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華盛頓7月4日電(記者 張孟軍) 美國宇航局證實,美國東部時間4日凌晨1點52分,“深度撞擊”號撞擊器成功地與坦普爾1號彗星相撞。宇航局已經接收到了撞擊器在相撞後傳回的第一張照片,從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閃光。
在獲知撞擊成功後,噴氣推進實驗室控制中心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頓時發出一片歡呼和鼓掌聲。科學家耶奧曼斯説:“我們準確地擊中了彗星!撞出的洞比預期的要大,我們獲得了所需的全部數據。”該實驗室主任查爾斯 埃拉奇説:“我認為,我們會對太陽系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了解。撞擊的成功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總共進行過三次航程調整的如洗衣機大小的撞擊器,在撞擊彗星前對其拍攝了3.7秒。“深度撞擊”號母飛行器於1點52分拍攝到的圖像顯示出,彗星正在噴發出一股明亮物質。“深度撞擊”探測項目首席科學家邁克爾 赫恩説,“深度撞擊”飛行器在6月23日進行了第一次軌道調整,以便朝它的最終目標坦普爾1號彗星急速飛去。7月3日晨,飛行器又進行了第二次軌道調整,然後於美國東部時間3日清晨釋放了撞擊器。美國東部時間7月4日晨1點52分,撞擊器以每小時3.7萬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向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造成彗星表面冰雪、塵埃四處濺起,如同在太空中放出了一團巨大的“焰火”。
這次撞擊受到全球科學界密切關注。在太空中,哈勃望遠鏡、斯皮策望遠鏡、錢德拉望遠鏡、歐洲的牛頓天文望遠鏡等都在從各個波段對其追蹤觀察。在地面上,美國基特山天文臺、歐洲南方天文臺等也將對其持續監測。可惜人的肉眼是無法看到這個距地球1.3億公里的大“焰火”的,只有在西半球的某些地區,人們可以通過高倍望遠鏡看到這次撞擊所産生的壯觀景象。
耗資3.33億美元的“深度撞擊”號探測飛行器,是美國宇航局探測太陽系“發現”計劃中的一部分。科學家設想通過撞擊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使其內部物質暴露出來,以供科學家研究。他們認為,彗核中含有太陽系初生時遺留的物質,科學家希望通過撞擊來測定彗星的化學組成,以及這些成分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
今年1月12日發射的“深度撞擊”探測器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飛行器,大小相當於一輛兩廂轎車;二是外部由銅合金加固的撞擊器,重372公斤,大小接近一台家用冰箱。在靠近坦普爾1號的彗核時,飛行器將撞擊器彈射出去,飛行器則在距彗星約500公里外的安全位置觀測撞擊全過程。從撞擊器開始逼近彗星起,飛行器上的照相機有800秒的拍攝圖像時間。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説,自今天黎明前收到第一幅圖像後,還需一天之後才能收到初步報告。
根據推算,撞擊能産生相當於4.5噸炸藥造成的爆炸,並在彗星表面撞擊出一個約有足球場那麼大、14層樓那麼深的深洞。不過,這次撞擊只能使彗星自身的運行速度出現每秒0.0001毫米的改變,使得其近日點縮小大約10米,運行周期減少不超過1秒。與之相比較,當坦普爾1號彗星於2024年經過木星時,受引力影響,其近日點將改變3400萬公里。所以人類的“深度撞擊”探測計劃對彗星的影響,與彗星擦過木星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