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邀請未成行 愛因斯坦差點到北大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2日 16:28)
愛因斯坦和夫人
歡迎愛因斯坦就是歡迎科學
20世紀20年代,德國出生的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已經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創建了廣義相對論。他斷言,時空在大質量面前是彎曲的。1919年,天文學家愛丁頓透過天文觀察測量證實了這一點,愛因斯坦一夜間成了全球最出名的公眾人物。
當時愛因斯坦在世界各地的巡迴講座十分火爆:1920年,在挪威奧斯陸和丹麥哥本哈根,他的演講超乎尋常地受到公眾和報紙的歡迎,各大報紙紛紛發表文章和訪談,強調這位“當今最著名物理學家理論”的巨大意義。1921年,在奧地利維也納,“聽眾處於一種莫名的興奮狀態之中,他們不在乎聽懂了多少,只願感覺到自己同奇跡靠近了一點兒”。1922年,在法國巴黎,知識界人士絕對不會放棄這麼一個絕好機會。同年,在日本東京,愛因斯坦抵達車站時,萬人空巷;天長節那天,人們不再關注舉辦宴會的皇后、太子、公主和王孫,大家注目的中心是愛因斯坦。歡迎愛因斯坦,就是歡迎科學。
蔡元培邀請愛因斯坦到北京大學講學
1921年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北大演講,演講中,羅素專門提到了最新的相對論,從而掀起了中國人談論相對論的熱潮。
但是對於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中國人卻從沒謀面,因此很迫切地想目睹這位科學巨匠的風采。
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鋻於愛因斯坦在學術界的巨大影響,一直有邀請愛因斯坦到北大講學的想法。巧合的是,1920年,當時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長訪問德國,他給蔡元培打來電報,説愛因斯坦有意訪華,問北大是否能接待。蔡元培馬上復電表示歡迎。第二年春天,蔡元培正好出國考察,就乘機專程拜訪了愛因斯坦,以表達歡迎他訪華的熱情。愛因斯坦説他希望訪華,但什麼時候説不定。
1922年,情況有了轉機。3月,我國駐德公使致電蔡元培説,日本政府邀請愛因斯坦在秋天去講學,他願意同時訪華講演半個月。這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蔡元培馬上復電公使表示歡迎愛因斯坦來華,而且提出,將負擔愛因斯坦一行在中國境內的旅費,“並致送酬金每月1000元(相噹噹時中國大學教授月工資的3倍多)”。不久,北大教授朱家驊從德國轉來愛因斯坦的一封信,對於一年前之所以不能訪華的原因,在時間和經濟上作了説明。現在日本請他和夫人愛爾莎去,他再到北京兩星期就好安排了。愛因斯坦最後還強調説,希望雙方能夠商訂一個圓滿的協議,以便他這次能親眼看到“東亞文明的搖籃”。由此可見,從小遵循西方辦事規矩的愛因斯坦是想簽訂一個協議,以便對雙方都有所規範和約束。
6月下旬,北京政府駐德公使館又轉來愛因斯坦一封信。信上明確説,非常願意于本年冬季到貴國北京大學演講兩星期。
蔡元培收到此信後,馬上向駐德公使表示:“條件照辦,請代訂定。”8月間,駐德公使來信説,已將上述意見通知了愛因斯坦,他也明確表示願意在1923年新年之際來華訪問。
為歡迎愛因斯坦到來,北京大學從1922年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舉辦了一系列科學專題講座。演講者包括中國科學界有名人士,如夏元?、丁西林、何育傑、文元模、張競生等人。其中,夏元?還和一些學者熱情宣傳相對論,他還在當年于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相對論淺釋》等書。
赴日途中途經上海的當天得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2年3月,愛因斯坦接受日本“改造社”的邀請,到日本講學。10月,他偕夫人愛爾莎從柏林啟程,取道印度,于11月抵達香港後,改乘日本“北野丸”來上海。11月13日上午10時,輪船駛進匯山碼頭,愛因斯坦夫婦受到中國學術界人士以及日本“改造社”代表、旅滬猶太人等的熱烈歡迎。當天中午,主人在上海的“一品香”餐館設宴招待愛因斯坦夫婦。下午,客人觀賞了昆劇,接著又遊覽了老城隍廟(豫園)和上海主要街道。據當時的報道,當愛因斯坦在南京路被認出的時候,狂熱的青年學生們高呼“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眾人把他高抬起來,以能觸摸到愛因斯坦的身體為榮。晚上,著名書畫家王震在家中設宴招待愛因斯坦夫婦。參加宴會作陪的有上海大學校長于右任、《大公報》經理曹谷冰以及張季鸞、張君勱教授等人。王震請愛因斯坦欣賞了他所收藏的金石書畫文物,愛因斯坦對中國的字畫十分欣賞。宴會上,愛因斯坦一再表示,等訪問日本結束後,準備再到北京、南京等地進行演講。次日淩晨,愛因斯坦離開上海,前往日本。
愛因斯坦首次抵滬,對中國知識界來説,無疑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同時,對愛因斯坦來説,在他的一生當中,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他到達上海的當天上午,從瑞典駐上海領館傳來正式通知: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授給他!
