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科學人文 > 正文

健康密碼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9日 10:22)

  自發現維生素以來的數百年,人類營養探索之旅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要使人類充分意識到營養對於生命的價值,仍然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旅程,需要社會和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珍視生命,善待生命”永遠是人類首要重視的課題。生命是人類最為寶貴的財富,也是人類始終難以把握的迷局。營養就是一本生命安康的指南,關注營養,就是關注生命本身。從營養著手,人類將擁有生命健康的密碼。

  一、小小檸檬裏的秘密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一支遠洋船隊,從南美洲東岸啟程向太平洋進發。3個月後,一場莫名的災難降臨了。

  很多船員患上了一種可怕的怪病,他們全身瀰漫性出血,陸續有人不治身亡。沒有人知道這種怪病究竟來自何方,大家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夥伴的生命被吞噬。恐怖的死亡氣息籠罩了整個船隊,船員們驚懼萬分,但卻無計可施,只能無助地等待死亡。當船隊到達目的地時,近200名船員只活下來35人。麥哲倫船隊遭遇的這場劫難,後來被稱為“壞血病”,截止十八世紀中葉,壞血病先後奪取了數十萬歐洲水手的生命。

  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它的水兵經常遠洋航行,壞血病也使英國水兵先後損失幾十萬人。1747年, 英軍當局決心揪出這一致人死命的元兇,指派一名軍醫詹姆斯?林德專門研究壞血病。詹姆斯?林德找了12個壞血病人,將他們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病人給吃檸檬、柑桔等水果,病人的壞血病得到治愈。另一組沒有給吃水果,病人的病情依舊。詹姆斯?林德因此推斷水果能夠治療壞血病。於是,他推薦英國水兵在大海航行時,儘量多帶一些柑橘、檸檬,包括檸檬汁。

  英國海軍採納了林德的建議,下令船隊遠洋航行必須攜帶大量的檸檬,水兵每天飲用檸檬汁。從此,遠洋船隊再沒有爆發過壞血病。普普通通的檸檬宛如仙丹妙藥一般,霎時間使得越洋遠航的人們擺脫了壞血病的夢魘。

  那麼,那麼檸檬裏有什麼神秘的物質呢?直到100多年後,人們才找到了答案。

  十九世紀末期的印度尼西亞是荷屬東印度殖民地,當地軍隊流行一種腳氣病,其典型症狀是腿腳無力,感覺喪失, 最後演變為心臟衰竭,並伴隨著全身水腫,最後導致死亡。這種腳氣病也發生在亞洲的其他地區,尤其是在吃大米的地區。荷蘭當局派軍醫艾克曼赴當地研究治療預防這種腳氣病。

  艾克曼來到爪哇島,選取活雞做實驗,並雇傭當地的工人來養雞。平日裏,工人們都是討取軍隊士兵吃剩的白米飯喂雞,幾週以後,實驗雞也出現了腳氣病症狀。然而有一組實驗雞竟然安然無恙。

  原來這一組試驗雞由於工人從士兵那裏要不到白米飯,只好用其他飼料來喂雞。這一發現令艾克曼興奮不已。他馬上做另一個試驗,專門用煮米飯來喂雞。幾週以後,這些雞相繼出現了症狀。而沒有喂白米飯的另一個對照組卻沒有出現症狀。

  當地爪哇島有101所監獄,近25萬犯人。艾克曼發現吃精白米飯的監獄犯人腳氣病發生率很高, 而吃糙米的監獄犯人腳氣病發生率很低。他由此推斷大米的外皮存在著一種預防腳氣病的活性物質。

  艾克曼的發現立即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1911年,波蘭科學家豐克經過千百次試驗,終於從米糠中提取出一種能夠治療腳氣病的白色物質。這種物質被豐克稱為 “維持生命的營養素”,簡稱“維他命”。後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了維生素的尋找和分離工作,並按發現的年代,依照字母順序分別命名為維生素A、B、C、D等。維生素作為一個龐大的營養素家族終於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大米谷皮中那種能夠治療腳氣病的物質,後來被確定為維生素B1。而檸檬中能夠治療壞血病的物質,被確定為維生素C。

