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試成績出爐 專業學位碩士報考緣何“熱度攀升”

副標題:

來源:光明日報  |  2023-03-21 09:37:45
光明日報 | 2023-03-21 09:37:45
原標題:考研初試成績出爐 專業學位碩士報考緣何“熱度攀升”
正在加載

考研前夕,學生們在緊張復習。光明圖片

考研前夕,學生們在緊張復習。光明圖片

考研前夕,學生們在緊張復習。光明圖片

考研前夕,學生們在緊張復習。光明圖片

“我來自一所普通二本,專業是生物科學師範類,想報考生物方面的研究生,是報學碩還是專碩呢?報‘雙非’一本還是衝‘211’呢?”在微博“考研超話”求助欄目,一位來自江西的准考生表達了自己的糾結。

日前,各省相繼公佈了2023年度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報專碩(專業學位碩士)還是學碩(學術學位碩士)”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在教育部去年9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曾表示,我國碩士研究生中專業學位招生比例已超60%。在高校招生簡章中,新增的專碩招生人數超過學碩,這兩年已經不再成為新鮮事,與此伴生的,則是報名人數的“水漲船高”。

專碩招生規模擴大與“報考熱”背後,反映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什麼趨向?考生報考時應如何更好權衡和選擇?記者進行了採訪。

行業急需、學科交叉,專碩“增長點”折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需求

“兩年前,我校的學碩比專碩多,2021年基本持平,從去年開始,專碩已經超過了學碩。”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王軍政表示,2022年學校專碩已達2300名,超過了學碩的2060人,招生專業類別已經拓展到15個,包括機械、電子信息、材料化工、能源動力、資源環境,生物醫藥等6個工科類別,以及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會計學等9個文科類別。

北理工的數據只是“專碩擴張”大趨勢的一個縮影。中國教育在線發佈的《2023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起,專碩招生人數突破40萬,首次超過學碩招生人數;2020年,專碩招生人數超過60萬,與學碩招生人數之間差距逐漸拉大。近十年碩士研究生招生中,專碩佔比逐年提升,2020年佔比超過60%。

專碩擴招不僅表現在招生人數增加,還表現在佔據了新增碩士點名額的“大半江山”。2022年7月,教育部官網公佈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21年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撤銷、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在學位授權審核結果中新增135個碩士點,其中專碩65個,佔比48%,而在2020年新增學位授權點中,專碩佔比更是超過七成。

那麼,從學科特點上看,專碩的“增長點”究竟在哪?

“這兩年專碩招生名額的增量,大部分投入到了工程類學科”,王軍政舉例,工學電子信息大類新增加了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與工程、網絡與信息安全方向的專碩,“這些都是新一代的電子信息技術。機械類新增加了智慧製造技術和機器人工程。這些新領域都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涉及國家與社會發展急需領域、重點領域,二是體現學科交叉。”

“例如,人工智慧現在叫智慧科學與技術,國務院學位辦在學科目錄調整裏已將它歸類為交叉門類;再如集成電路,從設計到材料、光刻、封裝,涉及電子、計算機、材料、化工、控制、光學等諸多領域;機器人工程既跟機械有關係,又離不開控制,離不開電和通信。”王軍政分析,“這些領域都涉及多個基礎學科,至少需要精通兩個學科。開設專碩專業,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使他們具備跨專業、多領域的專業基礎素質,今後可以根據工作實際繼續深入學習或研究。”

“實際上,‘十三五’期間,專碩的招生比例就明顯上升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陸亭表示,“創新的根本在於解決問題。我們既需要原始的理論創新,也需要發現並解決生産一線實際問題的實踐創新。專碩的需求量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産生,社會需求大,自然會出現專碩‘報考熱’。”他介紹,最初,部分考生會認為專碩比學碩含金量低,但實際上,專碩是與學碩“雙軌並行”的培養線,不存在高低之分。而且,我國正在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實體經濟,行業所需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必然會增加,專碩的就業前景持續向好。

課程重在實操、考核更看“作品”,面向行業實際和真實情境開展培養

“高中陰差陽錯選了理科,但讀完本科發現自己還是想從事藝術。”對於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方向研究生二年級的李英傑而言,報考專碩圓了他從小的藝術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是偏交叉類的學科,對於從本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跨界’考來的我而言很合適。”

