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學人文

  中國古代的玻璃技術

  大約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西方學者多半都認為古代的中國沒有生産玻璃的技術,並推斷許多出土的玻璃器皿都來自埃及、伊朗等地。從中國的古代典籍中尋找玻璃的影子,也可以屢屢發現玻璃由西域傳入的情況。如《魏略》中有“大秦國(即羅馬帝國)出赤、白、黑、黃、青、綠、縹、紺、紅、紫十種琉璃”。《魏書》中還有:“波斯(即伊朗)出金瑜石、珊瑚、琥珀、東渠、瑪瑙、多大珍珠、頗黎、琉璃。”更有西晉文學家潘尼留下了《琉璃碗賦》,其中盛讚“濟流沙之絕險,越蔥嶺之峻危”而遠來的玻璃盛器明澈精美,“凝霜不足方其潔,澄水不能喻其清”。

  台灣的張宏實先生在其著述《戰國琉璃 璀璨古珠》中講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1929年的某一天,在中國河南傳教的懷特先生(Winter.W .C)有了重大發現。他閒逛集市時收購了一些質樸而華美的琉璃珠。這位基督教司教早年曾任教於多倫多大學的考古學系,他直覺這些珠子來歷非同尋常,並鍥而不捨地找到了出土它們的洛陽金村。後來,通過同位素檢測等科學手段,幾位玻璃專家發現懷特找到的玻璃珠屬於戰國時代,裏面含有大量的鉛、鋇,完全不同於同一時期的西亞玻璃。如玻璃起源的傳説所述,西亞的玻璃製作時需要大量的鈉,屬於鈉鈣玻璃。他們回顧玻璃史並根據玻璃的成分演進分析,西方的玻璃含鉛量微乎其微,而高鋇玻璃更是在19世紀才出現。於是,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些玻璃珠當屬中國本土製造。

  2002年夏天,在南寧召開的中國南方古玻璃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幹福熹發佈了中國古玻璃研究方面的又一個成果。他説,儘管我國古代玻璃以“鉛鋇玻璃”為主,但在廣東、廣西出土的玻璃大多是高鉀低鎂玻璃。這些古玻璃的氧化鎂含量僅有0.06%至1.0%,也屬世界罕見。因為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區出土的玻璃,氧化鎂含量高達3%至9%。這再一次説明我國古代玻璃是用國內原料自己製造的。

  如此,中國製作玻璃的啟蒙時期可以推算到春秋末戰國初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大約比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第一塊玻璃晚上整整2500年。河南輝縣玻璃閣出土的吳王夫差劍上鑲嵌有3片玻璃,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上鑲有2片玻璃,它們差不多是中國現在已經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玻璃了。難以想像的是,這5片玻璃幾乎見證了整個吳越春秋。

  古代的中國人嗜玉如命,有專家分析他們在玻璃中加入鉛和鋇,是為了降低玻璃的熔點,並且增加其混濁度和光澤,使其外觀上看起來更加像玉。也有一説認為玻璃是中國乞求長生不老時大興煉丹術的副産品。因為煉丹爐溫度高,而且裏面有鉛,所以東漢王充《論衡率性篇》有載説:“道人消爍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別。”

  在古代中國一直擔當着貴族標誌的玻璃中,有一些舶來品,也有一些純屬“中國製造”,但是,玻璃中加入鉛和鋇之後,易碎的它變得更加易碎了。大概因為很難製造而且容易失卻,玻璃在那些時代一直是顯貴和奢侈的代名詞。想那勾踐、夫差都是一方王者,其名劍上鑲配的就是玻璃,玻璃該有何等尊貴!

  玻璃在古代中國曾有多種稱謂。其中發音非常相近的就有琉璃、流璃、璧琉璃、陸璃、玻黎、琉琳、還有五色玉、藥玉、罐子玉、水玉、水精等等。還有古籍賦予玻璃“明月”、“夜光”美名。

  關於明月珠有一個傳説:公元前400多年,湖北的隨侯有一天乘船出獵,滿載而歸時突然遇到風浪。臨危之際,才發現船頭出現了一條大蛇,口含明珠感謝隨侯數年前的救命之恩。大蛇送給隨侯的這顆明珠光彩奪目,後人稱之為“明月珠”或“隨侯珠”。

  《莊子》裏曾經提及這顆隨侯之珠,説“其質甚美”。《淮南子》中更把隨侯之珠與和氏璧相提並論,上載:“譬如隨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貴,失之者貧”。隨侯之珠美名天下,但是直至1976年隨侯之墓出土人們才明白,它就是精緻而華美的戰國琉璃珠!