  二、五穀雜糧是營養金字塔的基石

  現代營養學告訴我們,人類為了生存、繁衍,需要不斷地通過食物攝取各類營養素,健康與飲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民以食為天”。人類在漫長的進化發展過程中,圍繞飲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中國作為農耕文化發源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7000年前,就已經大大突破了食物的選擇範圍,總結了豐富的食療養生經驗。《黃帝內經》記載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養助益充循自然”的飲食觀,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基礎。

  歷史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伴隨著現代物質文明的高速推進,以及西方文化的全球攻勢,中國的飲食文化傳統是否依然適用呢?

  作為中國衛生部首席營養學家的趙霖,對這個問題做了肯定的回答。趙霖長對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深有研究,他根據“寓醫于食”的思想,將飲食療法運用到臨床治療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趙霖告訴我們, 1996年, 美國農業部公佈了美國的一個膳食指南,其中有一個圖形叫做美國膳食指南金字塔。 這個金字塔的基座就是五穀雜糧 它倒數的第二層就是蔬菜和水果;倒數的第三層一半是各種奶製品,另一半是禽、魚、 肉、蛋以及幹鮮果類和豆類;頂層是油、鹽、糖。明眼人一眼看出這不是美國飯,因為美國人大量吃洋快餐,一年四季把牛奶當水喝。造成相當多的美國人肥胖。由此不難看出, 美國人吃了200年,直到今天他們才明白:為了身體健康,應當接受東方的膳食結構。

  當然,西方的飲食傳統的教訓也教育他們。2004年,一部名叫super size me的電影在美國引起了震撼。這部電影的導演摩根?斯普爾洛克大膽地以自己的身體做實驗,連續30天,每日3餐只吃快餐店售賣的食品。在這場瘋狂實驗開始前,摩根擁有6英尺2的身高,185磅的體重,健康狀況幾乎與職業運動員媲美。但在連續食用快餐食品1個月後,悲劇發生了,摩根的膝蓋因為驟增的體重而感到酸痛,多項健康指標發生了問題,並且出現了多種疾病的徵兆。摩根以健康的代價,證明了洋快餐存在的危險。2004年4月,瑞典國家食品安全機構也發現洋快餐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丙烯酰胺。


膳食寶塔

  三、中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那麼,擁有如此優勢傳統飲食的中國人,其營養和健康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2004年10月12日,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發佈第四次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居民存在營養攝入不足,和營養攝入失衡兩類營養不良問題,尤其是微量營養素缺乏較為普遍。貧困農村的營養狀況仍不樂觀,受營養不良影響的人口高達三分之二以上;嬰幼兒的營養狀況也不令人滿意。同時由於營養過剩引發的肥胖、心血管病,在廣大城鄉均快速增長。全國逾2億人超重,6千多萬人肥胖;高血壓患者超過1.6億,糖尿病患者新增2千多萬。當前我國居民的健康與營養狀況差強人意,已經陷入嚴重危機。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狀況呢?

  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翟鳳英認為,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不平衡的現象十分嚴重。食用油消費過高造成肥胖。經過專家計量,居民每炒一個茄子用油120克,炒一個雞蛋西紅柿用56克。這樣能不肥胖嗎!外國人説,你們中餐吃完了,盤裏面是一個lake, 一個oil lake。 是一個油的湖泊。這是對我們的善意批評。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還表明,穀類食物消費偏低,穀類食物供能比僅為47%,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55%至65%的合理範圍。而且這種的趨勢也開始在農村出現。與10年前相比,農村居民的穀類消費量下降了20.6%。另外,全國仍然普遍存在著奶類、豆類製品攝入過低的問題。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令人堪憂。

本篇文章共有 2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