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湖北省武漢市第一聾校教師楊小玲

副標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  2022-08-03 11:18:34
中國教育報 | 2022-08-03 11:18:3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在熱愛的講臺上,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學生邰麗華領舞的《千手觀音》,征服了億萬觀眾;3個月大就失聰的濛濛,自信地綻放在北京殘奧會的舞臺上…… 

在她的引領下,8名學生登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璀璨耀眼的舞臺,更多的殘疾孩子或上大學繼續深造,或走入社會,正常就業。 

她就是湖北省武漢市第一聾校教師楊小玲。23年,從青春到不惑,楊小玲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這群特殊的學生,默默的付出也贏得了認可。她先後榮獲全國愛心獎、全國特教園丁獎、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回望來路,楊小玲認為自己最大的驕傲,是沒有辜負聾啞孩子用盡全力叫出的那一聲含糊卻動人的“媽媽”。 

一眼結緣,青春歲月揮灑在特教講臺 

1990年,楊小玲和3名同學一起來到武漢市第一聾校,透過窗戶,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裏跳傣族舞。 

整個舞蹈跳下來,談不上姿態,也談不上美感,孩子們的動作很僵硬,但他們眼睛裏透出的一股子認真勁,讓楊小玲動容,她的眼淚唰地一下就下來了。 

這個武漢市幼兒師範學校的舞蹈尖子沒有想到,就是這段無聲的舞蹈,讓18歲的自己從此跟聾啞孩子結下不解之緣。在拿到畢業分配志願表時,楊小玲只鄭重地填了一個志願——武漢市第一聾校。 

“是孩子們的堅持和對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幫他們做點什麼。”楊小玲堅定而充滿熱情地説。 

上班以後,楊小玲協助舞蹈老師文潔負責文藝隊的工作。不懂手語的楊小玲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學生交流。剛開始,給學生排練舞蹈,她不知道怎麼講解節奏、動作要領,更不用説怎樣表達音樂的內涵,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給學生示範。一節課下來,自己弄得汗流浹背,可學生還是沒能掌握好動作要領。回到辦公室,她難過地趴在桌上,眼淚流了下來。 

擦乾眼淚,工作還得繼續。為了儘快學會與學生交流,楊小玲除了背“手語書”,還以學生為師。操場上、教室裏、食堂裏,學生們在用手語私下“聊天”。只要是自己看不懂的,楊小玲就主動向學生請教。學生們都很喜歡教楊小玲這個勤奮的“學生”。就這樣,楊小玲一步步走進無聲的世界,成了手語活字典。 

鼓聲傳震,讓聾啞孩子“聽”到節奏 

在聾校,語言交流障礙還只是第一道門檻。困難比楊小玲想象的大許多:音樂再悠揚,學生們也聽不見,節拍再鮮明,學生們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術語,她必須翻譯成肢體語言,所有的節拍和口令,她只能用手勢傳達。楊小玲站在這群孩子中間,覺得自己像個外星人。 

怎樣讓聾啞學生感受到節奏?楊小玲苦苦思索。看到舞蹈室裏的大鼓,她忽然眼前一亮。鼓聲震動,通過地板傳遞到學生們的腳心:他們終於第一次“聽見”節奏,眼裏放出驚喜的光。  
學生們從此喜歡上這鼓聲,喜歡上舞蹈課。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舞蹈情緒,楊小玲把音樂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為實現動作整齊,她自創“呼吸傳遞法”。在《千手觀音》的表演中,後面人張開雙手的同時,往前面吹一口氣,前面的學生感知後立刻張開雙臂;為尊重殘疾學生的個性差異,她探索出“無限溝通法”…… 

楊小玲的熱情投入,照亮了學生們前行的路。 

在學校舞蹈室外,一名男生經常躲在窗外偷學。楊小玲走出教室,用微笑迎向他怯怯的眼光。這個名叫王志剛的孩子説:“老師,我想學跳舞。”於是,楊小玲答應了。他成了隊裏最刻苦的隊員,每次排練下來,身上青一塊紫一塊,從不叫苦。 

訓練一年多後,楊小玲為王志剛選定獨舞《好漢歌》,參加全省殘疾學生文藝比賽。當時,楊小玲身懷六甲,不管多晚、多累,她都陪在訓練場,打節奏、講要領。這支舞讓王志鋼贏得人生中的第一個大獎——全省一等獎。 

2001年,王志剛衝擊全國比賽,産假還沒休完的楊小玲,回到舞蹈室。經過近一年排練打磨,舞蹈《秦俑魂》在全國殘疾人藝術比賽上大獲成功。  
這次比賽改變了王志剛的命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拋出“橄欖枝”,他成為一名專業舞蹈演員。8年裏,他隨團出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登上央視春晚、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殘奧委會開閉幕式舞臺,感動了億萬觀眾。 

“在學生身上,我學到了堅強、包容和擔當。”楊小玲説,“每個生命都有夢想,我幫他們圓夢,他們也會用自己的行動,點亮更多孩子的夢。” 

信心培養,“醜小鴨”成為父母的驕傲 

濛濛曾經是父母的一塊心病。20年前,剛出生3個月的她,就被確診耳聾。鄰居小夥伴嘲笑她、欺負她,叫她“傻子”。四處求醫無果,絕望的父母覺得天都塌了。 

濛濛7歲時,媽媽抱著最後一線希望把孩子送到了市一聾校。六一兒童節,濛濛爸媽第一次看到登臺跳舞的女兒,高興地説:“這真是咱家的濛濛嗎?” 

