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山東省棗莊市共青希望學校校長陸繁偉

副標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  2022-07-26 17:13:23
中國教育報 | 2022-07-26 17:13:23
原標題:
正在加載

23個春夏秋冬、翻越208座山頭、2400次家訪、46本教學日記、82000元捐款,陸繁偉懷著對教師這份崇高職業的熱愛,在貧窮的山溝溝裏給孩子們營造了知識的溫房。他如同大山中閃亮的明星,為山區學子點亮求學之路。 

辦學條件差、教師隊伍老化、學生流失較多、留守兒童管理困難等問題,往往是山區農村教育的真實寫照。偏居沂蒙山區一隅的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亦不例外。 

然而,在這裡,卻有這樣一位小學校長,他23年如一日,從教師到校長,用踏踏實實的行動,一步步破解著這一道道教育難題——自己動手建教學樓、維修校舍;以自己的熱情感動退休教授到學校培訓師資;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留住學生,讓學生快樂成長,享受和城裏孩子一樣的教育;想方設法關愛留守兒童,讓外出務工的父母和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放心…… 

這些年來,他先後翻越208座山頭,到學生家裏走訪2400多次,寫下了46本、幾十萬字的教學日記,用微薄的工資資助學生,累計達82000多元……山亭區教育局局長高玉龍介紹説,“他特別熱愛教育,擅長解決教育發展中的難題,他是山區教育的‘領跑人’。” 

他,就是全國優秀教師、徐莊鎮棗莊共青希望學校校長陸繁偉。 

勤學,練就獻身教育的本領 

1988年,陸繁偉因身體原因無緣高考。求學夢破碎了,他卻有了一個更強烈的願望:在本村當一名民辦教師,儘自已所能讓山區孩子都能讀上書,並能讀好書! 

為了圓好這個夢,他踏上了一條艱難跋涉之路。 

求知若渴的陸繁偉勤學好問,請人輔導,不斷練習備課授課。經過不懈努力,1989年他以民辦教師身份考入棗莊師範學校,人生路上又一次揚帆起航。能有機會成為一名正式教師,並進行系統、全面的學習,他倍加珍惜這個機會。也就是從那一天起,他給自己立下了一個誓言:把畢生精力獻給教育事業,把教書育人當成崇高追求。 

從教23年來,陸繁偉虛心學習教育知識,不斷鑽研教學教法。為了給自己充電,他自學進修了專科、本科文憑,參加省市級骨幹教師培訓;為了教好孩子,他多次犧牲休息時間,到棗莊、臨沂、萊蕪等地拜名師,求幫助。 

他認真對待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給學校帶來滿園的芬芳。2000年,在宋莊小學執教期間,陸繁偉班上的38名學生中有35人考入全區重點中學。這一消息不脛而走,在山區引起了巨大轟動。2001年,鎮上又把他調回共青希望小學任教導主任,次年又任命他為建銀希望小學副校長兼教導主任。 

領導的信任,給了他施展才能的更大平臺和空間。陸繁偉到這所全鎮教學質量最差的學校僅僅一年,硬是把學校教學質量從全鎮倒數第一提升到正數第一。 

苦幹,樹立農村學校的一面旗幟 

在崔虎峪村小學任教時,一次經歷讓陸繁偉終身難忘。 

有一天,他正在上課時,狂風大作,突降大暴雨。校園裏的一棵大樹,瞬間砸在了頭頂上的三間石墻瓦房上,雨水順著漏處灌了下來。 

“晴天太陽曬,雨天雨水淋。”陸繁偉回憶説,師生們只能這樣湊合著上課。事後,他多次找村裏,但由於沒錢修只好作罷。 

孩子們眼中的渴求,讓陸繁偉決定自尋辦法。 

陸繁偉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商量,把準備結婚的新房騰了出來,給孩子們上課,解了燃眉之急。 

後來,崔虎峪村決定利用村西廢棄坑塘重建學校。此處高低不平,陸繁偉主動接下了平整場地的任務。 

每天放學後,陸繁偉自己動手,用洋鎬刨開山石,用地排車運往坑底,削高填洼。場地整平後,陸繁偉又利用業餘時間,到山上拉來山石,建設院墻。每天運石6趟,風雨無阻,連續拉了10多天,手上都磨出了血口子。 

