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少兒守護人 鄭樹國 口腔衛生
-
主題教育
-
保護視力
-
主題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華先鋒人物
-
中國動漫觀察
-
六一兒童節
-
育兒消費
-
孩子 寫作業
-
閱讀能力
8月20日,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會“智慧學習與未來教育設計”學生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昌平校園舉行。論壇邀請了來自中國、韓國、馬爾代夫、尼泊爾、伊朗、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哈薩克斯坦、加納的14位優秀大學生代表,以及教育、設計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業界精英。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泛在學習空間設計、優質教育資源設計、人機協同學習活動設計和多利益相關方參與的教學模式設計等核心議題,以及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在教與學過程中的應用及挑戰分享交流,共同探討設計思維與數字技術如何協同推動教育向更加智慧化與精細化方向發展。
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宋慰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UNESCO IITE)國家教育高級項目官員娜塔莉亞·阿梅麗娜(Natalia Amelina),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副院長陳光巨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團委副書記安利利,全非學生聯合會(AASU)秘書長迪萬·埃德姆·誇德佐德赫(Divine Edem Kwadzodeh)出席論壇。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助理研究員王歡歡、博士後烏薩馬·卡利姆(Usama Kalim),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包昊罡,耶拿大學助理研究員邁克爾·阿傑曼·阿達克瓦(Michael Agyemang Adarkwah)共同主持。
“智慧學習與未來教育設計”學生論壇合影(部分)
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宋慰祖致辭
宋慰祖指出,設計作為集成人類知識要素、創新創造、助力發展的科學方法論,是教育變革的內在驅動力。北京設計學會十年來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國內外設計學術專家學者,實施多項行動助力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數字技術、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知識體系的深度融合。他強調,未來教育的設計應著眼于應對全球挑戰,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智慧教育系統。
UNESCO IITE國家教育高級項目官員娜塔莉亞·阿梅麗娜(Natalia Amelina)致辭
娜塔莉亞·阿梅麗娜(Natalia Amelina)指出,技術不僅是教學手段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內容與方法全面升級的關鍵。她倡導利用數字技術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分配,推動教學模式創新,並加強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她強調設計思維在教育變革中的重要性,鼓勵跨學科合作以設計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教育方案。她呼籲全球教育界共同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徑,為構建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續的未來教育體系而努力。
北京師範大學團委副書記安利利致辭
安利利副書記指出,北京師範大學作為師範院校典範,肩負著培養未來教師、積極引領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使命。北京師範大學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號召,通過成立人工智慧社團、上線AI工具平臺等創新實踐,切實推進數字賦能學習教研。她呼籲全球青年共同探討設計泛在學習空間、開發優質教育資源等議題,共同為實現全納、公平的優質教育而努力。
AASU秘書長迪萬·埃德姆·誇德佐德赫(Divine Edem Kwadzodeh)致辭
迪萬·埃德姆·誇德佐德赫(Divine Edem Kwadzodeh)提出通過科技增強教學、創新教學設計及基於證據的治理,來推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他指出,AASU致力於推動全非洲教育資源的平等獲取,並在數字時代引領教育變革。他介紹了AASU與多方合作推動智慧教育平臺發展的項目,並鼓勵與會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智慧技術為全球學習者創造更加公平、高效的教育環境。
泛在學習空間的設計與實現
未來的學習空間將是一種泛在的智慧學習空間,支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以促進學習者的有效學習為目的。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烏薩馬·卡利姆(Usama Kalim)主持論壇
