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兩千年的容顏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6日 16:29
2000年前,她是一個享盡了榮華富貴的丞相夫人;
一次偶然,她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
是什麼原因使她歷經兩千年而不腐?
現在的防腐技術能否繼續她肉體不腐的神奇?
——跨越兩千年的容顏
湖南長沙馬王堆
這是一座塵封多年的古墓,1972年4月一次建造防空洞的施工,打破了它千百年來的寧靜,也把一個特大的秘密展現給了世人。
滿滿的絲綢浸泡在水裏邊。
有沒有屍體,當時估計有屍體。
候良:把絲綢揭開以後看到頭部。
才曉得這是一個老太太,大家高興了,這是兩千多歲的老太太。
她的眼球已經暴露出來出來,舌頭伸出來了。
這是一位2000多年前的漢代貴婦,她的面目有些恐怖,皮膚具有彈性,潤澤有光,從屍體腐爛程度上看,死亡的時間好像只有幾個月。自然界中的萬物都遵循有生有滅的規律,然而在她沒有生命的身體上,正常的腐敗過程為什麼就停滯了呢?
經過專家考證,這位貴夫人就是西漢時期長沙國丞相,第一代轪侯利倉的妻子,名字叫辛追。正常情況下,屍體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蝕而腐爛,所以保存下來的古屍特別少,即使有也是有特定環境或者防腐處理過,像埃及的木乃伊,內臟掏空以後,屍體經過脫水處理,能夠保存下來,在我國新疆乾旱、炎熱的地方,人們發現了自然風乾的幹屍,像樓蘭女屍,在西伯利亞冰天雪地裏,人們也發現了冰凍的屍體,保存下來的原因是低溫、冰凍。辛追的屍體,既不同於幹屍,又不同於冰屍,是一種濕潤的屍體,在長沙馬王堆這樣一個溫熱帶地區,經過了2000多年,竟然像剛死去幾個月的一樣,確實是個奇跡。那麼古人是怎麼把一個沒有生命的身體保存了兩千多年而不腐呢?
在場的考古專家從沒有見過年代如此久遠、保存如此完好的屍體。辛追的關節能夠活動,肌肉具有彈性,這是現代防腐藥水也難以獲得的保存程度。
就只是表現出來舌頭出來了,會厭上提了,還有一小段直腸脫出了。
那就是説,腐敗細菌産生了是一種氣體,氣體遇到哪有出口的地方就出去了,所以説,連一些臟器都推出來一點點就證明有早期的腐敗了。
自然界的生物死亡以後,在細菌和自身酶的作用下,身體會漸漸腐爛分解,直到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辛追在最初也不例外。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腐敗的過程是比較短的,時間並不很長。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這些腐敗,早早的就停止了呢?古人又是採用了什麼方法使這具兩千年前的屍體得以保存呢?
人們的目光首先聚集在浸泡屍體的液體裏,早在棺木打開之初,人們就發現屍體浸泡在散發異味的茶色液體中,莫非玄機在這裡?
一種意見認為是有意配置,用於保護遺體以及有機物的這樣一種,換句話來説,用現在的觀念,就是防腐液吧。
我個人看法就是中藥或者草藥,中草藥的混合劑,填放在棺材裏面,中草藥可以延緩屍體的腐爛,這麼一個作用。
肯定是採取了措施,要不然腐敗不會停止。
在陪葬品裏,人們發現了大量的中草藥,從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夠配製防腐藥水的觀點。
到了20世紀初,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才認識到,人體的腐敗主要由外來的腐敗細菌和自身的蛋白酶造成的。
那就是説人體死以後,細胞裏面的酶都放出來,把自己給消化了還不説,還把細胞周圍的有關的組織還可能消化。
然而浸泡辛追屍體的棺液裏,就有對腐敗細菌和酶都有抑製作用的成分,難道2000年前的醫學水平,就能夠幫助古人配製防腐藥水了嗎?
穿得好好的,潑了好多水保存還沒有記載。
經過檢測,結果令人驚訝,棺液中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物外,還含有乙酸、乙醇等殺菌物質。而乙醇就是酒精,是今天常用的消毒殺菌藥物。
棺液如果不是古人配製的,乙醇等成分到底是從哪來的?棺材裏有滿滿的絲綢,有專家認為絲綢是一種含蛋白質很高的纖維,它的發酵物可以産生同等含量的乙醇和乙酸。但是溶解這些物質的水是從哪來呢?
