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創業,在校大學生可以兼得嗎

副標題:

來源:北京日報  |  2023-03-30 10:53:46
北京日報 | 2023-03-30 10:53:46
原標題:讀書和創業,在校大學生可以兼得嗎
正在加載

“女大學生邊讀書邊創業營收1800萬”的消息近日上了熱搜,令人驚嘆。曾幾何時,在很多人心目中,學生就該一門心思做學問,不好好學習就是不務正業。現如今,這種觀念還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嗎?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説,讀書和創業是否能夠兼得呢?

問題1 國家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業嗎?

大學生創業園免租金入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團委書記 莊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國務院近年來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從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加強服務平臺建設、落實財稅扶持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和具體措施,推動各級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産業園等全鏈條基地平臺面向大學生傾斜支持開放,千方百計暢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渠道和資源條件支撐。

北京立足首都功能定位,把握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新使命,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出臺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16條措施。團市委成立青年創新創業工作專班,探索出創業項目培育、孵化、融資、場地、激勵的“五個聯動”創業服務工作體系,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始終走在前列:項目培育方面,搭建創業“大舞臺”,將“挑戰杯”“青創北京”等大賽作為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和首都發展的重要品牌,2022年共吸引全市74所高校的1.8萬個學生創業團隊報名參賽,項目總量創歷史新高;孵化落地方面,創建“青創北京-中關村U30”品牌,通過創新創業大賽、創業訓練營、創業私董會等形式,吸引了15000余位青年創新創業者參與,219位創新創業大賽年度優勝者獲得再融資110次,再融資金額超125億元;融資補貼方面,加強了大學生創業板、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組織子基金對接大學生創業項目,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等資金支持;場地支持方面,將大學生創業園最長免費服務年限由2年延長至3年,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其中30%左右的場地免費提供給高校畢業生;激勵機制方面,鼓勵高校綜合運用允許休學創業、創業成果計入學分、參賽獲獎推優推免等政策予以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探索出“一院一園一課堂、平臺激勵全保障”的創新創業支撐體系。作為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學校開設了63門校內創新創業課程,打造“實驗室開放日、微課題、科研導師”三位一體的“科研課堂”,連續33年組織“馮如杯”競賽,基本實現了本科生科創實踐全覆蓋;選拔、培育、孵化創新創業團隊參加高水平競賽,是唯一連續十七屆捧得全國“挑戰杯”競賽優勝杯的高校並三次捧得最高榮譽“挑戰杯”,奪得“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首屆全國總冠軍及兩屆亞軍;打造北航學生創業科技園,為學生創業提供強有力保障,學校的柏彥大廈、世寧大廈、唯實大廈、致真大廈對學生免除或降低入駐費用,積極推動學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學生創業孵化培育;建設學生創新創業大數據服務平臺,學校在科技部、工信部、北京市科委等支持下,建成科技資源開放查詢平臺、創新方法公共服務平臺、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和科技成果概念驗證平臺,助力學生實現創新創業信息找得準、查得全、用得好;實施一系列激勵保障政策機制,如面向學生創業項目設立專項支持基金,學生在校就讀期間可以申請休學創業,在兩年內保留學籍,無任何負擔和影響。

問題2 在校大學生有創業積極性嗎?

多數學生樂於“練手”

北京化工大學黨委學工部副部長 李浚

大學生創業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各級政府和各高校也都給在校生創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服務。雖然“女大學生邊讀書邊創業營收1800萬”等熱門話題會受到很多人關注,但實際上,大學生創業並非蜂擁而上,大多數學生還是比較理智和慎重的。

首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穩步升級,創新精神培養越來越得到重視。2014年起,高校就陸續全面開設了納入學分管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隨著課程內容的不斷升級和教育理念的不斷完善,大家越來越感受到,高校“雙創”教育更應聚焦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上,而不是簡單地鼓勵、指導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教育部&&舉辦的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市積極構建的“一街四園多點”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孵化體系以及高校校內建設的“創業園”等競賽、實踐平臺,讓學生在選擇創業的過程中更好地培育了自己的創新精神。

其次,大學生對創業項目的選擇更加慎重,“練手”心態超越“事業”心態。麥可思研究院發佈的《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21屆本科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的佔比只有1.2%。同時,這份報告還顯示:自主創業群體的生存挑戰持續增加。2018屆畢業後選擇創業的本科畢業生中,三年內超過半數退出創業,仍在堅守的比例只有41.5%。越來越多有創業意願的高校在校生發現: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擁有自主知識産權類的創業項目展現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加良好的發展態勢。單純以在校同學為受眾的簡單服務類創業項目,很難有效輻射到社會面。因此大家的選擇更加慎重,盲目地選擇休學創業等方式,不如在校期間利用學校資源和小微項目去“練手”,積累創業經驗、捕捉創業機遇。