在學院組織的研究生一年級MFA年展裏,李英傑的3D實體建模作品一亮相,就成為全場“亮點”。“從創意到落地的過程中,導師給了非常細緻的指導,幫助我不斷優化完善作品。在一次次調試中,我逐漸摸索出數據預留的空間應該有多大。”李英傑談吐中滿是自豪,“畢業後我想開間個人工作室。我對自己作品最滿意的一點是實用性強,畢業後,這些作品能一部分投入市場。”

“MFA藝術碩士從2015年開始招生,最近幾年招錄比已達到30:1左右。”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媒體與藝術系主任王徵表示,“專碩培養方案裏,大部分都是實踐類的,既有課程實踐,也有項目實踐。我們還特別設計了MFA年展算學分的制度,覆蓋碩士三個年級,促進他們積極完成從設計方案到完成作品再到布展的整個過程。”

“讀下來,感覺選專碩不後悔。”李英傑坦言,在修課過程中能結合自己的藝術基礎,通過一些實踐慢慢適應學習節奏。“我印象最深的一門課是設計史論與設計方法,課上老師會結合藝術史上的一些案例,分析當時背景下藝術家是怎麼産生設計思維的。課程實踐環節,會讓我們親手做方案設計,將感興趣的藝術理論運用在其中,做出創意成果。成就感滿滿的!”

王徵告訴記者,專碩培養的實踐性還體現在參加競賽、畢業考核形式等方面。“導師在指導學生過程中,也會引入工作室項目、設計競賽中的內容,鼓勵學生做出更有前瞻性的設計。在畢業環節,作品的完成度要佔到70%,論文只佔30%。學生畢業後,不僅擁有更高層次的設計能力、審美能力,也能勝任很多互聯網産品設計用戶體驗方面的工作。”

“一是技術創新型,在某一項關鍵核心技術上有所創新;二是複合領軍型,綜合能力很強,專業知識面也比較寬;三是應用創新型,做産品的設計、應用和推廣。”王軍政這樣闡述北理工工程碩士的培養定位。

王軍政表示,工程碩士實踐環節學校通常採取“3+3”模式,在學校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實習三個月,利用寒暑假在行業企業實習三個月。“至於畢業考核,一定要有實驗,要求學生最好能夠搭建平臺,或者設計一個裝置,而不是純粹發論文。”

該選學碩還是專碩?未來“讀研體驗”或更多元

記者注意到,針對專碩培養,近兩年的變化一是學制調整,不少學校從兩年調整為三年;二是培養模式更多元,非全日制、全日制等方式兼備,學習時間、場所更靈活了。

“學生入學第一年往往忙於上基礎課,如果兩年學制,第二年馬上又要忙於畢業設計和求職,很難有時間思考。延長為3年,至少可以有一年比較認真地思考、發揮,實習實踐也能更充分展開。”王徵表示。

“開設專碩是為了培養更多有豐富學養背景的高端應用型人才,既要找好自身定位,還要拓展産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王戰軍表示,今後面向專業碩士的産教對接,應從設置一定期限的實習實踐環節拓展為行業企業、行業導師同學校聯合製定學生培養方案,結合項目、産業前沿重大或難點課題讓學生參與到企業技術攻關等具體項目中。

“我們一直提倡‘開門辦學’,高校要更主動研究社會需求,加強和社會的聯絡,包括與行業企業的聯絡。未來指導一個碩士生的可能不是一個導師,而是一個導師組,例如‘3名高校老師+4位企業技術骨幹’等組合方式,將來模式可能還會更豐富多元。”王戰軍分析。

那麼,面對專碩、學碩之分,學生究竟該如何選擇報考?“我認為,學生要考慮的一是可行性,二是契合度。”馬陸亭表示,“要看到自己的所長,如果確實喜歡做研究性、創新性工作,願意和實驗室、文獻資料打交道,可以選擇學碩道路;如果更願意從事專業崗位的實踐工作,為人處世能力強,則可選擇專碩。具體因人而異,沒有最好的答案,只有‘適合的’選擇。”(記者 周世祥)

編輯:劉佳曈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考研初試成績出爐 專業學位碩士報考緣何“熱度攀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