最初,專家猜測辛追的體重有七十公斤,而實際只有三十四點三公斤,人的身體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是水,棺液裏的水是不是屍體早期腐敗時産生的?但是接下來,這種猜測就被否定了。因為棺液有80多公斤,足足相當於辛追身體的總重量,多餘的水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原來就認為水蒸氣慢慢滲透滲進去的。
為什麼就惟獨一位貴族夫人的屍體保存下來,比她身份更高一些人的屍體為什麼沒能保存下來呢?許多的疑點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棺材中的液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屍體的腐敗,是屍體千年不腐很重要的原因。在一些科學家圍繞棺液的來歷進行爭論的時候,屍體不腐的原因仍在探索中,接下來就排除了外面的水滲進棺內的説法。
當人們再次審視墓葬的結構時,許多的發現接踵而至。
整個棺槨內沒有浸水的痕跡,保存完好,這在多雨的長沙是不容易實現的。人們不得不對棺槨外面的環境重新研究,辛追的屍體千年不腐,肯定跟這些有直接的關係。
存放屍體與陪葬品的棺木深入地下20多米。
同期:在這個墓坑下面,還有一個很大的土堆,我們叫封土堆,大概有四米厚,封土堆下面是平臺,再下面是墓坑,土是經過人工夯做的土層。
深約十幾米的封土和結實的夯土,為地下的棺木營造了一個低溫、避免光照的環境。在挖掘中,專家們發現了一種叫做白膏泥的物質。
白膏泥是一種瓷土,做瓷器的粘性的一種瓷土,含有二氧化硅,分子結構非常緊密,外面的水不容易往裏面滲透,裏面的東西不能夠外面滲透。
然而發現並沒有停止。白膏泥下露出了黑黑的木炭。
木炭大概有五千公斤。
木炭裏面其實有許多的小孔,是能夠吸潮的,容器裏是水,大家能聽到呲呲的聲音,水在往空隙裏進呢。我們來看一下辛追夫人的墓葬結構,棺材周圍被木炭和白膏泥包圍著,形成了一個恒溫恒濕的環境,這上面有厚厚的夯土,還有一個大的封土堆,這些都提供了一個密閉、低溫、恒濕的外部環境。許多方法從客觀上來説都起到了保存屍體的作用,比如,棺材中的液體、封土堆、夯土、白膏泥和木炭,那麼既然內棺裏有液體,為什麼就沒有流出來呢?棺材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當時看到這個棺槨了,上面蓋著蘆席,把蘆席揭開以後,就看到一個完整的棺槨,非常完整,就是像新的一樣的,大家非常高興。
侯良組織了當時的挖掘工作,和湖南省博物館的許多人一起,目睹了那場規模宏大的挖掘。
一些老師傅帶著一些年輕人,用半人工,一半用人力絞動,把它吊上來,這裡就指揮,那裏絞動,拿著桿子把它吊上來,那是非常費力的,大概是一個星期。
那是一個典型的二槨四棺的墓室,它是一個古代厚葬的典範。巨大的棺槨顯示著墓主人的身份與尊嚴,盛放棺木和隨葬品的葬具,叫做槨,打開槨的上蓋,露出了琳瑯滿目的物品。邊箱內絲帛、木器、陶器、中草藥、農牧産品等一大批隨葬品,都被保存得比較完整,依稀再現著墓主人生前的場景,儼然一個古代社會生活的博覽會。
隨著槨廂內的文物逐漸清理完畢,人們把目光重新聚集到棺槨當中的內棺。三個七彩內棺用漆封著口,緊緊地套在了一起。
這個就是盛放屍體和隨葬品的,叫做棺槨,當然它只是一個模型,真正的在湖南省博物館裏陳列著,有三米多高,木紋都是很緻密的,不容易腐爛,棺槨裏面的結構是很複雜的,因為古代不像現在一樣實行火葬,而是實行土葬,都盼望在死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是一種很唯心的思想。人的地位越高,棺槨的結構越複雜。最早記錄棺槨等級的,是《禮記》,有這樣的記載“天子四重,諸侯三重、大夫一重。”當然到了辛追夫人所處的漢代,家庭越富有,棺槨就越複雜,這最外面的叫槨,一共兩層,這周圍是是放隨葬品的,我們看到槨當中還有一個芯,這是棺材的最外層,叫外棺,這裡面是內棺,辛追夫人的內棺分三層,這是最外層的,接著還有一層,最裏層就是放屍體的,三層都有蓋子而且緊緊相連,都用漆封著口,隔絕了外界的聯絡,蓋上槨蓋。這些都為保存辛追夫人屍體起到了作用。辛追夫人已經出土,環境發生變化了,空氣中的細菌會很快侵蝕使屍體腐敗。
