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李銀環

副標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  2022-07-05 14:15:49
中國教育報 | 2022-07-05 14:15:4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開學前一天,北京市通州區培智學校教師李銀環和其他9名新當選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一起,到北京電影學院參加電影《啟功》的首映禮。 

扎著馬尾辮、穿著花裙子,在舞臺上接過學生獻上的花束時,李銀環臉上的笑容甚至有些羞澀,此刻的她不像個從教27年的教師,更像一個剛剛受到表揚的學生。 

一個半小時的電影落幕,燈光亮起,她的眼眶紅紅的,還有沒擦乾的淚水。“我哭了好幾次,看到啟功先生跪他的老師,看到他去跟老師告別卻不能進門,我的眼淚就忍不住了。”李銀環説,“好老師都會成就他的學生,也一定會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愛。” 

愛是良方,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 

電影裏,師生分別的場景讓李銀環潸然淚下,現實中,她也有過同樣的感受。多年前,班上有一個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退學了。當孩子含著淚一步一回頭地走了以後,李銀環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不行,一定把孩子要回來”。她騎上車,走了100多裏地,終於找到了學生的家。她對家長説:“您別著急,孩子上學的事我來想辦法。”回來後,她找校長、找殘聯,把孩子上學的困難一一彙報。終於,殘聯給孩子送來了資助,學校減免了孩子的上學費用,孩子又回到學校。 

失而復得的學習機會,徹底改變了這名學生。他在體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多次代表市、區參加全國特奧會、市特奧會,獲得多塊金牌、銀牌。 

孩子是需要愛的,尤其是殘疾孩子。他們因殘導致不會溝通、不會表達,甚至把自己的內心死死封閉起來。怎樣才能打開他們緊閉的心扉?李銀環的回答是:愛是良方。班裏的孩子有的思維遲鈍,行動遲緩,還有一些偏執行為,甚至有的孩子還把她當成仇人,又打又抓又咬。 

面對這些,李銀環絲毫不在意。每天早晨她早早來到教室,開窗、掃地、擦桌椅,以清新的環境歡迎孩子們;課上耐心地教他們學習;課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天冷了,幫他們穿上外衣;天熱了,給他們擦去汗水;指甲、頭髮長了,給他們剪;臉、手臟了,給他們洗。 

在她的教學語言中,沒有埋怨,沒有責怪,更沒有呵斥。他們回答問題有錯時,她就用微笑、耐心、啟發、等待,引導他們正確回答。當他們犯了錯,她會摸摸他們的頭,用眼神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 

寬容和無微不至的關愛,滋潤著這些殘疾孩子們的心田。漸漸地,他們就認可並喜歡上了她。 

鑽研學識,學生需要時能扶一把 

電影裏,啟功雖然只是中學肄業,卻被慧眼識才的輔仁大學校長陳垣聘為大學教師。李銀環説:“某種程度上,教師就是學生的‘貴人’,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扶一把。特教和普教的區別,無非是扶的時候用的力再大一些。” 

李銀環從事聾康工作之初,沒有完全適用的教材,沒有現成的教學大綱,更沒有可以借鑒的教學經驗。學生年齡小的三四歲,大的十六七歲,差異極大。而且,大多數孩子入學前,沒有經過任何語言訓練,有的還是聾、腦癱加智障的多重殘疾孩子。如何讓他們學會交流、認字、計算呢? 

她向書本學、向同事學、向兄弟學校的教師學。課下,她還進修相關的大專、大本、研究生課程。憑著一股韌勁兒,讓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紮實。 

在實踐中,李銀環發現拼音是聾兒走進有聲世界的一把鑰匙,她就從語言學、語音學、治療學等多角度去研究每一個拼音。為了掌握每個音發音時的口型、舌位、氣流、顫動以及身體各部位的變化反應規律,她衣袋裏每天都放著一面小鏡子,中午別人休息時,她便拿出來反復練習、琢磨;下班後,別人都離開了學校,她卻加班練習;晚上,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她就把自己關在廁所裏練。 

她總結出了活動舌位圖、無意識發音、身體輔助法等多種拼音教學方法,極大提高了教學質量。憑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她還編寫出適合聾兒的《語言訓練》教材。 

在通州區培智學校校慶大會上,一名聾生走上講臺,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姓曹,今年12歲了。你可知道,3年前,我不會叫爸爸、媽媽,是李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寫字,教我説話。現在我學會了叫爸爸、媽媽,但我最想叫的是我的老師——我的好媽媽,媽媽……” 

在會場熱烈的掌聲中,一旁的李銀環眼淚控制不住地流下來。為了讓這個孩子學會發音,李銀環一遍一遍地教,直到孩子發出聲來。 

在學生需要的時候能扶一把,就是這個樸素的目標,讓李銀環多年來一直堅持課題研究。目前,她已有50多篇論文獲區、市及國家級獎項。在全市“特教基本功大賽”中,她獲得了語文學科“四項全能第一名”。 

攜手家長,共助學生健康成長 

殘疾兒童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往往超過正常的兒童。怎樣讓家長和自己一起育人?李銀環認為,要讓家長關注孩子,看到希望,放眼未來。 

她從與家長溝通做起。家長每次接孩子,李銀環都與他們交流,並利用業餘時間家訪,探求家長的心聲。她還使用家長聯絡卡,每天向家長彙報孩子們的情況。她知道,哪怕是一點點細微的變化,也能增強家長教育孩子的信心。 

班裏有一個6歲的聾兒。聾兒的媽媽為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有這樣一個孩子,從不帶他上街,也不許他下樓和別的孩子玩。外出時,媽媽要求他摘掉助聽器,要求他不許出聲,更不許他用手比畫。6歲的孩子本來都是天真爛漫,而這個6歲孩子卻是謹小慎微、不茍言笑。有一次,李銀環帶學生們去天安門,別的孩子都像快樂的小鳥一樣嘰嘰喳喳、蹦蹦跳跳,只有他揪著老師的衣服躲到背後。 

為了轉變家長的錯誤思想和做法,李銀環一個學期家訪了5次,與孩子的媽媽促膝談心。一開始的談話多是在他媽媽的哭聲中度過的。李銀環聆聽她內心的痛苦,和她一起落淚,並細心開導。慢慢地,她們的談話裏出現了笑聲。孩子的媽媽漸漸從逃避現實變成接受現實、正視現實,終於讓孩子找回了歡樂。 

李銀環的教學工作很繁重,可當殘聯、學校把送教上門的任務交給她時,她總是欣然接受。 

利用空余時間,她打電話或走訪了近百名極重度殘障兒童的家庭。在她的鼓勵和勸説下,10多名殘障稍輕一點的孩子第一次走進學校。 

27年的特教生涯,讓李銀環的耳朵有些聾,嗓子也沙啞了。她説:“我從沒有後悔,看到我的學生有進步,我就感到自豪、幸福。” 

2010年,李銀環獲得了北京市通州區首屆傑出人才獎,她把獎金全部捐給了學校,並成立了培智學校的教師專項獎金——特教紅燭獎。2012年,她獲得了北京市人民教師獎,又把獎金用於成立學生專項獎金——“白天鵝”獎。

編輯:魯楊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2015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李銀環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