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逐漸逝去的寶貴資源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29日 14:08
中藥材第一瑰寶
遠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麝香已經作為寶貴的藥材用於醫治疾病,到了公元8世紀的唐代,麝香除了用作藥材之外,也作為珍貴芳香物用於皇宮的熏香。麝香一詞就取自它香氣四射的特性。歷朝歷性,皇宮的御醫都要備足麝香,以備皇室所需,每年各地進貢的麝香都記載在冊,作為各地宮員對朝廷的貢獻。
麝香是麝的分泌物,目前,雖然科學界有不同看法,但一般認為世上現存五種麝:即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麝資源最多的國家,這五種麝中國都有分佈,麝的分佈區70~80%都在中國。
在我國博大精深的中醫藥中,麝香的用途十分廣泛。它具有芳香開竅、通精活血、消炎止痛三大功效,對中風、跌打損傷、驚厥、癱瘓有很高的療效,近年來的深入研究表明,麝香在治療肝病、癌症、心肌梗塞方面顯示了很好的作用。麝香的療效迅速,是臨床上惟一可用作急救藥的中藥。除了在中醫中藥中使用外,在藏醫藥、蒙醫蒙藥中,麝香更是運用廣泛。麝香在藏藥中被稱為藥引子,極大多數藥方中都要用麝香,不然療效就大打折扣。
以麝香為原料的中成藥組成了一個著名品牌的大家庭:安宮牛黃丸、麝香保心丸、六神丸、片仔癀、雲南白藥、麝香止痛膏無不是我國金牌中成藥,國家的重點保護品種。這些中成藥每年救治成千上百萬群眾,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價值。
麝香從來就是一種稀缺的資源,由於供不應求,麝香的市場價格昂貴。據鍾樂邦(Rob Parry-Jones2001)報道,1850年麝香價格為黃金價格的四分之一。1870年是黃金的二分之一。1950年,麝香的價格已等同於黃金,1970年前後,已上漲到黃金的3~4倍。目前,國際市場的麝香價格約為黃金價格的6~8倍。
在麝香價格急劇上升的同時,麝資源的數量卻在急劇的下降。據粗略的估計,從50年代開始,我國的野生麝資源每10年減少一半。野生麝資源從20世紀50年代的300萬頭,減少到20世紀末的5~10萬頭,麝資源的下降幾乎以指數式的高速度下降。
麝數量的迅速減少,主要是人們對它過度的利用。麝身上寶貴的麝香成了它滅頂的災星。為了得到麝香,千百年來,人們想方設法獵殺圍捕,各種手段都用上了。麝在強大的捕殺壓力下,發展出高超的躲避敵害的能力。它既能在極其峭陡的山岩上奔跑,又能跳躍上樹,躲避敵害,是鹿科動物中惟一有上樹能力的種類。因此,獵麝難度極大,各地獵人中流傳著許多神話般的傳説,昂貴的價格也是由於它得來之不易。但是,在人類的智慧面前,終於使擁有高超躲避能力的麝敗下陣來。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人們發現用鋼絲套捕殺極其有效。偷獵者把多股鋼絲繩解開,做成輕便的鋼絲套,一人一天可以在大山中布上數百隻,形成天羅地網,對麝和其他動物,可以做到不分老幼,格殺勿論,對小型的鹿類動物資源造成毀滅性的破壞。更嚴重的是,這原僅限于某些地區使用的技術,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迅速地蔓延到全國。安徽大別山區的麝種群,就是被一群外省來的不法偷獵者採用鋼絲套亂捕亂殺,目前已瀕臨滅絕。
保護和利用——一個難以解開的結
麝香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一直是許多中藥配方的主要原料,其巨大的需要量和稀少的資源量歷來是一對矛盾。我國醫藥部門為了解決麝香的來源問題,從1958年開始進行人工養麝,取得了在飼養條件下成功繁殖和活體取香的優秀成果,但是,由於體制、技術、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問題,我國的養麝業一直徘徊不前,全國人工飼養的麝至今仍未超過2000頭,根本無法滿足我國醫藥工業對麝香的需求。國家在發展人工養麝的同時,開展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並取得了成功,批准投入使用,但由於傳統觀念和對人工麝香認識的不同,人工合成麝香仍未得到廣泛的使用。因此,目前中藥材中使用的還主要是野生麝香。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我國中藥行業需要麝香1000kg,按一頭公麝産香10~20g計算,需要捕殺5~10萬頭公麝才能滿足需要,而用現在這種不加選擇的捕殺方法,大約要捕殺15~30萬頭麝才能獲得所需的麝香。