在他的帶動下,不久,一座兩層教學樓便在崔虎峪村拔地而起,也成為棗莊市山區農村第一座簡小(1—3年級)教學樓。 

2009年,陸繁偉來到棗莊共青希望學校擔任校長。當時,校園破舊不堪、雜草叢生,教學樓漏雨,教學質量下滑,大量學生流失。 

陸繁偉首先從改變教學樓做起。他帶領教師用水泥修補樓頂,但無濟於事。見到有開著機動車到村裏專修樓頂的外地工匠,工匠預算費用開出了15000元的價格。 

“不堪重負”的陸繁偉,只好退走了工匠。隨後,他偷偷學習熬製原料的工藝,並了解工匠從何處進貨。為節約成本,陸繁偉帶領著教職工幹了起來。他本人從事最重也是最危險的提升防水膠任務。一次,站在樓頂邊緣提升防水膠時,陸繁偉一不小心從樓頂掉了下去,傷及肝部,膽囊破裂。 

為了省錢,陸繁偉沒有去公立醫院就診,而是到一傢俬人診所摘除膽囊、修復肝臟。 

“由於醫療條件較差,他連續多天昏迷不醒,差點丟了性命。後經轉院治療,1個多月後才轉危為安。”想起這些,陸繁偉的妻子李秀英至今心有餘悸。 

在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時,陸繁偉就回到了學校。他盤算著如何提升教學條件。 

針對農村山石土木隨處都是的實際,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發動學生到山上找奇石、挖樹根,舉辦自己的興趣小組。 

很快,奇石蒐集與審美課程研究興趣小組便成立了。他制定了《奇石探索與審美》課程研究方案,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中、高年級則選奇石愛好者組成課程研究小組,培養學生鑒別的本領,如奇石的分類、奇石鑒賞、收藏與鑒識、奇石配座、文化追溯等等。 

奇石愛好者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到野外蒐集奇石作品,並在長期的摸索中形成了一定的經驗,編寫了《奇石蒐集與審美》校本教材。小橋流水,魚戲花間,柳絲飄舞,奇石吟唱,奇石園林成為校園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在組織學生進行根雕製作、奇石的收集與審美的基礎上,學校進而又開拓了彩泥畫特色課程,並編制了《彩泥畫研究》。目前,已有120多名同學參加該活動,製作彩泥畫360多幅。  
一枝引得百花開。在組建根雕、奇石、彩泥小組的同時,學校還組織了許多諸如“紅領巾小社團”、“規劃小社團”、“科技小社團”等等。 

四年級(1)班的“我和家鄉手拉手”社團舉辦了《我是小作家》作文大賽。學生們把在根雕製作、奇石蒐集等方面獲得的經歷、感悟細緻入微地描繪出來,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彩泥畫製作在區、市中小學生科技成果展覽大會上一展風采,得到領導的高度讚揚。 

良好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同,原來流失的學生也都重新返回了校園,附近的部分小學生也慕名前來棗莊共青希望學校學習。在控制輟學率方面,該校一直走在山亭區前列。

關愛,注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徐莊鎮作為沂蒙山區的貧困鄉鎮,外出務工經商的村民較多,造就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生活上缺少照顧,情感缺乏溝通,學習上缺乏指導,沉迷于電腦遊戲,完不成作業;行為上缺乏引導,個人問題嚴重,極易引發社會問題。 

為了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陸繁偉充分發揮鎮駐地學校的作用,探索出一條建設鄉村少年宮、對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的新路子——以棗莊共青希望學校為依託,創建徐莊鎮鄉村少年宮,對全鎮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 

陸繁偉依託本校條件,建起了一所功能比較齊全的少年宮,開設了電子琴、書法、二胡、笛子、象棋、手工製作、國畫和舞蹈等功能室,每個興趣小組設有單獨的活動室或活動場地,並在全鎮優秀教師中招募了22名輔導員,充當少年宮志願者。 

現在,每逢週末週日和節假日,全鎮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的護送下,紛紛來到共青希望學校鄉村少年宮,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或唱歌、繪畫,或下棋、打球,並通過QQ視頻與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見面”對話。 

看到在這裡無比開心的孩子們,嘗到甜頭的陸繁偉,又發動全鎮12所完小全部成立了留守兒童關愛站,建立健全了鎮域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留守兒童來到少年宮活動,人們不僅能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姿、燦爛的笑臉,更能欣慰地看到他們精神的收穫和變化。 

在徐莊少年宮,這些留守兒童的特長和學業成績,得到充分的培養、發展和提高。豐富的活動消除了他們精神的空虛,充實的生活也擠掉了他們與不良現象和不良行為接觸沾染的空間,避免了他們不良習慣和不良行為的形成,讓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更多的照顧和關愛,極大地促進了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為廣大勞務輸出人員解除了後顧之憂。 

寒暑滄桑,幾度風雨。陸繁偉矢志不移描繪春蠶情愫,滿腔熱忱詮釋紅燭意義。他儘自己的所能,傾自己的心血,為農村的孩子照亮了一片光明前程,為農村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編輯:魯楊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2014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山東省棗莊市共青希望學校校長陸繁偉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