  在晉武帝統治時代,世風奢靡。石崇誇富、敲斷晉武帝珊瑚樹而後擺出數十棵認賠任選的故事廣為流傳。相較之下士大夫王濟(武子)的奢侈生活鮮為人知。然而《世説新語》的“奢汰篇”並沒有放過他。書上説,有一次,堂堂的晉武帝司馬炎臨幸王濟家,王濟生活作風太過奢靡,“武子供饌,並用琉璃器”,晉武帝又妒又怒,飯沒吃完就起駕回宮了。如此看來,判定他奢侈的一個鐵證就是使用玻璃。

  在中國古代,玻璃如此尊貴,一直高高在上於普通人的生活,它的生産一直沒有成大氣候。旋即,西域的鈉鈣玻璃涌入中國。這些玻璃比中國鉛鋇玻璃耐溫性能好,更結實更耐用式樣也更豐富。一時間,中國本土的玻璃價格被迫跳水,本來就不景氣的玻璃業雪上加霜,而模倣西方玻璃的風氣日益盛行。

  直至明清,特別是清代,因為鼻煙壺前後約400餘年的風行,中國玻璃才從沉寂中甦醒,並在世界玻璃史上留下了不少稀世珍品。

  相傳鼻煙和鼻煙壺是1581年由意大利人利瑪竇帶進中國的。鼻煙風靡一時,尤其是康熙、乾隆年間,從最高貴的帝王到最底層的貧民,無論貧富貴賤無不好之,甚至將其視為第二生命。於是鼻煙壺製造業應運而生。大概因為利馬竇帶來的鼻煙壺是玻璃胎的,加之玻璃質密不漏氣、不會受潮,又透明,從外面就可以鑒別鼻煙的成色,所以在中國“制壺之始,僅有玻璃,余皆後起也”。

  玻璃胎的鼻煙壺當時名為料煙壺,它是清代鼻煙壺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的玻璃藝術家充分利用了玻璃晶瑩剔透的藝術品質,把國畫的創作借用於鼻煙壺這塊方寸之地,留下了不少佳話。

  明初始起灶的山東博山玻璃作坊,是有史可證的中國最早的玻璃作坊。相傳博山的西冶街是玻璃作坊的集中地,在這條街的城門上就刻着“珍珠瑪瑙翠,琥珀玻璃街”10個大字。該地生産的料煙壺,曾在歐洲名噪一時。

  而第一個宮廷玻璃場也在鼻煙壺生産的黃金時代問世。清廷於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設玻璃廠,隸屬“養心殿造辦處”,高薪聘請了德國傳教士紀裏安協助營建。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史實是,這位皇帝在建圓明園時在中國首次使了玻璃窗。不過,傳世的料煙壺大都是乾隆時期及其以後的製品。其中的極品——料胎畫琺瑯彩鼻煙壺,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讓人陶醉的現代玻璃藝術品


  當我們回顧整個玻璃史,可以發現在20世紀後期之前,全世界的玻璃製品,無一不是為了市場的需求而設計的。1962年,美國的哈維利特頓開創性地打破了這一局面。他發起了玻璃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玻璃藝術工作室運動。他倡導玻璃工藝家不要為迎合消費者而工作,而要用玻璃來表達自己的美學觀。

  這個運動催生了一大批玻璃藝術大師:捷克的史丹尼史雷夫李賓斯基和加柔史雷瓦布勒赫瓦夫婦;意大利的李維瑟古索;美國的戴爾奇胡利等等。

  1991年,台灣的傳奇人物楊惠珊告別影壇,創辦琉璃工房,並執著地給中國現代玻璃藝術品恢復它古老的名字——琉璃。其實分析琉璃的成分,它就是玻璃,而琉璃在中國明清時期所指並不是玻璃。

