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減”後首個中考看教育教學改革——考題“活”了 導向“轉”了

副標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  2022-06-28 09:09:36
中國教育報 | 2022-06-28 09:09:3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6月27日下午4時整,隨著地理和生物科目考試結束鈴聲響起,遼寧大連市5萬餘名考生的中考之旅正式落下帷幕。連日來,全國多地中考陸續順利舉行。因為疫情防控需要,上海中考則延期至7月11日—12日舉行。  

中考與高考一樣,是學子的“關鍵大考”,影響著學子未來的人生走向,中考改革備受家長、教師的關注。聚焦“雙減”後的首個中考,命題、選拔導向有何變化?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和考生影響幾何?未來教師該如何教,學生該怎麼學?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命題導向趨“減”——  

偏題怪題少考查更靈活  

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是“雙減”的總體要求。用好中考“指揮棒”,有助於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這對於鞏固“雙減”成果意義重大。  

綜合往年各地中考命題來看,一些地方存在超標命題、試卷難度不合理、記憶性試題偏多等突出問題,既增加了考生學業負擔,也難以體現出區分度。為此,教育部辦公廳今年4月印發《關於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強調積極推進省級統一命題,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命題、科學合理設置試卷難度。嚴禁將高中課程內容、學科競賽試題以及校外培訓內容作為考試內容。  

緊密聯絡教材、注重回歸課堂是今年各地中考命題的突出亮點。圍繞核心素養,強化基礎知識和關鍵能力考查,堅決杜絕偏題怪題,防止超標命題和隨意擴大、壓減考試內容範圍。  

——北京市中考的語文命題強調教材內容的教學落實情況,古詩文閱讀題直接使用教材選文,考查內容指向課堂教學。教材要求的語序調整、論證方法分析等語文知識,則直接成為試卷的測試內容。  

——浙江省寧波市中考的數學試題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主要考查“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3個方面的內容。命題回歸教材,立足基礎知識,注重數學知識通性通法的重點考查。  

——山東省威海市中考的物理試卷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全面考查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命題範圍包括“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題所涉及的相關內容。  

通過創新題型規避“題海戰術”,則是今年各地中考命題的另一突出亮點。各地根據不同學科特點,合理設置試卷試題結構,採用靈活的考查方式,減少記憶性試題,著力避開簡單刷題訓練得高分的模式。  

“注重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解決真實化學問題,在評價與反思中診斷併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廣州教育學會中學化學教研專委會會長鐘立表示,有試題將空間站中如何循環利用人體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用分子模型圖呈現,情境陌生且極具時代感,考查學生運用宏觀微觀相結合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水平。  

河南洛陽市第四十一中學歷史教師黨瑞超表示,河南省中考歷史試題選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以學生的基礎知識為依託,更加注意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分析、説明、概括等綜合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品質。  

依標務本、減負提質的導向在今年各地中考命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柴清林看來,今年中考命題導向鮮明體現為“兩增兩減”,即減少機械記憶試題,減少模式化試題,增加考查方式的靈活性,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和探究性試題,有利於讓學生從“死記硬背”和“書山題海”中解放出來。  

日常教學求“變”——  

教師要善教學生要會學  

在“雙減”導向下,要求學生對於基礎學科知識,既要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既要能悟透,又要會活用。對於中考命題“指揮棒”發生的深刻變化,教師、學生又該如何應對,避免“題海戰術”,實現高效備考?  

“題不在於做得多,而是重在思考。”河南省安陽市第五中學教師楊雁説,“‘雙減’之下,學生要告別過去的‘滿堂灌’‘拼命刷’。”  

讓學生“走出題海”,教師就要先“走入題海”。合肥市廬陽中學數學教師匡浩表示,要分層作業設計,要讓不同類型的學生各有所獲。  

“雙減”下的中考命題導向,是要讓教師善教,學生會學。而落實的關鍵在打造高效課堂,引導學生從被動式學習轉為主動式學習。  

如何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濟南第十四中學教師在課前研發“學歷案”,以“前診”為導向,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以“後測”為參照,以確定學生對特定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科學施教,精準突破。  

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廬陽中學在數學試卷講評課時,事先將重難點的題目分配給數學學習小組,組長組織組內討論,研究解法,探尋最優解,分配給組員,書寫解題過程,形成定稿。課堂上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解題過程,講解解題思路。教師再針對該題目,提出一般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構建解題方法體系。  

教師“善教”在前,方能實現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在洛陽市第五十五中學教務主任呂海峰看來,中考命題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教師“激活”課堂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育人理念須“轉”——  

從“育分”到育人培育核心素養  

“‘雙減’後的第一次中考,相比往年家長負擔小了很多。很多輔導機構停辦,孩子在學校裏有了很多自習和答疑的時間。”青島啟元學校一名陪考家長告訴記者,“考題越來越靈活,更加考查素養和能力。孩子如果再像以前一樣刷題、背題,恐怕很難應對考試了,還是要在學校裏扎紮實實把基本功打牢。”  

作為有效引領教學改革的評價機制,中考命題該如何進一步引導學校聚焦教育質量提升,聚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濟南第十四中學校長楊榮耀認為,“雙減”下的中考,首先要嚴格依據課標命題,變“以考定教”為“以學定考”“以學定教”。其次要增強考查內容的基礎性與情境性,既要考查學生的學科基礎知識,還要考查學生面對真實問題情境時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再其次要創新命題形式,基於基本性、通用性以及情境的典型性,著眼于社會發展與日常生活的應用性,最終服務於學生的創新發展。  

用好用活綜合素質評價“指揮棒”,方能有效培育學生良好品行、發展個性特長。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雙減”下的中考評價機制也在不斷取得突破。  

健全體育中考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鍊。廣州市體育中考分兩部分,一類項目為長跑、游泳二選一,二類項目為跳、投、球3類8項選2項進行考核,加上初中3年的體育素質綜合評價,共計70分。河南今年也將體育考試納入綜合素質評定之中,按滿分70分計入中招錄取總成績。而雲南省將於2023年迎來體育中考滿分提至100分的第一屆考生。  

推動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切實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目前,全國已有江蘇、湖南、雲南、河南、遼寧、山東等多個省份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同時,還有山西、內蒙古、吉林等省份的多個地市已經開始藝術類科目中考。分值從10分到40分不等。  

“閱讀量每學年達到150萬字”“深入開展志願服務”……山東省煙臺市今年提出將“家務勞動”“讀書”“志願服務”納入中考,列為綜合素質評價獲評A等級的必要條件。計劃從2023年起,探索實行評價結果等級賦分計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總成績。  

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雙減”下的首次中考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未來,中考的評價和選拔機制還將進一步優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統稿:本報記者王陽采寫:本報記者高毅哲張利軍孫軍魏海政方夢宇劉盾施劍松史望穎通訊員盧鵬)

編輯:韋巧珍 責任編輯:魏曼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從“雙減”後首個中考看教育教學改革——考題“活”了 導向“轉”了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