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好少年】一封家書係家國——《致諸兄嫂》讀後有感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1-05-13 10:16:53
央視網 | 2021-05-13 10:16:53
原標題:
正在加載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具有濃烈的家國情懷,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國家的統一強盛就沒有家庭的美滿和個人的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注重家庭文明的建設,多次提到要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百年的崢嶸歲月涌現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而每一封革命家書都成了中國共産黨人大無畏犧牲精神的溫情記載。

初讀劉伯堅烈士的《致諸兄嫂》這份家書時,因為缺乏了解,因而並未讀出什麼特別的感受,所以我特意去找尋了其相關的生平事跡。劉伯堅(1895—1935),四川平昌人。1921年與周恩來等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1922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1931年底,參與領導寧都起義,後任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率留守蘇區部隊突圍時不幸負傷被俘,3月21日壯烈犧牲,時年40歲。

此信寫于1935年3月20日。劉伯堅臨刑前,敵人問他還有什麼後事要辦。劉伯堅説:“有!第一,我要寫封家信,交代我的子孫後代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第二,我死之後要把我葬在梅關,使我死後也能看到革命的烈火到處燃燒!”敵人只好給他筆和紙。劉伯堅鎮定自若地寫下了臨刑前這封動人心魄的家書。

此時再去品讀這份家書時我就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革命烈士在生死關頭並不畏懼即將到來的死亡。相反還希望子孫後代能把革命進行到底。尤其是“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的豪言壯語,特別讓我感動,充分表達了一個共産黨人堅定的革命信仰和深厚的家國情懷。在信中要求親人不要找別人來營救,體現了他以黨組織的大局為重、細心保護革命者的用心;也希望自己的親人不要把自己被捕的事擴散出去,反映了他在原則問題上毫不妥協的性格和在任何情況下都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的崇高品質。但他始終放心不下的就是散落在各地的三個孩子。他在信中給幾位兄嫂,詳詳細細寫下三個孩子托養人的姓名、地址和詳細特徵。這也體現了劉伯堅烈士鐵骨柔情的一面。這封家書蘊含著家國之義,豪氣雲天,卻也脈脈溫情。多次的反復品讀吟誦,對其情感就感受愈深,仿若見到劉伯堅一字一句慎重留下這封家書的時刻。

其實我們能了解到的,品讀到的這些紅色家書真的少之又少。在中華民族最為苦難的那段時間,有許許多多如劉伯堅這樣的烈士,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少年一代在緬懷革命烈士的同時,更加應當學習他們為國奉獻一切的精神!

刀茅巷小學五(3)中隊 章語嘉

編輯:韋巧珍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教育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新時代好少年】一封家書係家國——《致諸兄嫂》讀後有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