辛追夫人已經出土多日。
怎麼保護這個老太太,不會讓她出土以後發生變化,當時肯定認識到了環境發生變化,趕緊採取措施就是降溫,用冰塊給她保護起來。
如果不經過現代的防腐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屍體會很快被空氣中的腐敗細菌侵蝕而腐爛。
就是這個情況向上面彙報以後,周總理很高興,他就説了,古人能夠把屍體保存2100多年,那我們現代人至少也要能夠保存200多年吧。
近百人的專家組齊聚湖南的長沙,他們動用了當時最好的儀器設備,為這具千年古屍進行體檢。因為內臟最容易腐爛,辛追夫人的外形是完整的,她的內臟到底保存的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最後專家決定解剖。
醫學專家彭隆祥,主刀進行了那次特殊的解剖。
這個屍體也是柔軟,但是經過一兩千年了,(內臟)好多都縮小了。
比如説胃,大家都看到胃壁很厚了,她的胃壁像張紙一樣薄,胃的形狀在,腸的形狀在,但是很薄很薄了。
對於辛追早期腐敗停止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下葬之前,屍體也受到過腐敗細菌和自身蛋白酶自溶的威脅,有腐敗的跡象。細菌分為有氧菌和厭氧菌。下葬之後,由於密閉,有氧菌由於缺氧而死去,厭氧菌卻因為沒有營養了而死亡,加上恒溫、恒濕、密封的環境,辛追的屍體才得以保存。更重要的是2000年來,這座墓一直沒有被盜。古人已經成功地把辛追夫人的屍體保存了2000年,今人究竟應該保存這具千年古屍呢?
經過全國的專家多方研究、會診,他們給出土後的辛追夫人同樣提供了存放環境。
很重要的就是在大的環境上面,他們模擬了我們古人保存屍體的這樣一個環境,比如説,給她一個恒溫恒濕的這樣一個環境,在這種情況下面怎麼樣防止蛋白質,特別是出土以後蛋白質不讓它變性,不讓它溶解,根據當時的條件應該説,福爾馬林就是甲醛的溶液還是固定屍體的最好的藥物。
就這樣,辛追被保存于福爾馬林、酒精等化學藥水裏,這些藥水在醫學上被稱為固定劑,有著消毒、滅菌的作用,合理的配製可以使蛋白質失去活性,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
重新面世後的辛追夫人連同其他文物匯集于當時標準比較高的陳列館內,一放就是三十年。然而在科學家的眼裏,這具2000年的古屍,不只是一具標本,在用現代防腐技術延續古人防腐奇跡的同時,也得到了許多的信息。
從這個女屍我們可以了解古代的防腐技術,喪葬制度,還有人類的進化,都是很有價值的。
從醫學史,醫學的發展還是很有意思的,當時我們解剖的時候,就注意了,她有沒有外傷,有沒有像惡性腫瘤等消耗性的病。
解説:隨著對屍體解剖後進一步地分析,科學家也揭開了這位貴夫人的死亡原因。
化驗以後,食道、胃裏面都有一些甜瓜子,那就説明這個老太太是吃了這個甜瓜籽沒有多久死了。
同期(講解員):大家看到的就是辛追夫人,她安靜地躺在有機玻璃棺中,當時她可以説是長沙的一個大美女,我們先來看一下她的頭髮,大家仔細看,她兩鬢稀疏的而且有些發黃的是真的頭髮,血型為A型,後面濃密烏黑的是她的假發,血型為B型的。醫學專家解剖時發現她的胃、腸裏有一百三十八顆半的甜瓜籽,人們推測她貪吃了甜瓜以後,引起了膽絞痛,進而引發心肌梗塞而死的。你仔細看一下她跟你想像當中的辛追夫人是不是一樣的呢?
