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2-09-29 09:17:52
央視網 | 2022-09-29 09:17:5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始建於1948年,至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1958年,老一代北關人在全國最先開啟“集中識字”教學改革實驗,教育部和省政府為了表彰北關人敢為人先的實驗精神,將學校命名為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校園佔地28026平方米,建築面積15427平方米,現有在職教職員工237名,62個教學班。自建校以來,學校先後涌現出15位遼寧省特級教師,2位正高級教師。三千多名師生致力於文化立校、課程育人的學校內涵建設,不斷提升辦學品質與品位。  

學校的核心文化為“根教育”,源於學校獨特的歷史積澱,人文悠遠。  

北關校老一輩教育人奠定的“致力教育改革,不斷研究探索與創新的精神”,就是黑山北關實驗學校的根之所在。  

1979年開始到1990年,在原有“集中識字”教學法的基礎上,形成了“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語文小語新體系。在“集中識字”創立三十週年之際,陸定一為我校編寫的《小學語文教學新體系》一書題寫書名並作序,並親筆為我校題寫校名“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  

近年來,北關人矢志不渝,積極推進課程改革,這艘課改大船在李強校長的帶領下,昂首行駛在新時代課改最前沿。專家團隊指導並構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新時代小學語文“集中識字、拓展閱讀、真趣習作”課程實施體系,這一成果在全縣加以推廣。體系以“集中識字”為切入點,讓學生掌握快速識字的方法,理解漢字背後的人文精神和豐厚歷史,講述漢字的故事,昇華民族情感,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這一體系的建立全面提高了教育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效落實國家“雙減”政策,有效地緩解家長對於孩子識字量少的焦慮。  

“用經典傳承文明,讓誦讀成為習慣”。中國的古典詩詞,是浸潤在每個北關學子血脈裏的文化基因。我們根據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選擇校本教材內容。低中年段以經典的古詩、諺語、歇後語、成語故事為內容的精美詩文;高年段精選傳統古詩文、散文中的名篇,做好與初中語文教材的銜接。通過課前三分鐘詩詞品讀、推薦;綜合實踐課通過開展“趣味古詩大沖浪”“詩與畫”“穿越千年的與詩人邂逅”“詩詞小達人”等活動,對詩詞鑒賞、評析,感受詩人情懷,讓孩子們走進經典,感受經典,啟迪心智,陶冶性情。詩詞之美不應定格在書本,應該融入孩子們的生活中。學校開展“詩詞大會”“飛花令”,參與出口成章平臺“詩詞少年”欄目,與詩為伴,以詩會友,品味詩意生活。  

“充分挖掘學生口語表達素材,時時處處開展訓練”。低年級利用課文插圖、續編故事,有順序、有重點地練習説話;中高年級編演課本劇,借助表演舞臺,盡情發揮;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紅領巾廣播站、校園新聞播報、小記者團隊,為每一位學生搭建有成功感的舞臺。  

“以我筆寫我心”鼓勵真情流露,真實表達,真正趣味。低年段,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以繪本或類繪本為主,主要訓練開口説話,敢於表達,樂於表達,以創造型想象寫話為主,注重想象的流暢性、獨創性;中年段,讓學生表達“我會觀察生活”,主要訓練放膽文;高年段,讓學生“以習作感知生活”,主要進行綜合訓練,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行文流暢,生動自然,進行實用型習作的嘗試。  

寫美字、讀美書、説美句、寫美文已經成為北關學子特有的“標識”。  

學校用“根教育”浸潤人,滋養人,引領人,培育人,紮根生長、真實豐滿,向上向善、向美向陽。落實“雙減”,助力學生素養提升。讓積極、樂觀、優雅、自信的氣質風貌完滿統一的北關少年的樣貌,讓北關實驗的根本精神“活”在學生的生命裏,點亮每一個孩子的夢想,實現蓬勃向上的生命綻放。  

編輯:韋巧珍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