第三,大學生對創業夢想的實踐路徑更加理性,“先就業再創業”成為更多學生的選擇。雖然政策支持、投資環境和社會氛圍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還是普遍存在工作經驗欠缺、資源積累不足等情況,因此先在計劃創業的領域找一份工作成為更多有創業意願學生的選擇。隨著近年來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的逐年攀升,就業壓力凸顯。“先就業”既解決了個人生計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實踐中鞏固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了解行業生態,為將來自己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創業成功的光環很美,但在追尋創業夢的過程中,大學生們應當更加理智。創業是人生的一種歷練,但選擇如何創業更是對自己的考驗和鍛鍊。

問題3 孩子邊讀書邊創業是不務正業嗎?

創業要與學業相得益彰

學生家長 冀希

當今時代,在校大學生創業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趨勢性現象,作為家長,我認為我們應順應趨勢,予以鼓勵,同時也要和學校一起,引導孩子穩妥處理好創業與學業、專業之間的關係,做到相互促進,防止顧此失彼。

首先,同中小學生一樣,學習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學業是大學生的首要工作。如果大學生在校期間不認真學習,不努力鑽研,導致完不成學業,甚至因此不能畢業,決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至於放棄學習、荒廢學業而去創業,即便開了公司、辦了企業,掙了大錢,也決不應該成為倡導的榜樣。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鮮見,這也是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大學期間去創業是“不務正業”的隱憂所在。

其次,與中小學階段不同,大學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特殊階段,門內是校園,門外是社會,大學生從大學畢業、走出校門就進入了社會;由學堂進入到職場,身份也就由學生變成了社會人,進入社會就要找工作、就業。而要更順利地實現這個身份的轉變,更好地就業,找到心儀的工作,客觀上要求大學生在校期間完成好學業的同時,要積極主動投身創業,以便為隨之而來的職場生涯做好準備。

事實上,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投身創業、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通過創業帶動就業,是國家行之有效的一項政策,各級政府也出臺了很多的優惠政策和激勵舉措。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教育部等組織的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八屆,越來越多的高校和大學生參與其中,也有很多大學生通過這個平臺成功孵化出了創業項目,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找到了自己的就業之路。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壓力,各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積極為創業學生提供場地、經費、政策、服務等支持,鼓勵學生申報項目,開展創業實踐,通過創業實踐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為日後就業積累經驗,打下基礎。現在,無論是高校還是大學生都越來越認識到,大學階段既要注重知識性學習,也要強調技能性訓練,還要加強實踐性鍛鍊,三者雖各有側重,但不可偏廢。

再次,大學生在校期間開展創業實踐,除了可能孵化成功項目、找到就業方向、落實就業去向外,還有很多的益處,特別是能夠得到多方面的鍛鍊。比如有助於更好地樹立就業觀念、發掘自身潛能、培養市場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加強人際交往、了解相關政策、增強法紀觀念與誠實守信美德等。紙上得來終覺淺,況且這些都不是書本上能夠學到的,而這些對於大學生在日後的職場中少走彎路、少受挫折,則具有很好的導引作用。

當然,作為家長,最希望的還是大學生要將創業與學業、特別是專業結合起來,依託所學專業來培養創業興趣、發掘創業項目,通過運用專業知識來實現成果轉化,提高實踐技能。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用有所得,也才能真正實現創業就業與學業專業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和相得益彰。

問題4 讀書和創業矛盾嗎?

善讀書者創業可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創業受到更多人關注,於是大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創業的信息就更吸引人,而在習慣於傳統方式讀書的人看來,這似乎是天方夜譚。

當舉出比爾·蓋茨、喬布斯、馬斯克等人就是邊上學邊創業的例子,有人可能説那是外國的例子,而且是極少數人的例子。而根據一項調查,中國讀書最多的人群不是教師和學生,而是在商界打拼的人。這一統計結果説明,在中國確實存在一個讀書兼創業的人群,而且是讀書較多、創業較好的人群,他們為了應對創業中的各種問題,自覺地通過讀更多的書來拓寬視野,提升能力,進而説明在基本原理上,讀書與創業是可以兼行的,而且需要兼行。

