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好少年】恰同學少年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1-05-13 15:47:09
央視網 | 2021-05-13 15:47:0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有這樣一位少年,1910年17歲的他考入了湖南湘鄉東山學堂。離開韶山前,他改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並把這首詩夾在了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裏,表達自己勵志好學、志在四方的決心。這位少年,就是毛澤東。

  走出韶山,他在湘鄉東山書院寫下一首《咏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呈現出“敢為人先”的遠大志向。

  一年後,毛澤東來到長沙,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在這裡,他認識了一群風華正茂的師生:徐特立、楊昌濟、蔡和森、何叔衡等,其中就有中國共産黨的先行者。在橘子洲頭,毛澤東望湘江北去,寫下了《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抒發了一師青年“改造中國與世界”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在一師度過了5年多的求學生活。1921年,他與何叔衡作為湖南代表奔赴上海,出席了“中共一大”的會議。這一年,一個偉大的黨誕生於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葉“紅船”。一百多年後,當年那個立志出鄉關“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少年,依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偉大領袖毛澤東求學的這些故事啊,都是我從《恰同學少年》《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等書中讀到的,這兩本書是媽媽送給我的。媽媽是教育工作者,是一名共産黨員,也是毛主席兩所母校的校友。在我小的時候,她就帶我尋訪紅色足跡:韶山、東山書院、第一師範、通道轉兵…… 一路聆聽這些“敢為人先”的故事,在我內心根植“偉人故里”的紅色情懷。

  我的爺爺是一名共産黨員,他出版的學術專著《馬克思報刊評傳》和《毛澤東新聞活動》都收藏在各地的黨史館。雖然,我現在還看不懂爺爺寫的書,但我知道:共産黨,就是自己僅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被子給老百姓取暖的人;就是長征過雪山為確保戰士衣物,而自己卻穿著單薄舊衣被凍死的軍需處長;就是大義凜然的愛國英雄“狼牙山五壯士”;就是忍饑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的紅軍戰士,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正因為這屹立不倒的精神力量,才有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堅定信念;才有了“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的英雄氣概。正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豐碑!在這美好的“和平年代”,雖然遠離戰火紛飛,但長大的我們已經明白“和平”的來之不易,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更是幸福的一代。

  一百年風雨兼程,一世紀滄桑巨變。2021年,祖國迎來了建黨100週年。我們是毛主席家鄉的新時代好少年,少年強則國強!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星星火炬,紅心向黨。我們祝福祖國繁榮昌盛,欣欣向榮!

  湖南省湘潭市湘鋼一中教育集團第十二中學初中一年級2016班 譚程榮

編輯:韋巧珍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新時代好少年】恰同學少年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