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少兒守護人 鄭樹國 口腔衛生
-
主題教育
-
保護視力
-
主題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華先鋒人物
-
中國動漫觀察
-
六一兒童節
-
育兒消費
-
孩子 寫作業
-
閱讀能力
小時候,我最討厭別人別人在我面前説:“蓉,你媽呢,怕不是上貴州了吧?”每當聽見這種不懷好意的詢問,我就立馬給他翻個白眼,然後蔫頭耷腦的走開了。
是的,我的媽媽來自貴州,那個以侗族大歌聞名全國的大山裏。和爸爸相識煙雨朦朧的杭州,因為共同的打工經歷,兩個早當家的孩子從彼此身上找到了倚靠的力量,在她19歲那年,提著簡單的行李包,和爸爸來到我的家鄉---一個剛通過驗收二級公路的小村莊,並於次年生下了我,從此我開啟了為期九年留守生活。
三歲那年,我在村子裏開啟了求學生涯,每天傍晚回家,左鄰右舍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嚇唬我説,你媽上貴州了,我是極其反感的,但是迫於自己是個孩子沒能力辯解,回家關上門一陣抽噎,成了我排解痛苦的唯一方式。當我能用完整的拼音加漢字表達我渴求爸爸媽媽的陪伴時,我已經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三年級上冊的那個寒假,爸爸媽媽聽説家鄉發展産業,政府鼓勵種植太空連,他們倆決定在家裏承包幾畝田種植蓮藕,在政府的得力領導下,幾年後家裏的光景日益改善,他們就一直在家裏陪著我讀過了剩餘的小學時光,那些年,我是真的快樂而滿足。
十二歲那年,我第一次去了外公家,外公的家早已經不是母親口中那個雨天漏雨,冬天漏風的用木板拼湊的舊房子,那是一座涂滿清亮油漆原木結構的三合院的雙層民居。飯後一陣寒暄之後,廣場上悠揚的蘆笙順風穿過耳畔,大舅媽説要帶我們去體驗侗族大歌。廣場中央,鐘樓高高聳立,六面卷翹的樓檐仿佛是招攬天下游客的姿勢。中間一群人,穿著各色服裝,操著不同口音,有的在對歌,有的隨著歌聲圍著篝火舞蹈。讓我這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姑娘嘖嘖稱奇。
“我們既是村民,又是演員。”舅媽剛唱完一組大歌,捋了捋額前散落的髮絲,激動的説。“過去寨子裏窮,交通不便,村裏遊客寥寥無幾,曾經我家裏還是貧困戶,自從精準扶貧進寨子,我的旅館的生意用日進鬥金也不為過。每個月的收入比那些公務員還高,有了固定的收入,做夢都笑著的。我們是唱著侗族大歌,摘掉了窮帽子,閉塞的窮寨子成了熱門的旅遊景點,咱老百姓也吃上了旅遊飯。晚上圍著篝火唱大歌,白天有閒暇時間我們還要做手工呢。”“你們一定想不到,我們山旮旯的老手藝也會成為我們發家致富的法寶。每到旅遊淡季,村裏的侗錦培訓班裏就留下我們的歡歌笑語,免費的培訓模式,只要勤勞,領回産品自己在家里加工,完工後合作社自己回收,不愁沒有銷路,更可喜的是,有的喜歡收藏民族産品的遊客還成了我們資深的預定客戶。”
“看見那座山了嗎?聽説現在已經被一個浙江老闆承包了,要在我們這裡開發生態旅遊,想當年,這大山還是二妹(我媽媽)你們放牛趕羊的必去之處呢,外地人有經濟實力,也有獨到的眼光,門前河道做漂流,村後青山做索道,配合我們寨子的民俗風情,幾年後又是另一番風景喲。”舅媽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像嚼上了“炫邁”口香糖,根本停不下來。
現在,每到假期,我都迫不及待拉上爸爸媽媽去外公家裏度假。一路上,汽車音響滾動播著《多彩貴州》,車窗外,廣告牌上的“大美貴州歡迎你”不斷的映入眼簾,我想,如果不是黨的政策好,我們的生活水平怎能節節攀高,如果不是國家經濟實力強,天塹怎能變通途?藍天如洗,江山如畫,滾滾的車輪載著我們一路向前,奔赴美好。
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