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淮:在蘋果和孩子之間搭起一座梯子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05日 11:12
中國有一句老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意思就是説,小時候對人的一生影響最大,現代生物心理學已經證實,這句話是有科學根據的。近十年腦科學研究結果認為,嬰兒從0到3歲大腦發育最快,潛能最豐富,並且有遞減的法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總結了20年的研究成果認為,假定一個17歲的人,智力成熟度為百分之百的話,那麼有百分之五十是在四歲前獲得的。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並不比世界落後,從70年代初的程鶴琴開始,到後來的茅于燕、鮑秀蘭,她們分別跟蹤了一批0-3歲的嬰兒。她們得出的結論認為:接受早教的兒童普遍比不接受早教的兒童要聰明。程淮從1995年開始,嘗試用一種新的方式來開發兒童的潛能,至今,他已經跟蹤指導了兩千多名兒童。
1999年3月18日,《北京青年報》登出這樣一條新聞,僅有10個月的男孩宋遙活潑可愛。三個月前,他參加了由北京幸福泉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程淮教授主持的“中國2049——嬰幼兒潛能開發跟蹤指導計劃”,通過智慧監測圖評價和個案指導,遙遙由不會坐,不會爬,成長為喜愛閱讀和富有親和力的嬰兒,然而他的大運動能力依然落後。一天他的媽媽告訴老師:“孩子右手不抓東西了。”1998年11月3號對程淮來説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天,全國婦聯、衛生部等政府機構的官員和幼教專家共四十多人,一致通過了他所倡議的一個重要計劃——2049計劃。從那天起到2049年,程淮將組織跟蹤一百萬個兒童,讓他們一生下來就接受訓練,並且在三歲前開發他們的潛在能力。那年程淮44歲,顯然,到2049年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了,但是大家還是很信任地把這件事交給了他。
在2049 開始一個月後,一個七個月大,叫宋遙的北京小男孩加入了進來。
宋遙的家長:最早買過一本書,叫什麼《同步成長》,那時候我們孩子幾個月,四個月吧,我就説,喲,程淮在哪兒呢,我要能找到他就好了,突然一天,買了一本雜誌,然後那上邊寫著他辦2049計劃,然後我們就趕緊找去了。
程淮:第一次的時候就發現他的運動能力和其他能力相比,就是比較,怎麼講,就是他的運動能力和他其他的能力相比較相對比較落後,而且我當時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有腦癱,因為他快八個月了,坐都坐不起來,所以當時跟家長這樣説的時候,他兩個家長眼淚都流出來了。
程淮讓宋遙媽媽先推著他爬,讓他靠沙發坐著,後來再靠墻站立。慢慢地,宋遙的運動能力有了一些提高。
宋遙的家長:有一天早起,因為每天醒來我一拉,他一抓我兩隻手,他坐起來,那天我給他手,他就右手抓不住了,後來我就懷疑,這手是不是崴了,還是怎麼擰著了,後來我就特別著急,當時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我們就立刻讓他到醫院去做檢查。
結果就到協和醫院做了CT發現腦部有腫塊,但是是什麼,不知道,所以又請到了神經外科的專科醫院,天壇醫院進行會診,又做了核磁共振,認為有可能就是血管瘤。
3月17號在天壇醫院做開顱手術,後來做手術的那位,那個教授也説吧,他這種病開顱就是説怕影響他語言的發育,那個行走的動作什麼的,因為他動手術的位置離那個語言中樞特別近,所以説怕留了後遺症,我當時特別害怕,我説,哎喲當時我心情真的是特別的難受,後來動手術前吧,讓我簽了好幾次,我手就都哆嗦,簽不了,害怕。
程淮能夠從孩子手部運動能力來發現腦部的病變並非偶然,16年前,他28歲時,曾經是一個兒科醫生。1982年他從安徽蚌埠醫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淮南一家醫院的兒科工作。程淮勤學好問,經常到隔壁向神經科主任請教問題。主任喜歡程淮,把自己行醫多年的秘訣傳授給他。比如把聽診器放在小孩的眼球上,可以聽到心血管有沒有雜音。程淮在這家醫院工作了四年,掌握了一些給小孩看病的竅門。就在宋遙媽媽六神無主的時候,程淮趕到醫院來了。
宋遙的媽媽:後來程淮教授説,他説你不用擔心,美國有一個孩子動手術,腦子切了三分之一以後,經過訓練還能跟正常孩子一樣,他説你們那光動手術把那個瘤子取出來以後,應該沒問題,經過訓練,我當時我就有點信心了。
後來做完手術還挺成功的,他還恢復得特別好,做完手術第二天,他就自己想要在床上想要爬了,那個手就明顯有點會動的意思了。
所有這個事情以後呢,有些人,有些專家也認為,就是説這種跟蹤指導,就能夠及早地發現孩子一些問題。
1954年,程淮出生在安徽蚌埠一個普通的幹部家庭,5歲時他隨父母遷往淮南。程淮從小喜歡讀書,上高中時,經常去學校圖書館閱讀。有一次,他偶然翻到一本當時蘇聯的心理學教材,從此體會到了心理學的奇妙。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程淮考入蚌埠醫學院醫學系。大學5年,他堅持閱讀有關心理學的書籍。工作4他年後,他改變職業,調入淮北工業大學醫學院教書。
程淮:如果我一輩子做一個醫生,那我可能可以為幾萬個人看好病,或者解除他們精神,或者肉體上的痛苦,僅此而已,所以那時候,我就是放下了聽診器,拿起了教鞭,又到了醫學院校做了一名醫學的,生理學的教師,也就是讓更多的醫學生,成為醫生,能給人看更多的病。
由於有兒科醫生的背景,程淮對兒童心理學産生了興趣。
程淮:當時呢,也是在一個心理學會給幾萬個孩子建立過心理檔案,到中小學、幼兒園,給他們做了心裏測量。就是發現呢,就是中小學生許多問題,他往往是在幼兒園産生的,而幼兒階段所産生的一些問題呢就是説是在0到3歲。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一些高校之間開始互派訪問學者,共同研究一些課題,程淮就是在這個時候作為兒童心理研究的活躍分子被派到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研究所工作的。
程淮的同事:當時我的印象就是這個人他很默默無聞的,當時性格有點內向,但是對學術有一種非常高的熱情,有一種內在的追求,我看他的論文覺得,在訪問學者當中,像他這樣創造性的人不多。確實因為他提出自己的一些新的觀點,從那個時候就很大膽地提出一些新的,學科建設方面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