  玻璃最讓人陶醉的一點在於它的製作結果完全難以預料。經常會失敗,但也有的時候,它會變成超越預期的一個驚喜。

  在楊的推動下,10年之後,一如《藥師琉璃光本願經》中所説,“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琉璃在中國成了一種人格、一種精神和一種境界的象徵。

  而大陸一批人包括我也逐漸成為玻璃藝術的“俘虜”。前文已經述及,我在英國胡佛漢頓大學學習玻璃工藝參觀吹制工作室的時候首次感受到了玻璃吹制工藝的神奇。當時,我就和目睹這一過程的其他觀眾一樣,禁不住躍躍欲試。但直到後來真正拿起了那根一米多長的重重的吹管,我才明白了為什麼他説吹制一件玻璃藝術品需要“20分鐘再加20年”。

  那是在以玻璃業聞名於世的意大利威尼斯姆拉諾島上,眾多參觀吹制玻璃表演的游人中,我自告奮勇“搶”到了那根吹管站在窯爐口。可是它太重了!我恨不得恢復北京膀爺的造型。爐口的溫度也太高了!烤得我的臉都疼痛起來,眼睛也根本分辨不出爐火與料液。胡亂地把吹管插入爐內取出料液後,手背已經烤得半熟,全身汗濕,狼狽不堪。於是全然顧不上它的造型了,我草草一吹了事,心底不得不佩服當年那位示範的藝術家吹制玻璃時魔術表演般的輕鬆自如。而簡單地吹制一隻燈泡還是比較容易的,吹制一件藝術品就很難了。説它需要20年的積累雖有些誇張,但6年以上的訓練是一個必要的條件。

  隨着溫度變化,玻璃可以在固態和熔融態之間漸變、逆轉,這個性能賦予了它無限的可塑性和加工可能。而其加工工藝無非兩大類:一類要將玻璃加熱,稱為熱工,從某種角度講,玻璃的美麗正是這樣浴火而生,它的神秘也來自火的洗禮。另一類則是在室溫下進行研磨、切割等,對應地稱為冷工。幾乎所有的玻璃藝術品都需要這兩種工藝相結合,才能修成正果。

  説起來,玻璃讓我最心醉神迷的一點在於,不管通過什麼手段製作,它的結果是完全難以預料的。經常它會失敗,成品與事先的預期相去十萬八千里,讓人垂頭喪氣,只能痛定思痛以後捲土重來。也有的時候,它變成了預期之外的一個驚喜,它比預期的還要絕妙、美麗,於是我會熱血沸騰,猶如買彩票中了500萬大獎。

  特別是窯鑄玻璃,因為成品的神秘被吊人胃口地放在了一個極其漫長而且繁雜的過程之後打開窯門的一剎那。等待一件新的玻璃作品出窯時的玻璃藝術家,常常就像徘徊在産房之外的準爸爸一樣備受煎熬。而創作一件玻璃藝術品的成功率要比嬰兒的存活率低得太多了!


  在西方人們相信玻璃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最佳禮物。而玻璃的魅力從教堂的玫瑰窗就可見一斑。

  我至今不能忘懷,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聖馬切爾大教堂裏第一次看到彩畫玻璃時的感受。當時,高大空曠、莊嚴肅穆卻略帶昏暗的歐洲著名古典教堂中,古板、單調、凝重的宗教氛圍包圍了每一個人,我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宗教令人窒息的權威。幸而抬起頭,我發現這幽暗的教堂裏隱隱約約有一絲絲迷人的光線。由這一絲絲光線牽引過去,映入眼簾的正是那宏大的美不勝收的彩繪鑲嵌玻璃窗。在昏暗中突然看到這麼瑰麗的、精緻的玻璃,我的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

  從實用的物質角度衍生出的玻璃工藝品成了人們享受精神生活的一個層面。小到與服裝搭配的挂件、耳環,大到用作裝飾的背景墻等建築材料,無不滲透着玻璃的享受價值……它使空間環境詩意般地藝術化,蘊含着濃郁的生活情趣。於是,人們在享受着可口可樂、麥當勞、電器、汽車的同時,能夠叫出施瓦洛奇、康寧、琉璃公房、琉園、聖鼎、夏氏、匠門等玻璃品牌。玻璃已經和我們的現代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了。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第5期)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戴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