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做科學是我的呼吸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3日 15:36
1957年兩位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了諾貝爾領獎臺上,他們就是物理學家李政道和楊振寧。當時李政道年僅31歲,他和楊振寧成為全世界華人心目中的驕傲。近半個世紀過去了,李政道教授仍在世界物理學前沿忘我探索,他説做科學就是我的呼吸。2001年10月7日李政道教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一場大型報告會,題為物理的挑戰,包括一百多位部級幹部和20多位院士,有上萬人聆聽了李政道教授的精彩演講,會後74歲的李政道教授接受了東方之子記者的獨家專訪。
李政道:尊敬的領導們,尊敬的來賓們,尊敬的同學們,我一生從事物理的研究,我覺得生命的活力就是來自物理的挑戰。
記者:這一次演講真的很精彩,而且我發現你講的時候特別有激情,你不斷在走動,在這個時候您是不是自己也特別興奮?
李政道:這就等於我的一生了。
記者:我聽説為了這個演講,您準備了很長時間,5號的那天我看您專門到大會堂去試了一下。
李政道:6號也去了,兩天都去了。
記者:而且您還叫一個同志到最後一排去聽您講?
李政道:對,這必須要試一試。因為你在上面根本不知道到底怎麼樣?
記者:您是不是做什麼事都這麼認真?
李政道:我想每件事情做嘛總是要做一遍,再一遍,再一遍,總是這樣的。
記者:我知道您現在手頭的工作有很多,而且您完全可以讓您的助手或者讓別人來幫助您做,為什麼自己要親自去做?
李政道:我想每一個事情你不親自做一遍的話,你就沒有充分地的把握從事這個科學研究。
記者:是不是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李政道:科學研究必須這樣,就是做一遍,再一遍,再一遍。我想做科學跟人的呼吸一樣。你説你呼吸你累不累?為什麼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呼吸,你自己不呼吸怎麼生活呢?做科學工作也一樣。
記者:你把它看做是你的呼吸?
李政道:對。
記者:實際上就呼吸來講是沒有負擔的,不是很累。
李政道:對,我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娛樂的,根本沒有。做科學工作就是我的呼吸,也是我的一生的享受。
1926年李政道教授出生於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年少時酷愛讀書,被譽為神童。1957年,因為發現宇稱不守恒,年僅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教授一起榮獲諾貝爾物理獎。李政道教授認為他的成功源於名師的培養。
記者:您在演講的時候談到了您的三位老師。
李政道:是的,一位是束星北先生,一位是吳大猷先生,還有一位是費米。
記者:作為一個學生,在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的選擇,也會有很多的轉折。遇到這三位先生是不是您在一生中的三個重大的轉折?
李政道:三個人每一位都是對我有重大的影響。我遇見費米教授的時候是1946年,那個時候我還不到20歲。他那個時候早就是全世界最主要的一個物理學家。我那時剛到美國,英文也不會講的,可是他還是每星期跟我花整個半天聊天。不光是聊天,他最主要把他自己做事的精神傳遞。
記者:什麼精神?
李政道:要獨立思考,設法克服困難然後解決問題的興趣,每個問題都可以解決的。
記者:是不是同時還有一個不能輕信的這樣一種精神。
李政道:就是全部沒有,每個都要自己經歷一遍這個精神。我很幸運就在29歲、20歲、21歲,在那個時候對我影響、接受的那個時候,就等於看一個人怎麼生活的,怎麼解決問題的。所以一生我就用這個辦法,我自己帶學生也一樣,都是一對一的。也是每星期花半天,他把他自己的生活方法傳給我。我的生活方法,這一點是必須要有的。這樣才可以不斷的追求新的問題的解答,也不會盲從,每個都要自己經過一下。
記者:您今天在演講當中講到了internet也好,包括現在的互聯網也好,掌握了信息並不一定就理解了信息。
李政道:對,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不是理解,理解是人的腦子去理解。不通過自己的腦子,實際上是不屬於你的,知識不是你自己的,要自己捋過一下,再變成自己的,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所以要獨立思考把這些知識都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要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它需要一個情況,你得看,你有很多,這有食品什麼,可它並不變成你的肌肉。
儘管已是78歲高齡,但是李政道教授從未停止過在科學道路上探索的腳步。至今他仍在美國主持物理學最前沿的研究。1972年以來李政道教授還把大量的精力傾注到國內。正是他的倡導和努力,中國有了少年班、博士後、中美聯合招考研究生。1998年,他還傾其所有積蓄30萬美元設立基金,用於中國優秀大學生進修科研。
記者:您是從事基礎理論物理,就是基礎理論研究的。
李政道:對。
記者:基礎理論研究可以説需要耐得住寂寞,很可能很長時間看不到一個結果。李政道:你的對像是整個大自然界它總有結果的,因為是有一個規律在裏邊的,所以是可以找得到的,所以我自己運氣很好。當然有時候找不到很苦悶,不過這個找不到,可能找到另外一個,今天找不到,明天可能找到另外一個。因為自然界它有很多我們不能了解的。
記者:您有沒有苦悶的時候,就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結果。
李政道:苦悶當然是有的,不過我想,你説你這個人是不是有時候你身體不好?那你有時候有些疼,每個人總有病疼,你説一有病疼就不生活?
記者:你在演講當中提到在20世紀的時候,科學的文明是微觀的文明,同時你也對21世紀文明作了一個預見。就是21世紀將是微觀和宏觀的相結合。那麼從總的宏觀、從科學技術的角度講,您認為我們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李政道:最大挑戰就是怎麼把宏觀能夠有控制,用微觀聯起來,就是挑戰的問題在於怎麼解?很難解。
記者:迎接挑戰其實也是一種競賽,你覺得中國在這個競賽當中會跑在前面嗎?
李政道:我想中國我們是有全世界1/4的人口,我們的文化悠久,我們是必須要保住一席之地。
上個月底,中科院研究生院為3000多名研究生實行的“李政道系列講座”開課,因為工作忙,李政道教授送來了錄像講話,他在錄像中説全世界中國人同根同源,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人。李政道教授一直相信:21世紀世界物理學的領袖人物必將出現在中國,他對中國的青年充滿信心,因為他自己的科學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由《東方之子》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