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助推教體融合“開花結果”

副標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  2022-12-05 17:28:15
中國教育報 | 2022-12-05 17:28:15
原標題:山東菏澤用系統思維推動校園體育工作——“武術+”助推教體融合“開花結果”
正在加載

本報記者 魏海政 特約通訊員 曾繁閣

近日,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實驗小學的小廣場上,武術教師魏玉磊每天都會帶著武術社團的學生,在這裡精神飽滿地練習棍術。

山東菏澤自古崇文尚武,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習武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習武人數約50萬人,市級武術組織25個,縣級武術組織、武校、培訓班等機構200余個。

立足這一優勢,菏澤堅持用系統思維推動教體融合發展,近年來深入探索“武術+”引領教體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在做好傳統武術傳承的同時,創新機制推動練習武術的孩子,根據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有針對性地參與其他體育運動。

“武術中表現出來的吃苦耐勞、百折不撓、勇於進取的精神,與競技體育項目的有機結合,帶動了菏澤整個體育産業的發展和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升。”菏澤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史長華介紹,菏澤近年來創新競技體育跨項選材模式,按照“武術+”模式,推動發展了“武術+足球”“武術+攀岩”“武術+藤球”“武術+冰球”等項目轉化工作,激發了教體融合發展的活力和潛力。

2019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專門對菏澤“足球進武校”工作進行安排和部署,宋江武校和曹州武校成為“全國足球進武校”改革試點單位。其中,曹州武校聘請亞足聯職業級教練金善英任青訓組技術總監,負責足球業務教學指導,搭建了U10—U18梯隊建設。

目前,菏澤已經形成了“以市體校為龍頭,宋江武校和曹州武校為兩翼,各級各類學校業餘訓練隊伍為補充”的菏澤特色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模式,全市業餘訓練規模常年保持在4000人以上,市級每年向上級運動隊和高等院校輸送大量人才。

此外,菏澤市體育局還與北京體育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密切聯絡,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打造了一支理念先進的體育管理隊伍和教練員隊伍,並把“武術+”作為一門科學進行全方位研究,推動形成一套科學、完善的發展體系,為武術進校園奠定堅實基礎。

從“功夫足球”閃耀綠茵場,到單縣一中排球隊勇奪全國冠軍,近年來,菏澤以“武術+”為特色的教體多元融合培養模式,已開始“開花結果”。

今年8月,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舉行的全國傳統項目高中組排球比賽中,菏澤市單縣一中男排以七戰全勝的戰績勇奪冠軍,成為該項賽事山東省歷史上第一個全國冠軍。“截至目前,我們共獲得了14個冠軍,其中一個全國冠軍,13個省冠軍。”單縣一中副校長、排球隊主教練樊董偉説,學校始終堅持“以體育人”方針,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和排球特色學校建設。目前,單縣一中被評為省內唯一全國排球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

在今年的山東省第25屆省運會上,菏澤代表團斬獲37金24銀35銅,獲得獎牌數目遠超上屆。在山東省第25屆省運會的武術散打和武術套路比賽中,菏澤代表隊取得了11金7銀19銅的好成績。其中,武術散打項目位居全省金牌總數第一、獎牌總數第一、總分第一。

東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與當地光速田徑俱樂部實現師資聯合,引入體育教練員郝振偉擔任校田徑隊總教練,接連培養出李志威、霍閩等一批優秀運動員。今年初,學生李志威參加北京大學高水平運動員測試,以百米成績10秒64被北京大學錄取。15歲的霍閩連續斬獲第25屆山東省運會女子乙組200米決賽冠軍和女子乙組400米決賽季軍。

捷報頻傳的背後,是近年來菏澤教體融合發展、教育改革創新的不懈努力和豐碩成果。“我們堅持進一步落實‘雙減’要求,同時將深入推進‘雙增’,讓中小學生有更多提升體育、藝術素養的機會,補足在體育、美育素養發展中的不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菏澤市教育局總督學蔣銀忠説。

編輯:劉佳曈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武術+”助推教體融合“開花結果”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