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2005科技活動周 > 正文

科普教育沒有忘記農民工子弟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3日 09:26)

  ●如果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中讓農民工子弟享受到與上海市民子女一樣的科學教育,這項工作將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長期下去還需要整個社會的理解,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來看,更需要社會各界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農民工子弟科普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困難可能還是來自於觀念問題。只要農民工的流入地政府不把他們當作負擔,而是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那麼所有的人員、資金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4月8日,這一天的上海經歷了與往年同期相比不多見的高溫天氣,下午1點左右,來自閔行區42所民辦學校的近千名農民工子弟聚集在高興實驗學校的操場草坪上,共同參加在這裡舉行的“梅隴杯”新市民子弟學校科普教育展示活動。這也標誌著歷時近7個月的“我們愛上海,愛閔行,愛科學”新市民子弟學校科普教育系列活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併為大中城市探索農民工子弟科技教育做出了一次有益的創新與嘗試。

  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都是來自於在閔行區務工的農民工的子弟,他們身著整齊的校服,頭戴著統一式樣的太陽帽,顯得生氣勃勃。承辦此次活動的閔行區少科站的一位老師看到隊列整齊的學生們笑著説:“第一次組織這些孩子們參加科技活動時,還大多儀容不整,連紅領巾都是皺巴巴的,沒想到今天都變得這麼精神了。”

  關注農民工子弟科普教育

  上海市閔行區是一個擁有近60萬外來民工,佔全區人口的1/2的大區,為了提高這些新上海市民的科普水平,解決好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提高新市民子弟的綜合素質,閔行區少科站在2004年全國科技週期間開始著手策劃了新上海市民子弟學校科普教育系列活動。

  閔行區少科站站長葉銀花介紹説,科普系列活動的組織實施從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完成,在活動內容的設計上,閔行區少科站確定了“簡單易學、引人入勝”的原則,儘量從科學普及的層面上去開展活動。並且,為了能讓這些農民工子弟儘快融入到國際化大都市中,活動中也親切地將他們稱為“新市民子弟”。

  本次展示活動是“我們愛上海,愛閔行,愛科學”新上海市民子弟學校科普教育系列活動的一次階段性成果展示,閔行區少科站副站長易和生向記者介紹説,閔行區全區有近6萬名農民工子弟在校生,他們大部分都在民辦學校就學,在科普系列活動開展之前,閔行區幾乎所有民辦學校都沒有開設過相關的科技課程,與公立學校相比,民辦學校在校外科技活動開展方面具有很大的差距。

  針對新市民子弟科技素質基礎差、起點低的特點,閔行區少科站設計了“科技就在我們身邊”科普教育基地參觀活動和“科技大篷車”送科技下學校科技表演活動。通過分期分批組織新市民子弟學校的學生免費參觀閔行區科普教育基地,如閔行區博物館、科技館、農科院、上海市航宇科普中心等場所,使學生們在活動中了解了上海和閔行的發展史,激發了他們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閔行區少科站還利用本站科技力量組成的科技表演隊,根據各新市民子弟學校的需求,統籌安排、精心準備了空模、船模、車模和機器人表演,深受各校師生的歡迎。

  在普及的基礎上,他們還設計了各類提高性的競賽活動,內容有“變廢為寶”創意小製作比賽、“我為上海添新彩”環保金點子比賽、“水資源保護”知識競賽、“綠色家園”繪畫比賽、“海陸空大擂臺”模型競賽等。這些競賽內容多樣、趣味性強、科技含量層次清晰,每個競賽都由一位教師負責,這也充分激發了新市民子弟學校師生參與的熱情。

  此外,閔行區少科站還參考學校的地理位置、科技優勢等情況,將全區所有新市民子弟學校與公立科技特色學校結成了科技教育幫扶關係,讓科技特色學校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和特色優勢,對新市民子弟學校進行科技知識輔導、科技項目扶持,培訓教師、提供場地,幫助新市民子弟學校逐步完善了科技教育體制。

  這項系列活動從2004年9月開展以來,歷時7個月,閔行區全區共有38所新市民子弟學校的12600人次參加了這項活動,學校參與率達90%。通過活動結果的具體數字來看,主辦者為此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正如希望小學吳雪同學在演講中所説:“少科站為我們設計了許多有趣的科技活動。如:鳥類知識知多少,飛機模型滑翔比賽,風箏放飛大比拼,科技知識講座等。同學們興趣盎然。在每一項活動中,都有新的探索、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我們將不斷追求、不斷學習、掌握科技、建設未來。”

