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中國教育觀察
-
少兒守護人 鄭樹國 口腔衛生
-
主題教育
-
保護視力
-
主題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華先鋒人物
-
中國動漫觀察
-
六一兒童節
-
育兒消費
-
孩子 寫作業
-
閱讀能力
“我真的太意外了,完全沒想到我會入選。”9月4日,教育部公佈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肖敏獲此殊榮。當天,在成都參加全省教師節“最美教師·榮耀四川”節目錄製的肖敏説:“這是黨和國家對特殊教育和特教教師的一份期待,也是我們應該承擔的使命。”
1996年,肖敏從樂山師範學校特殊教育專業畢業,成為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當她沿著藍田小鎮的六角形石板路走進小巷深處的特教學校,看到視障學生、聽障學生、智障學生時,感覺自己的心像攥緊了似的。
“從那一刻起我便告訴自己,要好好教他們,做個好老師。”肖敏暗下決心。
悅納特殊學生,從愛和等待開始
24年前,19歲的肖敏剛踏上講臺,迎接她的是全校最高年級、最調皮的12名聽障學生,打架、半夜翻墻去打遊戲,甚至舉起椅子與肖敏對峙。
那時的肖敏常常與這群叛逆又憤怒的聽障學生發生衝突,大發雷霆,師生關係嚴重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消耗在了師生對峙上,課堂上想用力,卻用不上力。”屢屢碰壁的肖敏動了放棄的念頭。
第一個月放假回家,肖敏的喉嚨已經嘶啞到發不出一點兒聲音。同為教師的母親對她説:“那些孩子聽不見,你對他們發泄情緒毫無意義。你要以教師的身份去主動解決問題,多為他們的未來著想。”
肖敏靜下心來反思,漸漸地,她領悟到,溫暖、期待、包容才是特殊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教育無他,唯愛而已。”當肖敏讀到這句話時,她重新審視自己的挫敗。幾近崩潰時,她告訴自己別放棄,並問自己:“你心無芥蒂地接納學生的一切嗎?你發自內心地愛他們嗎?”
面對這群聽障學生,肖敏試著敞開心胸,選擇溫情陪伴。與學生們一桌吃飯、一同讀書、一起遊戲,帶他們走出校園,探索學校附近迷宮一樣的小巷子。
在肖敏的堅持下,孩子們有了變化。講課時,開始有一雙又一雙專注的眼睛給她回應;和學生一起拔草勞動時,孩子們會悄悄撐起校服為她遮擋太陽……
今年1月的一次畢業學生聚會上,有兩名已為人父的學生對肖敏説:“肖老師,對不起,以前惹你生氣,現在我當爸爸了,我能理解到當時你對我的心情和爸爸媽媽的一樣。”這讓肖敏感受到,對學生的教育是需要等待的。
愛的更高層次,是提供專業而個性化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肖敏發現,作為一名特教學校的教師,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懂得特教學生,才能真正地幫助到他們。
小凡在普通學校上完三年級後轉到肖敏班上。他既不會説話,也不會手語,識字不多,數學更糟,但畫畫很不錯。他很沉默,總是低著頭,不看任何人。
肖敏思前想後,動手做了很多笑臉,每個都不一樣。有的畫在硬紙片上,有的是個印章圖,有的是一個剪影……每天早上到教室,就過去塞給小凡一個。
有一天,肖敏發現小凡把收到的笑臉拿著玩,雖然還是低著頭,唇角卻露出了一絲笑意。肖敏知道他不會再抗拒自己了,就拉著他,用圖片、實物對應著教他漢字和手語。漸漸地,小凡融入到班級和校園中。
學生有語言障礙,肖敏會在學生將手語轉換成書面語時,準備好適用的句式;講解某些抽象的詞彙時,她會舉各種具體事例;學生有情緒問題時,她會知道某個學生抓破同學的手背只是情緒問題使然,最要緊的不是勸解、懲罰,而是消除刺激源……
肖敏班上曾經有個脾氣特別大的女孩,走路、推門、拿碗、放水桶……都會弄出很大聲響。她在學習上挫敗感很強,老師輔導,同學幫助,自己也很努力,但就是不開竅。
然而,手工老師卻發現,教學中最難的蜀繡工藝,只有她漸變色部分做得極其精緻。肖敏與大家商量,減掉她部分習題量,鼓勵她學手工藝。期末表彰時,女孩第一次上臺領獎,無比開心。
“要懂得特殊孩子並不容易,因為特殊教育是個太廣泛的領域,各類殘障、各個學科、各年齡段……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肖敏説,必須要懂得他們,把握他們的需求,才能實施科學的教育干預。這需要足夠專業,專業支持下的懂得,才是更高層次的愛。
用星星之火,點亮更多特殊兒童的未來
多年來,肖敏和同事們跑遍了瀘州的每個路口和車站,成了各個派出所的常客,但聽力障礙學生的出走率仍然很高。肖敏意識到,找學生不是辦法,當務之急是解決聽力障礙學生出走的根源問題。
“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師之愛生要為之計深遠。”肖敏覺得,對學生的教育應該著眼于他們的生命成長,著眼于他們的未來生活。
於是,肖敏領著老師們分別走訪學生家庭,摸底調查學生的出走問題,變“撲火式”教育為預防教育,在此基礎上形成研究課題。
短短幾年,學生的出走率降低了,就業率提升了。已經畢業的學生小濤,利用肖敏教給他的自救知識,成功解救了受犯罪團夥控制的一名師兄。到2004年,學校再無聽力障礙學生出走現象。
2014年出臺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提出“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肖敏便和老師們開展調查,統計了瀘州市江陽區300多名3至15歲殘障兒童入學情況,並對偏遠農村的43名重度、多重殘障兒童進行入戶調查。
在擬定細緻的殘障兒童送教上門服務工作方案後,2015年1月,學校正式啟動送教上門服務。每個週末,肖敏和同事們背著教具,不懼風雨,不怕勞累,辛勤地奔走在送教的路上。
2018年4月,肖敏經過遴選成為教育部首期名師領航班學員。12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中,肖敏是僅有的兩名特殊教育教師之一。
華東師範大學培養基地院長周彬勉勵肖敏:“特殊教育需要發展,個人的優秀已經不是你們現階段最重要的目標。你們必須帶動更多的人,承擔起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使命。”
2019年1月,肖敏領銜的國培計劃名師領航工程名師工作室獲批成立,除了專業引領外,肖敏還鼓勵大家“聚成一團火,散作特教星”,將“溫暖—專業”的特教理念根植於心。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開學,學校組織教師對聽力、視力、智力障礙學生開展線上教學。肖敏發動工作室團隊和學校教師精心籌劃和細緻準備,從2月10日開始,“一部一案”“一班一案”“一生一案”地創造性實施。比如,針對聽力障礙學生的“錄製手語視頻”“手語直播課堂”“學案+在線指導”“微課+任務單”,針對盲生的“口授盲文”“音頻聽讀”“居家定向行走”,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資源美篇”“任務分析操作示範”等。
4月份,肖敏與同事們分成小組走進126名殘障學生和53名送教學生家庭,送去新教材、學習資源包、防疫和心理疏導、家長指導。結合線上輔導讓殘障學生們科學防疫,安心居家學習,直至順利復課。
“愛心接納、真心懂得、用心鑽研、誠心擔當”,這是肖敏心中一名特教好老師必須有的素質,“我們要用支持、欣賞、包容、期待的眼光去幫助他們,去成全每一個特殊孩子”。
24年過去,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肖敏心裏的答案逐漸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