2002年的夏天,為了更好的保存文物,湖南省博物館新的陳列大樓投入使用,這次辛追夫人新的保存地增加了現代化的恒溫恒濕設備。但是圍繞能否搬家,專家們卻犯了愁。
老太太本身怎麼樣了,因為她(被保存)畢竟30年了,當時醫學專家是盡了最大的可能,也用了比較好的保護措施,但是到底躺到那兒以後會怎麼樣,我們也有些擔心,能不能搬,搬了要散了怎麼辦,確實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採訪:我們也不能夠憑空地説可以搬,不可以搬,我們要必須對她進行一次體格檢查。
2002年的8月,由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專家組成的評估組對這具保存了2000多年的西漢女屍進行了出土後的第二次體檢。
深埋、密封的環境造就了古屍歷經2000多年而不腐,現在,辛追夫人沉睡的地方位於博物館的地下一層,是個恒溫恒濕、封閉的環境。為了不影響辛追夫人的外觀,他們從外科帶來了手術專用,工具,提取屍體少量組織。屍體保存液也在這次體檢採樣的範圍之內。從辛追屍體及保存液中取得的各個樣品,被送進了湘雅醫學院不同的實驗室去化驗。
這個是我們這次從古屍上面取下來的肝臟、皮膚和肌肉的標本,這個是我們三十年前古屍出土的時候,解剖取下來的肝臟、肌肉和皮膚的標本,我們通過一系列的處理過程,將這些標本製作以後,拿到光鏡或電鏡下觀察,進行前後的對比。
他們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古屍組織的超微結構,與三十年前留下的資料相比,發現保存下來的細胞基本上沒有明顯的改變,這説明屍體外形保存的比較好。這個消息讓評估組的專家們為女屍的搬家充滿了信心。
接下來,細菌學的檢測也沒有發現細菌的存在,這意味著屍體沒有腐敗的跡象。
採訪:這次給她重新進行了X光的檢查,根據我們放射科教授的報告,她的骨質的情況跟五、六十歲的現代人的骨質差不太多,這是一個令我們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
然而接下來的檢測讓每個人都不輕鬆。
我們把三十年前保存的液體拿去做化學成分的分析,發現液體中間有鈣離子。
這説明,辛追骨頭裏的物質在以很小的速度往外滲透。這樣下去,她的骨骼會變軟,後果將不堪設想。
我們必須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採取一些響應的措施。
羅學港力圖通過一次次動物實驗,找到更好的保存辛追屍體的方法。
有這樣一個現象,骨頭在稀硫酸裏浸泡後,就不再堅硬,而是變得非常柔軟,因為骨頭中的鈣會在硫酸溶液裏溶解掉。浸泡屍體的福爾馬林,學名叫甲醛,它氧化以後會生成一種甲酸的物質,鈣會在酸性環境裏往外滲透,這樣下去,辛追的骨頭也會變軟。羅學港就決定加一些鹼性物質進去,用酸鹼中和的方法,來阻止辛追脫鈣的問題。問題解決了,辛追夫人就可以搬家了。
給老太太做了一次體檢,證明老太太能夠搬家。
2003年1月16日
辛追夫人搬到新家。
30年來的保存液第一次被換掉。
對於羅學港和陳建明來説,要讓這具跨越兩千年的屍體繼續保存下去,還有很多路要走。他們開始定期檢測屍體的保存液。
同期:我們也打開棺材的一個小口,從小口裏面提取了一部分固定液,做了重新檢查,結果在目前來説是比較滿意的。
錦衣玉食百戶侯的辛追夫人不會想到,2000年後,她和轪侯家的隨葬品會一同搬進現代化的新家,會有許多的科學家據此開展不同領域的研究。儘管2000年前豪華奢靡的生活一去不復返,她渴望升天只是個夢想,但是她和她那個早已消失了的家族,給現代人提供了許多的信息,幫助人們觸摸2000年前那個遙遠的社會。這位2000年前的古人在現代人的保護下,還能再存多久呢?
能夠看到一位相隔兩千多年的古人,對於我們今人來説,是一件特別榮幸的事情。所以許多人到了長沙以後,都選擇了到湖南省博物館去參觀,去感受一下兩千前那個社會和其中的那個人。現在馬王堆漢墓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為了更好的保護2000年的文物,許多的科學家正在開展研究,隨著科學的發展,相信許多的未解之謎都會大白于天下。
(CCTV《走近科學》供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