  為新市民子弟搭建科技舞臺

  “梅隴杯”科技展示會為42所新市民子弟學校提供了一個集中展示他們科技活動成果的大舞臺。展示會主要分成競賽活動和展演活動兩大部分進行。其中競賽活動涉及環保、模型、演講、製作等內容。在“我們愛上海,愛閔行,愛科學”科普演講故事會上,20多名學生參加了競賽。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位小女孩繪聲繪色地表演著自編的科普故事,雖然顯得有些稚嫩,但她投入的表演在超時了很長時間後,使得老師也不忍打斷。在科技小製作比賽中,學生們獨立地製作了F1空氣槳賽車,並當場一比高下。“海陸空大擂臺”模型競賽的參賽選手們從空中、陸地、水中全方位進行比拼,此外還有水資源知識競賽團體對抗賽及“防止生物入侵”知識競賽等等,很多學生都在競賽中表現出了較高的素質。

  展演活動包括激動人心的空模、車模、船模和機器人表演等,少科站還特意從航模玩家手中借來了先進的直升飛機航模,由少科站的航模老師親自操縱,展示了高難度的飛行表演,使在場的學生們充分領略了航模的魅力。在科技展示項目中,還展出了“我們愛上海,愛閔行,愛科學”系列活動中的優秀學生作品、新市民子弟學校科普教育情況、第二十屆創新大賽優秀作品等120多塊展板。30名在“綠色家園”繪畫比賽中獲獎的學生也在現場進行了創作,描繪他們眼中的上海,想象未來的美好生活。此外,十余所公立的科技特色學校參加了展示活動,與民辦學校的同學們在一起進行了交流。梅隴中心小學的同學們在現場展示了本校的特色探究課題——茶具與人文,並表演了茶藝與茶道,這也引起了許多民辦學校同學們的興趣,把他們的展臺圍得“水泄不通”。當記者問及梅隴中心小學的老師是否會將這項課題推廣到民辦學校時,張萍老師笑著表示:這當然要看民辦學校的同學是否對這個項目感興趣,不過從現場的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協會理論部主任、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翟立原也在展示會現場觀摩了活動,他認為,本次活動既有競賽也有表演,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切入點來激發他們對科技的興趣,尤其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在許多科普活動中都很難見到高水平的科技表演,但科技表演卻能夠更充分地展現科技的魅力,因此也應該更多地提倡。

  為了舉辦好本次科技展示活動,閔行區少科站的27位老師全部來到活動現場投入工作,來參加活動的農民工子女也都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整個活動形成了一個立體交叉、內外呼應、難易結合、爭奇鬥艷的科技樂園場面。

  農民工子弟科技教育需要理解與支持

  經過7個多月的努力,科普教育系列活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閔行區少科站站長葉銀花表示,他們探索民工子弟科普教育的工作還將繼續深入下去,並以這次系列活動為契機,將科技教育列入各所民辦學校的議事日程。讓科技教育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生活,形成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葉銀花説,希望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逐步使閔行區的公辦、民辦學校青少年科技教育並軌運行。

  翟立原研究員也對新市民子弟學校科普系列活動表示了肯定,他認為,民工子弟的教育特別是科普教育是當前值得重視的問題,也是黨和國家領導非常關心的問題。為了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必須提高人口素質,民工子弟的科技教育問題舉足輕重。閔行區作為上海的經濟高速發展地區,有大量的外來民工,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未來人才的培養,從教育公平角度讓農民工子弟受到與上海學生一樣的教育,對未來閔行區乃至上海市的建設發展和提高公民科學素養都有重要意義。同時,翟立原也指出,這項系列活動持續了半年時間,閔行區少科站等相關單位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但如果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中讓農民工子弟享受到與上海市民子女一樣的科學教育,這項工作將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長期下去還需要整個社會的理解,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來看,更需要社會各界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閔行區教育局副局長樂錫煒也向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表示,閔行區是一個外來人口集中的地區,因此他們更加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而科技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需要長期持續地堅持下去,而這其中最主要的困難可能還是來自於觀念問題。只要農民工的流入地政府不把他們當作負擔,而是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那麼所有的人員、資金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責編:戴昕  來源:科學時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