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少兒守護人 鄭樹國 口腔衛生
-
主題教育
-
保護視力
-
主題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華先鋒人物
-
中國動漫觀察
-
六一兒童節
-
育兒消費
-
孩子 寫作業
-
閱讀能力
“第一鋸非常關鍵,既要穩,又要準。這一鋸下去就要鋸正,後面繼續往下鋸才能鋸好。”近日,在山東棗莊職業學院的鉗工實訓室裏,該校鉗工實習指導教師王其平一邊觀察糾正學生的動作,一邊捋捋袖子拿起鋼鋸,埋頭示範起來。
“老師,萬一這第一下鋸下去就鋸偏了怎麼辦?”有學生問。
“還是要照畫好的線,一點一點糾偏,耐心地往回鋸,直到鋸回既定的軌道上……”王其平一邊解答,一邊穩穩噹噹地鋸起來。旁邊的學生都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的動作,露出佩服的神情。
自參加工作以來,王其平在鉗工實習指導教師的崗位上只問耕耘,一幹就是20多年。也正是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崗位上,王其平練就了“目測配鑰匙”等過硬的本領,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鍥而不捨:練就鉗工“神技”
“王其平老師的起點並不高,但學問功底卻很深。”與王其平共事10多年的同事袁正歌説。
1987年,王其平初中畢業,來到當時的棗莊勞動技校學習鉗工。“他出身軍人家庭,為人老實,上課學習非常認真,動手訓練時也非常刻苦。”王其平當年的老師楊建國説。
1990年,王其平考上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3年後,他以鉗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回到棗莊技術學院任教。在此後的工作中,他一直沒有放棄理論技術前沿的鑽研,取得了研究生學歷,被破格評為副高級職稱。
在常人看來枯燥無味的鉗工,王其平卻在其中找到無窮樂趣。2006年,他參加了山東省第二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比賽分兩部分,理論知識佔30%,操作佔70%,內容是六角形體組合加工。
王其平先根據加工工藝畫好線,然後一步一步地加工每個面,每一步都特別仔細、小心。“當時精神高度緊張,要保持頭腦清醒,哪一步加工的精度達不到要求或出現錯誤,就會導致整個工件全部失敗。”王其平説。
6個小時緊張的比賽終於結束了,王其平以精湛的技藝榮獲鉗工組第一名。
王其平常説,“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經過刻苦鑽研,他練就了一項“目測配鑰匙”的特殊技能。
2007年,山東省舉辦“十大勞動之星”競賽,其中,鉗工組比武大賽有一個表演項目——“目測配鑰匙”。當時,王其平事前準備的是看著“一號三環鎖”的原有鑰匙,再配一把新鑰匙,要求能打開鎖。
但比賽時,裁判突然臨時加大了難度,對王其平説:“如果你只看一眼鑰匙,然後盲配鑰匙,這樣配出來的鑰匙能打開鎖,才真正能説明你的水平高!”
目測配鑰匙很難,只允許看一眼盲配鑰匙更難!現場很多人都替王其平捏了一把汗。但他並沒有被嚇倒,憑著平時勤學苦練的功底,決心放手一試。
王其平按要求配好鑰匙,裁判把鑰匙插入鎖槽,在桌子上輕輕向下一按,“吧嗒”一聲,鎖被打開了!