就是在楊小玲的舞蹈課上,濛濛開始找到自信,找到上學的理由。在楊小玲的培養下,濛濛成了學校舞蹈隊隊長、班長、校學生會主席。2008年,舞技出眾的濛濛跟楊小玲一起,站在北京殘奧會的舞臺上。演出那天,濛濛一家高興地像過年一樣,四里八鄉的鄉親知道了,也都豎起了大姆指。“我的殘疾孩子一樣不比別人差”,那一刻,濛濛媽媽心中充滿了對楊小玲的感激,“楊老師只是沒有生她,説到付出,她操的心比我這個當媽的還要多。女兒交給她,我一百個放心。” 

不離不棄,讓每個稚嫩的心靈充滿自信 

聾啞孩子,往往有好強又自卑的雙重心理。 

舞蹈隊的學生青平,是一位充滿靈氣、很有舞蹈天賦的女生。可是,她性格孤僻,誰對她好與不好,都記在了心裏。一次訓練中,她不認真的態度讓楊小玲非常生氣,嚴厲地批評了她。她扭頭就走,楊小玲一把抓住她,她狠狠地瞪了一眼,衝出排練廳。 

當時,楊小玲的眼淚唰唰地往下掉,覺得自己好委屈。“是我的方式有問題嗎?”冷靜下來,楊小玲悄悄找到青平的班主任和同學。一打聽才知道,青平每月生活費只有200元,早餐經常只吃一個饅頭。大強度的舞蹈訓練,她體力肯定跟不上。 

楊小玲為自己的莽撞而自責。她主動找到青平,真誠向她道歉,請她繼續學習舞蹈。以後的日子裏,楊小玲經常從家裏帶好吃的給她補充營養。訓練結束,楊小玲總會摸摸她的頭,給她一個微笑、一份讚許……漸漸地,青平在舞蹈室裏快樂了起來,也樂於和同學們交往了。高三畢業,青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天津理工大學,並在大學畢業後到了廣州一所職業技術學校任教。 

後來,青平在信中對楊小玲説:“是您給我插上尋夢的翅膀,是您讓我找到追夢的自信,是您在我心裏撒滿夢想的陽光。敬愛的楊老師,無論走到哪,我都要像您那樣,繼續這愛的接力。” 

獻身特教,播撒更多愛的火種 

2009年秋天,楊小玲得到消息,一聾校排練的舞蹈《楚風樂韻》有機會代表全省教育系統,去上海參加“全國中小學生文藝展演”。 

這可是第一次與健全孩子同臺競技,機會難得。楊小玲和孩子們非常興奮。離展演只有2個多月的時間了,得加緊排練。 

11月29日,排練中,楊小玲正使勁跺腳,忽感腳下一軟,跪倒在地。送往醫院,她被確診為左腳跟腱斷裂。 

比賽時間越來越近,楊小玲實在放心不下。坐著輪椅、打著石膏,她出現在舞蹈教室,指導孩子們排練。看著老師辛苦的模樣,孩子們訓練間歇都跑過來幫她揉揉脹痛的腿腳,有的孩子心疼地掉下了眼淚。 

聽不見音樂、聽不到掌聲,一聾校舞蹈隊的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舞蹈超越了所有健全孩子,捧回第一名。這一刻,他們覺得,所有付出的辛苦都值得。 

2006年,楊小玲被借調到中殘聯藝術團工作。經過半年的艱苦訓練,她帶的B隊成為藝術團一塊響噹噹的招牌。一年演出70多場,去了10多個國家和地區,好評如潮。 

中殘聯藝術團想把楊小玲留下來,承諾幫她解決後顧之憂,愛人工作、女兒讀書都不成問題。“藝術團的學生離開我,一樣有精彩的人生;跟他們比,一聾校的孩子更需要我。”一年後,楊小玲踏上回武漢的列車。 

楊小玲的熱情也點燃了其他同事,市一聾校陸續涌現出一批市區骨幹教師。培智班老師胡欣主動與她搭班,一搭就是4年;學校美術老師甘雲山是殘疾人,曾經意志消沉。是楊小玲激發起他對教師職業的熱愛,並將100多名聾啞學生送進大學。 

如今,武漢的10萬教師成立了1000多個“楊小玲助殘扶困小組”,服務殘疾困難學生和社會殘障人士。“楊小玲特殊藝術工作室”還對廣州、南京、深圳、宜昌等地區特教學校進行培訓指導。  

編輯:魯楊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201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湖北省武漢市第一聾校教師楊小玲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