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天書的秘密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9日 10:47
26米高的金頂內,竟然層層包裹著一本無字書,是古人遺存,還是現代人所為,無字書到底要告訴世人什麼樣的秘密?
2004年9月5日
再過20天,天津就要迎來一個紀念性的旅遊節,那時海內外的客人要光臨天津。作為全國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天后宮,是重要的一個景點。工作人員正在加班加點地對天后宮進行著修繕,接下來的工作是要給金頂重新鎦金,他們小心翼翼地把其中一個金頂從26米高的幡桿上取下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蔡長奎(天津市民俗博物館館長):北面這個金頂裏的棉花有一部分被燒焦。
金頂內為什麼填塞著棉花?並且還有燒焦的痕跡。工作人員決定把金頂先拿到辦公室看個究竟。
更奇怪的事情出現了。
蔡長奎:我們繼續再往裏深入掏這些棉,突然間發現一本非常完整的一本書。
究竟是現代人所為,還是古人遺存?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
幡桿高達26米,如果不借助設備,不具備特殊功力,後人很難把書塞到重達十公斤的金頂裏。
蔡長奎:26米高的幡桿放進這本書,有可能是高手。是不是有些武林人物放進一些書。再有我們認為應該天后宮有一些記載,應該是斷檔,很多記載是斷檔,沒有,也是不是這本書裏記載著天后宮的一些歷史,所以有這兩個懷疑。
打開以後,裏邊沒有任何記載,非常乾淨,非常完整的一本書,從頭到尾沒有發現文字。
新版的《新華字典》是這樣定義書的,書是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我們知道的有紙做的書,還有絲帛做的書等等。我手裏拿的就是一本書,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面有文字,還有圖形,這些可以幫助我們去更好地了解要説明的事情。對於在天津發現的這本沒有文字的冊子,它能稱為書嗎?它要告訴我們什麼信息呢?
天津市民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金頂盒內發現的沒有字的冊子,百思不得其解。它紙張完整,顏色新鮮,難道是現代人後來放上去的嗎?如果是這樣,那就有一個可能,就是修繕金頂時放上去的。
關於天后宮的留存檔案記錄,斷斷續續,蔡長奎發現,近些年並沒有金頂被取下的記載,重達10公斤的金頂由厚厚的銅所鑄成,外面鍍著金粉,要把它從26米高的幡桿上取下來,並不容易,難道是金頂落成時,這本書就放進去了嗎?
蔡長奎:我們斷定它不是現在的。
1326年,元代皇帝賜建天后宮,是為了紀念一位為人間做善事的天后娘娘。傳説,這位天后保祐出海的漁民平安回家,為生病的百姓解決病痛。天后宮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但是對於宮門前的幡桿,何時立起,人們已經無從考證,只是眾多的香客前來祭祀,慶典時挂起了幡和標語,人們才知道它的作用。
趙文剛(天津市文物局文物處處長):廟宇前面的幡桿一般是搞一些祭祀活動,或者紀念活動,上面要挂一些比如説像現在的一些標語、紀念的活動挂一些幡的標誌性的一個東西。
無字天書的發現,使幡桿頂端發光的金頂充滿了神奇。也給天后宮這座有著六百多年曆史的建築,增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對於藏在其中的小冊子,蔡長奎最初認為是建造金頂的工匠們所為。
蔡長奎:是不是工匠們在記工的時候,作為記工紙用的。
蔡長奎所説的記工紙,就是我們現在的便簽,把需要記住的事情或者要購買東西的名稱記在上面,可以很方便地撕下來。然而,這本小冊子的書頁由宣紙構成,手工切割,沒有缺頁的痕跡,從頭到尾沒寫一個字。記工紙的猜想被否定了。
蔡長奎:因為民間的傳説非常多,對於這個幡桿,桿頭的傳説非常多,所以我感覺更增加了這本書的神秘性。
對於無字天書相信大家只是在武俠小説中見到過。其實在最初的時候,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就被人們認為是天書,因為那些寫在甲骨上的文字跟現在的文字差別很大,但是後來人們還是破解了。被人們認為是天書的,就是含有一些人們不認識的圖形,得到大家合理的解釋,有幾個人見過無字天書到底什麼樣子,片子當中經過層層包裹的小冊子也是一本令人費解的天書嗎?
難道傳説中的無字天書真的存在嗎?是野史、是武林密史,還是有天大的秘密在裏面?蔡長奎想到這個事情的嚴重性,決定請文物專家來鑒定一下。
趙文剛,天津市文物局文物處研究員,從事文物的考古挖掘已經有20多年的經驗。
天后宮發現無字天書的事情也著實讓他吃了一驚。
趙文剛:什麼叫天書呢,實際上天書應該是提供給人們一定的信息,但是人們對這種信息還不了解,還不能分析透這種信息是什麼信息,就比如説一些不認識的文字,一些圖像,我們分析不透,像這種書一般就把它稱為天書。當時我也感到從內心來講,很振奮,有一本書,在26米高的金頂上發現,應該説是一個很大的收穫。
趙文剛被請到了民俗博物館,憑著多年對文物進行鑒定的經驗,他翻閱著這本充滿神奇的小冊子。
趙文剛:我第一眼看到這個書,它的封皮很鮮艷,書頁保存得也相當完好,我也感到很驚訝,當時我看到説,這肯定就是一本書。
紙張構成的書佔了書的大部分,這種書由封皮、書頁、書背等組成。
我國古代的造紙能工巧匠們,早就傾注于手工紙的製造了,紙張的出現,使文字得以很方便的傳播。那時大多是"皮紙",也叫手工紙,大部分是以植物的韌皮纖維為原料,每個歷史時期,工藝稍有不同,儘管現代化的設備已經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抄制,但是考古專家們還是能夠通過紙的原料、質地來判斷紙的大致年代。無字小冊子也不例外。
趙文剛:通過它的紙張的製造的工藝和它的裝訂的方式來看,應該説是明清時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