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200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 正文

我國科技越來越有“人情味”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8日 15:13)

  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記者李斌、吳晶晶)冷冰冰的儀器、深奧的理論、枯燥的數字……傳統印象中,科學大多圍繞國防、工業、能源等遠離百姓生活的領域展開,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然而,翻開2004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的獲獎目錄,人們驚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中滲透出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國科技正越來越有“人情味”。

  人民群眾的健康,成為科學家關注重點。2004年,一批重大醫療衛生科技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獎。如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人類造血和內分泌相關細胞/組織基因表達譜和新基因識別研究”項目,開創了國內大規模人類功能基因識別、克隆的先河,也為我國基因芯片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的離子通道靶點研究”項目,為設計開發新一代高效低毒抗心律失常藥物開闢了新的領域。

  在事關百姓日常生活的領域,也越來越多閃現科技的影子。如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製成的教學用品,改變了課堂教學使用黑板、粉筆的歷史,極大改善了教室中粉塵瀰漫的不良環境;而“基於混合匹配的指紋識別系統與應用”項目,實現了指紋識別技術的跨越發展,並應用於“身份認證的計劃生育管理信息系統”和有關手機中,給人們帶來了方便。

  糧食、環境、衛生,和人的生存發展都密不可分。“兩係法超級雜交稻兩優培九的育成與應用技術體系”、“優質強筋早熟多抗高産廣適性小麥新品種鄭麥9023”、“乾旱區棉花膜下滴灌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等一大批項目,在農業生産中得到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我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科技的發展首先應該關注人的利益。在技術開發層面首先要發展針對人們基本需要的技術,使技術的成長惠及大多數人,否則科技的發展就會逐漸喪失社會基礎。”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王海燕的話,也正是今天許許多多科技工作者的共識。(完)

責編:戴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