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好少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1-06-07 10:15:11
央視網 | 2021-06-07 10:15:1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七十一週年,由多名著名導演合作完成的《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展現了自新中國建立以來全國各地的諸多變化,令人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艱苦奮鬥和自我革新精神力量,讓無數中華兒女為自己的祖國母親而自豪。

  回想電影中的各個小故事,從《北京好人》中的全民醫保、《天上掉下個UFO》中發展家鄉旅遊業、《最後一課》中感謝、報答師恩、《神筆馬亮》中扶貧幹部的辛苦工作等不同的角度講述了祖國各地在發生著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其中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回鄉之路》。影片中陜北青年農民喬樹林為治理家鄉黃沙作出的種種努力,從外面引進並種起了沙地蘋果,前幾年收成不好,賠的都是他辛辛苦苦在外爭的錢,並沒有虧待過跟著他一起奮鬥的村民,但他並沒有放棄,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反而是越挫越勇,最終種出了甘甜的沙地蘋果,不僅使家鄉陜北貧瘠的土地穿上了綠色的大衣,還帶領村民致富,成為了沙地小學孩子們心中的大英雄。

  看到這不得不讓我想起我的家鄉——揚中。

  揚中是長江中的一座小島,在新中國成立後71年的時光裏他並沒有變得像北京上海那樣的富麗繁華,也不像揚州蘇州那樣古色古香,但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成為了32萬揚中人美麗而溫暖的家。

  聽爺爺説,爺爺那一輩人的生活很艱苦的。在爺爺小時候,道路是泥路,房子是用小碎石和泥土混合砌成的,床是一塊塊硬硬的木頭,穿不暖也吃不飽,衣服上縫縫補補,吃了上頓想著下頓怎麼辦,經常上學上到一半還要被喊出去拉板車,幫家裏掙錢維持生計。看著家鄉這幾十年的變化爺爺不由感嘆道:“你們現在的生活可真是神仙過的啊!”。爸爸那一輩的生活條件已經有了初步改善,雖然生活不像現在這樣寬裕,但至少可以吃飽穿暖,還可以安安心心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學習知識。我們這一輩的生活可以説是太幸福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我們當公主一樣照顧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吹著空調,吃著零食,開著電視,玩著手機電腦,好不快活。三代下來,我們的道路由泥路到柏油路再到寬敞的水泥路,由城鎮覆蓋到鄉村的各個角落;我們居住的房屋翻了又翻,由土房到平樓到樓房再到現在一幢幢一排排的小洋樓,面積越來越大,裝飾的越來越精緻。

  這就是我的家鄉——揚中,在新中國成立71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鄉人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記得政治書上有這樣一句話“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揚中人唯有緊跟改革步伐,用智慧、勤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打造更加美麗富饒的揚中。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應當不負韶華,奮發進取,為祖國、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果可以,我想成為一名醫生。我們揚中目前的醫療水平跟上海、南京這樣的大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學醫的大學生都留在了大城市發展,而沒有回到家鄉,使得不少患有重大疾病的人要到大城市治療,給不少家庭帶來了看病難的局面。如果將來我學醫,學成之後一定回到家鄉,為家鄉人民服務,報答家鄉的養育之恩。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不斷修煉自己,提升自己,為祖國的偉大復興助力!

  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高一(12)班 付依靈

編輯:韋巧珍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新時代好少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