其間,國內各大學、學術團體紛紛籌集資金,等待愛因斯坦正式訪華。蔡元培為了表示慎重,特邀集了各學術團體給愛因斯坦寫了邀請信。愛因斯坦赴日後,也一直等著中國方面的消息。可是等了5個星期,還沒有收到正式的邀請信。他以為中國方面已不打算履約,於是延長了在日本的講學時間。1922年12月22日,愛因斯坦給蔡元培寫了一封信,表示他不能來華講學了。其實,聯名邀請信早已發出,但因簽名發函稍遲,更主要的是此信需經過柏林再到日本,而愛因斯坦在日本四處講演,行蹤不定,等到他接到各校聯名邀請信時,才知道這是一場誤會。但是他作為猶太裔學者,又必須馬上趕到巴勒斯坦,赴耶路撒冷視察新成立的希伯來大學,因而已無法來中國講學。對此,愛因斯坦深感遺憾,在接到邀請信的當天,他在寫給蔡元培的信中,表示未能如約赴北京大學講學,“這于我是一種莫大的痛苦”,並希望“這種由誤解而發生的延誤,將來再有彌補的機會”。
蔡元培先生對愛因斯坦沒能到北大講學也感到非常的遺憾,他在事後説:“當我們在科學上有所貢獻,並引起世界關注的時候,我相信愛因斯坦會專程前來訪問的。因此大家千萬不要懊喪,而應該互相勉勵。”
第二次到上海做關於相對論的演講
1922年12月27日,愛因斯坦離開日本回國。12月31日,他再次途經上海。當時上海猶太人有份英文報紙《以色列信使報》對愛因斯坦夫婦抵滬以及逗留作了報道,還附有他的畫像。
愛因斯坦到上海,一個宣傳相對論的熱潮也同時掀起。出版業巨頭———商務印書館一馬當先,先在《東方雜誌》出版了《愛因斯坦專號》,還在報上刊登了歡迎廣告,而且列出了已經或即將出版的關於相對論的書籍。《申報》等各大報也都刊登了消息。
次日下午3時,愛因斯坦應上海猶太青年會和學術研究會的邀請,在福州路17號公共租界工部局禮堂作了關於相對論的演講。當時不少中國學者及青年學生赴會目睹了他的風采,聆聽了他的演講。相對論的深奧思想是與會的大多數人無法深刻理解的,但是愛因斯坦的詼諧、幽默和平易近人,贏得了大家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尤其是會場上的猶太人,為本民族能夠出現這樣的人物而深感自豪,個個激情澎湃。1923年1月2日,愛因斯坦乘船離開上海,前往耶路撒冷。此後,愛因斯坦就再沒來過中國。
理解“五四”運動,對中國青年寄予希望
愛因斯坦雖然在上海前後只逗留了短暫的3天,但是所見所聞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因斯坦對當時所見到的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的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深為同情。他在旅行日記中寫道:“中國人受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勤勞以及對生活方式、兒童福利要求的低微。他們比印度人更樂觀,更天真。他們大多數負擔沉重:男男女女為每日5分錢的工資天天在敲石子。他們似乎駑鈍得不理解自己命運的可怕。”在他看來這是“一幅悲慘的圖像”,所以他認為,1919年中國爆發的“五四”運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愛因斯坦還將中國和西方的文化發展作了比較,揭示了兩種文化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充分表達了他對中國文明成就的讚嘆。此外,“推之中國青年,敢信將來對於科學界定有偉大貢獻”——這是當年愛因斯坦上海之行的期望。(史誠)
責編:戴昕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