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弗雷德里克·奧杜羅(Frederick Oduro)演講
中國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弗雷德里克·奧杜羅(Frederick Oduro)指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加納科學教育領域現存的核心問題,尤其是科學實驗室和設備的匱乏嚴重制約了實踐性科學教育的實施。他提出,通過虛擬現實技術(VR)、增強現實技術(AR)和移動學習設備構建泛在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一個靈活、沉浸式和互動性的學習環境。
東京學藝大學教育AI研究碩士畢業生沈沛青演講
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教育AI研究碩士畢業生沈沛青指出,儘管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但仍存在諸如ChatGPT在回答專業問題時錯誤率較高的問題。她提出,利用AIGC技術打造交互式的智慧學習夥伴,通過個性化輔導和實時反饋來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同時強調了多語言交流和全天候可用的重要性。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博士研究生威廉·埃杜塞-門薩(William Edusei-Mensah)演講
中國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博士研究生威廉·埃杜塞-門薩(William Edusei-Mensah)指出,加納等非洲國家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遭遇了信息通信技術(ICT)發展的瓶頸。他提出,積極推進智慧非洲項目以提升設備、網絡等的可及性,將新興技術與教師專業發展項目深度融合以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並在全球範圍內構建技術增強型學習環境。
優質教育資源的設計與供給
未來的教育資源應具有高質量、易獲取且適應個體需求的特性,特別是在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下的可及性。
耶拿大學助理研究員邁克爾·阿傑曼·阿達克瓦(Michael Agyemang Adarkwah)主持論壇
貝爾格萊德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索菲亞·馬托維奇(Sofija Matović)演講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索菲亞·馬托維奇(Sofija Matović)指出,塞爾維亞的教育體系面臨教育資源匱乏、教師數字素養不足以及缺乏必要利益相關方支持的挑戰,嚴重制約了教育質量的提升和現代化進程。她提出“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教育中心(CRAIE)”教育變革框架,旨在通過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優化學生學習體驗及整合先進教育工具與資源,克服教育現代化中的諸多挑戰。
成均館大學公共管理與社會創業學碩士研究生李基永(Lee Gi Young)演講
韓國成均館大學公共管理與社會創業學碩士研究生李基永(Lee Gi Young)指出,當前韓國青少年在職業與性格教育中面臨嚴峻挑戰。她提出推廣“MYOC”(Make Your Own Cube)項目,通過設計並實施一系列多元化、多層次的自我探索與性格發展課程,幫助青少年實現自我認知、建立自信,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明確自身定位和發展方向。她強調教育變革的集體責任,特別是社區、學校與家庭在共同設計和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中的重要作用。
谷景大學護理科學碩士研究生伊諾克·薩爾福·吉馬(Enoch Sarfo Gyimah)演講
加納谷景大學護理科學碩士研究生伊諾克·薩爾福·吉馬(Enoch Sarfo Gyimah)指出,護理教育中的AI學習系統面臨倫理問題,特別是循證評估中信息真實性的需求。他提出通過專家評審和AI輔助策劃來選擇和整合學習資源,以確保資源的質量和可信性;通過用戶追蹤和AI輔助分析進行監測和評估,提高教育過程的透明度和數據隱私性,從而保障護理教育中學習成果的真實性,為學習者臨床實踐提供有力支持。
人機協同的創新學習活動設計
未來的學習活動將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學生社交社區構建與人機協同提升其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包昊罡主持論壇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薩瑪娜·拉胡蒂(Samaneh Lahuti)演講
中國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薩瑪娜·拉胡蒂(Samaneh Lahuti)指出,在當今高等教育中,儘管學生已經廣泛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來完成作業和學期項目,但許多大學教師仍未完全掌握如何設計學習活動以提升學生的人機協作能力。她建議,大學應為教師提供明確的指導,以便更好地將AI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從而確保技術與教育的有效融合。
薩格勒布應用科學大學IT設計本科生瑪蒂娜·科拉爾(Martina Kolar)演講
