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少兒守護人 鄭樹國 口腔衛生
-
主題教育
-
保護視力
-
主題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華先鋒人物
-
中國動漫觀察
-
六一兒童節
-
育兒消費
-
孩子 寫作業
-
閱讀能力
爺爺是家鄉遠近聞名的鄉村醫生。從我記事起,每次回老家,最常見的情景就是爺爺用一根扁擔挑著兩個裝滿了醫藥用品的木箱從家門出發或從外面回來。多年來,爺爺挑著藥箱,風塵僕僕奔走在鄉間小道上的身影,一隻留在我的記憶裏。一根扁擔挑起百姓健康,兩個木箱裝滿大愛無疆,40年來初心不改,成為鄉親們的健康守護神,鄉親們親切地叫他“扁擔”醫生。
爺爺十幾歲時跟著一個老中醫學習醫術,老中醫不光教他醫術,還經常告誡爺爺:當一名醫生,不光要醫術高,更要有醫德醫心。爺爺始終牢記老中醫的教導,用一生的堅守踐行“醫者仁心”的大愛情懷。
村裏的很多老人患有慢性病,主要以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等疾病為主,針對這些情況,爺爺每次出診,都要順道給鄉親們普及健康知識,比如,高血壓的日常護理、糖尿病的飲食調理、傳染病多發病的預防措施、老年人的中醫保健常識……在爺爺不厭其煩地健康宣教下,鄉親們漸漸明白了該怎麼吃、怎麼做才是對身體有益的,從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慢慢發生了改變,爺爺的“健康流動小課堂”的聆聽者也越來越多,鄉親們也越來越有了“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意識。
“為父老鄉親防病治病,讓他們平平安安,是我一輩子的心願。”40年多來,他用一根扁擔挑著藥箱走遍了千家萬戶,挑斷了十幾根扁擔,走壞了幾十雙鞋,行程幾萬公里。半夜出診是常事,隨叫隨到,風雨無阻,毫無怨言。
在2020年那個新冠肆虐的凜冽寒冬,爺爺一次次的挺身而出,一個個溫暖的瞬間,都在觸動著、鼓舞著、激勵著鄉親們共度難關。面對嚴峻的疫情,一方面,爺爺通過微信教大家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如何進行規範的日常消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做好日常醫療服務工作,保障正常人群的醫療服務需求。短暫的寒冬抹不去世間的諸多美好,疫情縱然無情,愛卻常駐身邊。正月初三晚上十一點,隔壁村的有位村民肚子疼得厲害,雖然疫情嚴峻,但接到電話後的爺爺沒有絲毫猶豫,拿起手機和電筒,挑起藥箱便急忙趕去。在路上,爺爺一邊在電話裏教他按壓相應的穴位,一邊急匆匆地摸黑趕路。經過一小時終於趕到那位村民家,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處理,病人的疼痛得到了緩解,而爺爺回家休息的時候已是淩晨三點多了。40多年的從醫生涯,像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到底有多少個夜晚,連爺爺自己都記不清了。
82歲的秦奶奶是村裏的一名“空巢老人”,子女外出打工,孫子孫女在外上學,常常只有她一個人在家。爺爺經常到秦奶奶家裏,陪老人嘮嘮家常、幫老人做做家務、替老人排憂解難。爺爺説:“作為一個基層的鄉村醫生,不僅要管理大家的身體健康,更要關心大家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子女不在家的老人更需要的照顧,家裏老人安康,他們的子女在外才能安心啊。”在老人家堂屋墻上有一塊寫著爺爺電話號碼的木牌子,老人家有困難的時候就撥上面的電話。爺爺説,這個木牌子就是他最高的榮譽。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爺爺年歲已高,我們多次勸爺爺到城裏來享福,但他都拒絕了,他説:“我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共産黨員,我為鄉親們服務了40多年,這是我的初心和使命,現在農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在家的這些老人們更離不開我,我堅持了40多年,已經離不開他們了。”我知道,沒有什麼比奉獻愛心,守護生命更有意義。如今,爺爺依然挑著他的藥箱,揮灑著、釋放著他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用聖潔的雙手托起人文關愛、守護家鄉的健康安寧。
江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