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7日 11:51 來源:新華社
年過花甲的王永仲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光學工程專家。多年來,他主持完成了10多項重要科研項目。特別是在倣生光學領域,他的研究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熟悉他的人都説,王永仲的成功,源於他畢生對光學事業的執著追求。
主動出擊,科研路上勇於創新
王永仲是我國恢復高考後培養的第一批光學工程專業研究生。分配到國防科技大學工作時,由於當時學校還沒有設立光學工程專業,先讓他教授專業英語。
1983年,他獲知湖南省國防工辦正在組織實施一項工程,便主動要求承擔其中的光學設計程序的編寫任務。他請求説,不給經費都行,先讓我把活幹出來。
為了儘快完成任務,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設計出了能夠在一般微機上運行的具有通用多功能的光學設計程序,滿足了工程的需要,受到了企業歡迎,許多單位當即購買了這個軟體。他用轉讓這一軟體的經費,籌建了學校第一個應用光學實驗室。之後,他又將科研工作中的實踐和思考,撰寫成了他的第一部專著《光學設計與微型計算機》。這部著作解決了當時把計算機設計技術引入工業界的難題,並參加了1986年國際圖書博覽會。
從這件事中,王永仲深深感悟到:在科研的道路上,只有主動出擊,敢於創新,才能抓住成功的機會。
在光學工程研究領域裏,非球面和特殊光學系統的設計技術研究是一項難題。王永仲把它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他成功地用計算機和最優化理論推出了含非球面光學系統多功能光學設計程序。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
王永仲取得了成功,但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他一直沒有停步。1993年,他撰寫的《新光學系統的計算機設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著作獲得中國科學院出版基金資助。出版基金專家委員會認為這部書“反映了作者所取得的有突破性、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學術意義和經濟效益,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屬國際先進水平。”
不懈探索,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王永仲是學者,也是軍人。因此,把自己的學識和研究成果用於武器裝備建設,是他不懈的奮鬥目標。從國防科技大學到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他矢志不移為軍隊裝備建設的發展努力拼搏。
20世紀80年代末期,一些發達國家開始了把倣生光學應用於軍事裝備的研究。而這時,王永仲也以其敏銳的目光,緊緊盯住了這一前沿科技領域。
他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複合倣生光學探測器的研製工作。這是一項與世界同行在同一起步線上的競爭。研製工作需要攻破諸多難關,這不僅要求他們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術,還需要他們有耐得住寂寞的勇氣和忘我的奉獻精神。
1990年底,經過前期的技術準備,王永仲帶領課題組開始了漫長的研製工作。這期間,他的父親病重,他原打算把老人接到城裏治病,但因任務脫不開身,一拖再拖,等他趕到家時,老人已經去世。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
為了儘快計算出倣生的紅外魚眼鏡頭的技術參數,他長時間“沉浸”在計算中心的機房裏。由於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他病倒在了工作臺前,醫院檢查的結論是:疲勞過度造成腦缺氧。
住院了,他還讓人把技術資料拿到醫院,邊輸液邊看材料。期間,外地有個專家會需要他參加,他就要求護士提前給他輸液,因為他知道輸液需要五六個小時。剛輸完液,他迫不及待地拔下針頭就往機場趕。
2002年的冬天,為了進行探測器中一項關鍵設備的外場試驗,他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裏,不分晝夜,連續在室外工作了6天,終於拿到了不同時間段裏的全部試驗數據。他説:“這是比金子還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經過10多年的不懈探索,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王永仲和他的同事們終於研製成功了複合倣生光學探測器,綜合性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某些重要技術指標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他在研製過程中提出的光學系統“複合優化”設計理念和超大視場凝視系統智慧設計方法,發展了現代光學設計理論,開創了我國倣生光學的新領域。他研製的一系列光學裝備,已經在軍事裝備中得到了應用。
回報祖國,永遠不變的中國心
王永仲的研究,引起了國外光學工程界的關注。他的專著《新光學系統的計算機設計》出版後,美國亞利桑納大學、佐治亞理工大學等邀請他去訪問。
1995年2月,王永仲作為訪問學者來到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大學。選擇這所大學是因為那裏的成像科學中心也在進行倣生光學的研究。在交流中,美國的專家們對王永仲取得的成果表示由衷的敬佩。
羅切斯特理工大學成像科學中心的試驗環境和試驗器材都要比國內先進,王永仲曾以為他們設計的某種傳感器視角一定比自己的先進,但後來發現,他們的設計的技術指標自己早就達到,並且已經超過了。
在美期間,王永仲參加了在羅切斯特舉行的光學設計學術研討會,並作了學術報告。學術報告廳內雲集了200多名美國專家,其中有國際光學界頂尖學者羅伯特?謝農。他的報告多次被掌聲打斷。報告結束後,謝農建議王永仲留在美國,繼續發展他的事業,並承諾,向校方建議授予王永仲美國終身教授。次日,成像科學中心執行主任就找他談話,並拿出了為他改變訪問學者身份的方案,並聲稱“已經移民局許可”。
王永仲知道,美國人以優厚的條件留他,是對他學術研究成就的肯定。但他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是人民給的,自己的事業在中國。他謝絕了美方的挽留,説:“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用自己的知識回報祖國,我必須回去。”
2004年12月,王永仲在國外工作的兒子回國探親。這是他們一家11年來的第一次團聚。兒子在家住了12天。可他由於研究課題很緊,很少有時間在家裏陪兒子。他對兒子説:“在國外除了掙的錢是自己的,其他什麼都不屬於自己。咱們是中國人,要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
王永仲曾不止一次地對人説:“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能有今天,我十分感謝黨的培養和學校的哺育,我的一切都屬於祖國和人民!”(人民日報記者廖文根 新華社記者奚啟新)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