如此看來,我國的野生麝資源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人們只有兩個選擇:若繼續按目前的方式使用野生麝香,必然使現存的麝資源進一步下降,乃至滅絕枯竭,最終失去這一寶貴的中藥資源。若立即停止獵殺野生麝,加上有力的野外保護,還可以在若干年後恢復到一定的資源量,結合科學的管理,使之成為可持續利用的資源。
不少人擔心,我國含麝香的産品包括日用化粧品,每年的産值十多個億,一些含麝香的中成藥更是出口的拳頭産品。如果停止使用,豈不要對我國的出口和某些疾病的醫治造成不利影響。殊不知目前這種使用狀況已經不可能再維持下去了。而只有採取斷然的保護措施,使野生資源休養生息,才有希望若干年後再次獲得較多使用的可能。保護和利用,誰急誰緩,道理應當是十分明白的。
麝資源還有沒有恢復的希望
我國歷史上,不加保護地濫用野生動物藥材,造成動物滅絕的例子很多。這方面有過的教訓也很深刻。新疆的高鼻羚羊,因産名貴的中藥材——羚羊角,被無節制的亂捕濫獵,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走向滅絕,目前,我國中藥中的羚羊角全部從境外進口。梅花鹿因産珍貴的滋補品——鹿茸、鹿鞭、鹿尾而被過度狩獵,以致使野生種群從上世紀初就開始衰落,目前全國存量不過千頭,分散在幾個孤立的“陸島”中,茍延殘喘。威風凜凜的虎,也因其虎骨、虎鞭為名貴的中藥材,已走向滅絕的邊緣,全國野生數量不超過50隻。這類野生動物,它們的野外種群數量已經不可能再恢復到可利用的程度。
麝會不會走與它們相同的道路,這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我國麝資源原本相當豐富,東起安徽、西至西藏,北起新疆、東北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區,南至廣東、廣西北部,都有麝的分佈。據《舊唐書 地理志》和《新唐書 地理志》記載,全國進貢麝香的州郡就有40多個,遍佈陜、川、晉、鄂、寧、冀、皖、豫等中國大半個地區。只是由於近幾十年來過度的獵殺,野生麝數量和麝香産量才不斷的下降,進入20世紀70~80年代,我國傳統的中醫藥逐漸從“郎中”開藥方消耗藥材,發展到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産中成藥,麝香的使用量急劇上升,加上對其藥用價值的研究開發不斷取得進展,麝香的使用範圍更加廣泛,大批成藥出口國外。物以稀為貴,生産的需要、資源的短缺造成麝香價格高昂,更使偷獵活動有增無減。獵捕手段的更新,更加速了許多地方野生麝的滅絕。這種局面延續至今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地步,倘若再不採取果斷有力的措施加以扭轉,那麼不用多久,麝就會招致與高鼻羚羊、梅花鹿、虎同樣的命運。
解伶還需繫鈴人。野生麝的急劇減少因人而起,它的救護自然取決於人。只要人們認識端正、措施有效,恢復野生麝資源並不是沒有希望。從生物學的角度講,理由有三:
一、其它一些珍稀動物不一樣,麝有較高的繁殖能力,一頭成熟母麝每年可産兩頭幼麝,而且當年出生的母麝即可開始繁殖。
二、它的食性較雜,能採食的植物有100多種,在大多數麝分佈區不缺少食物。
三、全國野生麝數量目前還有一定的基礎,據估計,全國尚存6~10萬頭。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保護,可以使麝的種群較快地發展起來。反過來,如果繼續聽任麝的種群按目前的趨勢下降,估計在10~20年內,數量會不降到5000~10000頭。到那時,棲息地開始破碎孤立,小種群效應開始起作用,它們的命運勢將逐漸走向滅絕,或恢復極其緩慢,不太可能把野生種群恢復到可供再次利用的程度。
我國有麝資源保護得比較好的自然保護區,如甘肅興隆山保護區,前幾年曾下決心收繳所有的圈套,加上嚴格的管理措施,麝密度比許多地區高數倍。實踐證明,採用封山育林的方法,禁止一切無關人員進入保護區,杜絕各種形式的偷獵活動,麝資源的逐步恢復是完全可能的。
積極開展人工養麝,也是解決麝香資源極其短缺的一條途徑。我國從1958年開始進行人工養麝,已積累了數十年的經驗,只是由於科技力量投入不足和其它種種原因,才至今未有大的發展,全國存欄數一直在1000~2000頭之間徘徊。如果集中力量,採用靈活的管理體制,人工養麝一定會取得進展。
(來源:《人與自然》雜誌2002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