事實上,邊讀書邊創業才是高效閱讀,才能更好地創業。追溯歷史,這樣的例子還不少,明清的讀書人經商,比未讀書的人經商不只是略勝一籌,他們經過一段時間洞明事理又超過僅僅讀書而不實踐的人。曾考中狀元的張騫,正是看清其中的內在關係,放棄一千餘年讀書做官的老路,轉而從商辦實業。陶行知辦工學團,闡明“工以養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的道理,也是認識到追求並實現幸福生活的有效路徑在於工學結合。

現實當中,受思想觀念、學校管理體制與機制、教育評價標準與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産生了大量只顧讀書、罔顧踐行,不想將自己所讀的書拿到實踐中檢驗一下,未能想到將所讀之書與所行之事放在自己所確立的人生目標之下融為一體,未能找到客觀上存在的閱讀變現最直接的路徑等問題,於是出現了一些信息化時代的書獃子、網呆子,他們幾乎永遠不會嘗試在上學的同時去創業。

對於人生而言,任何書都僅僅是個工具,讀書或上大學則屬於通向自己人生目標的途徑與過程,那些將途徑與過程當作目標的人,或將上什麼大學當作目標的人,不僅在大學裏不會創業,即便大學已經畢業了,找到某個崗位就業了,也很難走上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善於讀書者,僅僅把書當作自己探求真理的參考,解決問題的材料,追求自己理想人生提升智力的原料。讀書與練習、踐行從起點到全過程都需要深度耦合,才能體會到實操過程中的起起落落,才能激起內心真實的改變、激情和動力,才能檢驗出書的真偽,才能有效選擇自己接下來需要讀什麼書。只有所有這些環節都是自主、明確的,書才能讀得更有效,讀書才不會僅僅是為了拿一紙學歷文憑,在讀書期間創業就會成為不足為怪的常態。

真正用心想做一件事、實現一種目標的人,就必須切身體驗過、感受過、失敗過、探索過,才能深刻理解做這件事的規律,才能認清自己,才能理解和包容別人。這些都不是看書聽課就能學會的,在這個過程中不讀書與讀書之間的差別在於能否獲得體驗以外的資源支持自己,善讀書與不善讀書之間的差別在於將讀書與踐行各自放在什麼位置,産生什麼樣的效能。學任何東西,讀任何書,缺少實踐都是殘缺不全的。

由此可見,把讀書跟創業結合,不僅僅能更好地實現變現,還能將書讀得更深更精,讓市場驗證和實踐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這一方面能夠快速改進自己,提升能力,讓自己不斷增值;另一方面也讓自己長久保持熱情,擁有源源不斷的行動力,不斷成長。

創業故事

在校大學生創業不是夢

北京建築大學學生 李藝之

我是一名在校就讀的研三學生。我的母親是陜西省渭南市剪紙非遺傳承人,受她影響,我從小就熱愛剪紙藝術,學會了許多剪紙技藝。

大學期間,我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學習中國畫。到北京建築大學讀研後,我在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主攻“設計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有幸師從現代剪紙大師趙希崗教授。在他的啟發下,我對剪紙藝術的創新發展産生了強烈的興趣。我尋找了有優秀設計能力的同學共同加入到“新剪紙”現代藝術的創新中,我們以傳統非遺剪紙文化為精神內核,以現代藝術為表現形式,通過創作新剪紙文創和繪製新剪紙插畫,設計了涵蓋海報、畫冊、裝飾、生活用品等多種類型、累計達到50余種的文創産品,希望讓傳統剪紙煥發時尚的生機與活力。

最初,我們試著通過舉辦展銷會的方式將自己設計的文創産品在校內銷售,但我們對銷售毫無經驗,只有寥寥幾名同學來參觀,銷售額近乎為零。後來我們改變銷售策略,通過校園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進行宣傳,同時提供部分定制服務,銷售情況迅速改善。這次銷售經歷讓我們明白,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需要不斷學習和調整。然而,受疫情影響,很多業務無法順利開展,線下見面常常困難重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迅速調整了方向,開始線上召集繪畫、設計能力優秀的人才,通過網絡居家辦公的方式為有需要的人群和企業定制設計服務,包括插畫、品牌視覺、宣傳畫冊、遊戲設計等業務。因為辦公方式靈活、設計質量良好,不到一年時間,我們團隊的收入達到數十萬元。

如今,我們的團隊已發展到30余人,其中,20多人是設計師,多數人畢業于美術院校,具有一定的藝術設計能力和文化修養。我打算畢業後成立一家工作室,在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結合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如果籌備順利,今年4月中旬就可以完成註冊。

編輯:劉佳曈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讀書和創業,在校大學生可以兼得嗎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