克羅地亞薩格勒布應用科學大學IT設計本科生瑪蒂娜·科拉爾(Martina Kolar)強調,教師準備不足和缺乏有效的評估數據及工具等嚴重影響了克羅地亞的教育質量。她提倡,通過遊戲化來增強學習體驗,並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教育內容的個性化定制、動態難度調整和智慧化評估,以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需求。
中國美術學院産品設計研究碩士研究生孫晨棟演講
中國美術學院産品設計研究碩士研究生孫晨棟指出,節奏感知困難、交流效率低下、心理壓力較大是聽障舞者在傳統舞蹈學習中面臨的困境。他和團隊成員開發了“CoDance”項目,聽障舞者能夠借助貼片振動産生的舞曲節拍更好地掌握律動,隨時隨地學習舞蹈。該項目旨在搭建無障礙的舞蹈學習空間,彌合聽障舞者與健聽舞者之間的音樂感知隔閡。
亞太科技大學數字領導力與商業管理碩士研究生約瑟夫·賽義德·本·艾哈邁德·沙菲格(Yoosuf Sayyid Bin Ahmed Shafeeg)演講
馬爾代夫亞太科技大學數字領導力與商業管理碩士研究生約瑟夫·賽義德·本·艾哈邁德·沙菲格(Yoosuf Sayyid Bin Ahmed Shafeeg)指出,過度依賴AI工具完成作業可能會削弱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他提出利用AI促進協作與創造性學習,設計個性化學習小組項目,結合學生多樣興趣與技能,通過動態協作學習環境重塑教育模式。
多利益相關方參與的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
未來的教學模式將是一種教師作為教學共同體召集人,地方領導、社區工作者、專家顧問和企業等多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和緊密合作的模式,以促進協同教學和資源共享。
北京師範大學助理研究員王歡歡主持論壇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博士研究生張揚(Rai, Mahesh Chandra)演講
中國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博士研究生張揚(Rai, Mahesh Chandra)指出,尼泊爾教育系統面臨缺乏實踐機會、師資不足等挑戰。他提出構建多利益相關方參與的教學模式,通過政策制定者、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更廣泛社區的共同參與,共同推動教師培訓向課堂實踐的轉化,以應對尼泊爾多元文化和地理環境的複雜教育需求。
西交利物浦大學數字化教育碩士研究生劉禹含演講
中國西交利物浦大學數字化教育碩士研究生劉禹含指出,當前醫學教育存在“教育碎片化”問題,醫療學生面臨學習資源與臨床實踐脫節、標準化培訓期短且缺乏深入實踐經驗的困境。她提出構建“Hellodoc” AI驅動醫學教育平臺,該平臺整合了權威學習資源與虛擬病人模擬,提供全面知識及實踐訓練,並通過數據反饋機制促進教育系統的持續改進。
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博士研究生扎安達爾別克·莫爾達舍夫(Moldashev Zhandarbek)演講
中國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博士研究生扎安達爾別克·莫爾達舍夫(Moldashev Zhandarbek)探討了未來高等教育中人工智慧(AI)作為新的利益相關方及其對教育體系的潛在影響。他提出,智慧時代應充分利用AI技術,結合政府、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參與,共同構建一個適應未來需求的高等教育體系,以應對教育公平、個性化學習及教育質量提升等方面的挑戰。
美國西北大學學習科學碩士研究生潘婷演講
美國西北大學學習科學碩士研究生潘婷聚焦于如何促進基於項目的學習(PBL)實踐以及多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她提出通過整合教育技術工具,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理解為本(UbD)的課程體系,結合教師、學生、家長、企業家及研究者的多方參與,以優化課程系統、性能評估和教育目標,從而推動教育變革,提升全校學生的素養發展與教育質量。
圓桌討論
論壇聚焦“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舉辦圓桌討論,由邁克爾·阿傑曼·阿達克瓦(Michael Agyemang Adarkwah)主持。此次討論深刻挖掘了AIGC在教育領域的多重潛力與挑戰,與會者紛紛貢獻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瑪蒂娜·科拉爾(Martina Kolar)強調,組織能力與戰略規劃是設計高效AIGC提示詞的關鍵,並指出在構建核心概念時保持獨立思維的重要性。
威廉·埃杜塞-門薩(William Edusei-Mensah)闡述了AIGC在提升教育個性化與可及性方面的潛力。他認為,AI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態調整內容,為包括認知障礙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習者提供定制化學習體驗。
扎安達爾別克·莫爾達舍夫(Moldashev Zhandarbek)指出,AIGC能夠有效緩解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書籍短缺問題,確保每位學子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知識資源。
弗雷德里克·奧杜羅(Frederick Oduro)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闡述了AIGC在課前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鞏固等各個階段的應用價值,包括輔助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和準備教學材料,提供實時提供反饋與互動內容,生成個性化的練習題與模擬場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