡船。還有這塊布,講述的是一位姓夏的奶奶,她去過很多地方,東南西北都去過,去幹什麼呢?布上寫著呢——人人要幹革命……”我聽得津津有味,感嘆土布原來這麼有意思,這古老的手工織物不簡單。

欣賞完精妙的土布,我想親身體驗下織布。在看了老奶奶的示範後,感覺相當有難度。我坐上織布機,拿起木梭時突然有種莫名的悸動,雙腳輕輕放在木質的踏板上,踩動它,發出無序或有序的聲韻之美。光滑的木梭,穿引著素色的絲線,我的手此刻在時光的長河裏笨拙地穿梭、往復,混著木質的清香,我聞到了一種叫做年月的香氣。我清晰地看到我的手與奶奶的手紋重合,連接起幾代人的青蔥歲月。青春的花紋在絲線的交錯中漸變,填補著失落的時光之衣,也連接起文化的橋梁,我體會到了祖輩的樂觀、堅強,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

我想這種土布技藝的傳承就像種子開花、結果,再播種,就像運動員傳遞手中的接力棒,那些老阿婆將自己的手藝教給兒孫,一代又一代……他們都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了讓人們更好地將文化代代相傳!我是新時代的少年,我也要用行動來守住家鄉文化這片凈土,讓非遺文化之花在神州大地開得更加燦爛!

作者:上海市崇明區東門中學 杜宜霖

編輯:王焱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崇明土布的“非遺”魅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