王其平技驚四座,又獲得了鉗工組第一名的好成績。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熟能生巧,克服難點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多練習、多研究,要樹立自信,相信自己每配完一把鑰匙,都能打開鎖。”王其平説。
職教尖兵:教學中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
自己勤學苦練,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作為實習指導教師,王其平也毫不含糊。他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考慮到每名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實際情況,開展小組教學、分層教學,又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對看起來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練習興趣盎然,調動學生實習實訓的積極性,深受學生喜歡。
在實習指導教學中,王其平的一個典型精品課例是利用諮詢、計劃、決策、實施、評價“五步教學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實習教學,教學生製作一個鈑金錘頭。
學生組成小組,選出組長,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習教學。在諮詢階段,學生先根據王其平的引導,搜索、查詢鈑金錘製作的相關資料,分析圖紙、材料、作用,加工方法等。在計劃階段,各組學生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編制鈑金錘的加工工藝,並討論其合理性。在決策階段,各組推選一名學生,彙報展示小組討論編制的加工工藝,在全班進行討論,最終確定一個合理的方案。然後
各小組開始實施方案,根據確定的加工工藝進行加工訓練。在最後的評價階段,各組學生相互檢查製作的工件,彙報加工情況。
在這個過程中,王其平會對學生的工件挨個兒進行檢查,對檢查情況和巡迴指導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指導學生認識到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提高。
“在最為基礎的銼削配合訓練中,也要對每名學生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既要考慮讓基礎好的學生學得好,還要考慮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學得會。”王其平説,他採用分層教學法,在形狀、尺寸精度要求方面進行了調整,分為尺寸精度低、尺寸精度中等、尺寸精度高3種要求。“這樣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也能達到技術要求,在巡迴指導時再對他們多表揚、多肯定,幫助解決疑難問題,就能不斷進步,更好地達到實習訓練目的。”王其平説。
“王老師和我們一樣動手參加設計訓練,根據情況進行尺寸檢查、平面銼削示範、邊示範邊講解,從來不會講完方法後就讓我們自己練習,而是一直在旁邊細心觀察每個同學的操作情況,隨時指導,經常手把手地糾正錯誤,教我們練習,一兩個小時下來,經常汗流浹背。”學生王偉光説。
在王其平的精心指導下,他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在歷年的職業資格鑒定中,合格率均達到了100%,參加工作後也都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和好評,很多學生家長聽説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著王其平老師學習。
“三檢六勤”:鍛造職校生學習熱情自信心
作為鉗工,對於一般人看來枯燥乏味的“銼、鋸、鏨、畫、鑽”這些基本功練習,王其平也有辦法讓學生喜歡鑽研。
“十六七歲的學生,常常會有自己喜歡的某個造型,我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學生對某種造型的愛好、熱情和好奇心,引導和鼓勵學生完成一些他們自己喜歡的造型設計,比如五角星、心形、十字架等,再加工製作出來。”王其平説。
在加工製作的過程中,王其平又自然而然地把銼削、畫線、測量等基本功要點融入到學生的動手實踐過程中,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在不知不覺中圓滿完成了訓練任務。
在20多年的一線教學工作中,王其平逐漸總結出一套“三檢六勤”教學辦法。“三檢是學生自檢、學生互檢、教師再檢;六勤就是勤走動、勤觀察、勤動腦、勤講解、勤動手、勤總結。”王其平説,“因為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教師要掌握學生訓練的整個動態過程,就必須勤走動、勤觀察、勤動腦、勤講解、勤動手、勤總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每名學生的訓練細節,及時發現訓練過程中的不足和問題,及時糾正錯誤,幫助學生練好技能。”
“這套方法看起來簡單,但沒有多年的執著鑽研和刻苦實訓鍛鍊,是很難總結出來的。”袁正歌説。一到寒暑假,王其平就會跑企業、下工廠,緊追企業生産前沿的技術和要求,回到學校後,又一個人在實訓車間刻苦鑽研,攻克技術難題。“酷暑時節,偌大一個實訓車間,就他一個人在那裏鑽研操作,空曠的車間和一個獨自忙碌的身影,常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心生敬佩。”袁正歌説。
王其平非常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讓學生對專業學習充滿熱情。他班上有一名學生,平時表現懶惰散漫、無視紀律、經常曠課。王其平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專門抽時間去學生家裏家訪,原來這名學生父母過早去世,跟著哥哥生活,哥哥又忙於生計,疏于管教,缺少關愛和家庭教育。
王其平不動聲色,一有空就找這名學生聊天談心,並在日常生活上關心幫助;在學生經濟困難時,他自掏腰包給予經濟支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慢慢地,這名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如慈父般的溫暖和關愛,逐漸改掉了不良習慣,開始發奮學習,順利完成了學業。
王其平也從不抱怨學生基礎差、習慣不好等問題,而是盡己所能,想方設法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盡心盡力幫助每名學生成長成才。
學生張海潮悟性很好、模倣能力特別強,但就是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巡迴指導時,王其平經常有意識地和張海潮聊一些優秀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表現突出、發展都很好的例子,不斷激發他的學習動力,“在修理液壓升降機時,我讓張海潮組織幾名學生進行修理,遇到問題和同學一起討論、琢磨,最後高質量地完成了任務”。
能夠獨立圓滿地完成老師交給他的任務,張海潮內心散發出一種成功的喜悅,逐漸增強了自信。後來,在王其平的鼓勵下,張海潮勤學苦練,參加系裏的各項技術比武,還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作為指導教師,還要近距離接近學生,耐心聆聽學生的心聲,逐步取得學生的信任,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成長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王其平説。
大國需要大工匠,職教熔爐煉真金。在棗莊這片曾經産生了墨子、魯班、奚仲等這些中國古代職業教育先輩的土地上,雖然出了名、獲了大獎,王其平依然是那麼的謙謹平和,一如既往地在實習指導一線做著普普通通的鉗工指導教師,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以一個平凡人的努力,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贏得了師生愛戴,還獲評“山東省首席技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成為師生心服口服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