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報考人數突破千萬 你們是真的想當老師嗎?

來源:北京晚報  |  2022-11-04 10:05:34
北京晚報 | 2022-11-04 10:05:34
原標題:報考人數突破千萬,是10年前的66倍 你們是真的想當老師嗎?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今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為1144.2萬人次,是10年前17.2萬人次的66倍。

■心態

“多個證書多條出路”

10月29日中午,結束第一門考試的周利從考點出來,與同學一起討論着試題。她是英語專業大三的學生,“我們班同學基本都報名了,感覺現在大家已經把教師資格證當成了畢業的標配。”周利説,她並沒有立志要當老師,對於未來其實還沒有什麼清晰的規劃,“萬一拿證了,多個證書找工作的時候也能多條出路。”

記者在該考點附近隨機採訪了20余名考生,七成以上抱着與周利類似的心態。大三學生張瀾説,考證主要是受身邊同學的影響,“有個教師資格證,以後找工作的時候,簡歷也能更好看點兒。”

一項數據顯示,本年度報名者中,有近800萬屬於非師範生。從參加該機構培訓的學員專業背景來看,不乏來自管理、旅游、物流等看上去與教師職業相關性不大的專業學生。

也有不少人為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而報考,期待着教師資格證書為自己的履歷“鍍金”。兩年前,從事人力資源行業的王浩參加了高中語文類別的教師資格考試。其實他沒有下定決心轉行做老師,但他覺得“技多不壓身”,“拿證就得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自身能力素質肯定有所提高。對於用人單位來説,這個證書也是我學習能力的體現。”

多個教培機構的數據顯示,教師資格筆試通過率大約在30%到40%左右,面試通過率則在70%左右。拿到教師資格證與成為教師之間,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教育部門在招聘時,往往會更青睞有師範教育背景的應聘者;對於非師範專業的學生,則更注重綜合素質,部分名校甚至將招聘的門檻提升到了碩士、博士學歷。“教師資格證只是一個基本的門檻,除了考察應聘者的專業素質,我們也很看重應聘者的基本素質,比如是否真的喜歡做一名老師,是否真的熱愛學生。”通州區一位校長説,學校還會綜合考慮應聘者的外在形象、綜合氣質、性格特點等多方因素。

■探因

職業吸引力越來越大

近5年我國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居高不下,今年更是首次突破千萬。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是教師職業准入的全國統一的國家考試,申請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普通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人員必須分別參加相應類別的教師資格考試。

資格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一般在每年3月中旬和10月底各舉行一次。不同類別的筆試科目不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科目為綜合素質(幼兒園)和保教知識與能力,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科目為綜合素質(小學)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初中、高中、中職教師資格考試科目為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型除了選擇題外,還有簡答、論述、材料分析等,要記憶背誦的內容量不小。筆試合格後,考生可報名參加面試。面試採取結構化面試、情境模擬等方式,通過抽題、備課(活動設計)、回答規定問題、試講(演示)、答辯(陳述)、評分等環節進行。面試合格,考生還要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測試達標並滿足體檢要求後,才能申請教師資格的認定。

記者採訪中發現,對很多考生最具誘惑力的莫過於老師們所享受的三個月寒暑假。“這麼長的假期是別的職業所沒有的,利用這麼長的時間既能好好自我充電,也能好好照顧家庭。”考生李松的目光看得很長遠,“以後有了孩子,也不用為孩子暑期在哪託管而發愁。”

此外,近年來,多地對教師待遇也增加了保障。去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還提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並逐步提高。以本市為例,各區頻頻推出教師關愛大禮包。像今年教師節前夕,西城區明確,為解決青年教師的後顧之憂,將開闢青年教師公寓新址;在每年組織教師體檢、幫扶患有重大疾病教師的基礎上,着重建立教師心理諮詢和心理支持制度,對接專業隊伍,為教師開通“陽光心語熱線”等。這些“隱形福利”都深深吸引着畢業生們。

報考人數增多背後有政策因素的疊加。比如,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之後,教育部辦公廳又發佈《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對此進行了重申,並要求未取得相應教師資格的學科類教師應於2018年下半年報名參加考試。培訓機構出現教師扎堆兒考證的現象。

“雙減”政策出臺後,報考人數並未出現明顯下滑,仍有上升趨勢。華圖教育專家分析,這與近年來“教師熱”不斷升溫密不可分。而“教師熱”背後有兩方面因素推動:一方面,當前大學生擇業表現出求穩傾向,去公辦中小學當老師成為很多畢業生的理想職業;另一方面,教師社會地位逐漸提高,職業保障有所加強,職業吸引力越來越大。

■觀點

仍需更多配套機制

北京教育學院副研究員鐘亞妮認為,近年來,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和參加招考教師崗位的人數大幅增加,有助於吸引優秀人才從教,擴大教師來源。“教師資格制度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地位的提升,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在教師資格報考人數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還應該看到,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變化,仍然有部分區域,尤其是鄉村學校面臨教師招聘困難、結構性缺編的問題。“以北京市為例,與城區相比,部分郊區學校的教師招聘挑戰更大。”鐘亞妮舉例,某郊區需要經過多輪招聘環節,才能遴選到足夠的優秀畢業生加入教職行列。因此,在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要從師資供需評估和師資配置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

鐘亞妮認為,教師教育涉及遴選優秀人才、職前培養、資格認定與准入、入職教育與持續專業發展等多個環節,涉及各級政府、教師教育機構、教師資格認定單位、培訓與專業發展機構、學校等多個單位,是一個涉及多因素的系統與體系。“在當前‘強師計劃’的背景下,需要基於專業的視角,從上游的遴選與職前培養開始,對教師教育進行系統設計和更為細緻的規劃,才能更加有效地建設高質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建議

不要盲目跟風報考

專家建議,高校畢業生們要理性看待“教資熱”現象,報考前,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分析教師這一職業是否符合自己的就業方向,興趣依然是重要的參考標準。同時,畢業生也要全面分析自己的學歷、專業等情況,是否符合教師資格考試的報考條件,不要盲目報考。(北京晚報 記者牛偉坤)

編輯:劉佳曈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教育精彩視頻

原色

天蓝

黑色

藏青

智能导盲

区域指引

返回
声音

×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