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偉1929年出生在浙江寧波的一個醫生家庭,父親陳寶珍最早在一家英國教會辦的醫院裏當學徒。
1842年,清政府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開放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通商口岸。
採訪天一閣館長鄔向東:當時第一個來寧波設置領事館的是英國人,接著是美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荷蘭都來設領,那麼整個寧波的航運權,官稅都被他們控制了,在控制這些經濟命脈的同時,外國人也把他們的文化傳入寧波,&&的就是傳教士,首先他們在寧波建立了教堂,同時建立了教會學校,還有好多教會辦的醫院,比如説,在這個地方寧波的華美醫院,這是寧波第一家外國人開的醫院。
創辦于1843年11月的華美醫院不但是寧波第一家教會醫院,也是最早傳入中國的西醫醫院。1922年7月,陳中偉的父親陳寶珍,在右營巷創辦了寧波城裏的第五家醫院“保真醫院”。陳中偉的母親開始做醫院的護士,後來做藥劑師。陳中偉從出生到18歲,就在醫院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就受到醫學知識的熏陶。
採訪陳中偉:從小就接觸了顯微鏡了,那時候寧波有鼠疫,就是二號病。我不懂啊,我很小呀,那麼就在病人當中躥來躥去,也亂來。那麼我姐姐就説,有好多細菌啊,你要當心啊,得了以後就上吐下瀉,她就拿一點病人拉出來的東西放在玻璃片上讓我看。我從顯微鏡底下一看,唉喲是啊,這個霍亂桿菌,有一點像香腸一樣,但是有幾根長毛,會動,那是知道了,這個不能碰,也知道什麼叫細菌,對於這個顯微鏡特別好感,不但我看到了一個外面的世界,微觀世界人家看不到。唉,我能看到,你打麻雀,把皮撥了,裏面撥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肝臟在哪兒,心臟在哪兒,都很好的,跟人都是大概也差不多,胸部打開,一個大一點,一個小一點,所以這個對我來講,就是從小就接觸了比較解剖學。
就在病人離開手術室不到4小時,傳來意外的消息,剛接上去的手腫起來了!
採訪陳中偉:看著看著,這個手就腫起來了,看著他手第二天就腫得很厲害,像饅頭一樣。
採訪尹惠珠:那個血管都壓迫了,我也很緊張,我説哎呀這個事情,糟糕,糟糕,我愛人要吃不消了。
採訪陳中偉:趕快就由上海市衛生局出面,我們醫院要跟衛生局的領導彙報,就請了全市的有關的專家來會診,那麼最有權威的醫生就是屠開元、徐印坎,他們做過狗腿的實驗呀。
採訪徐印坎:腫得沒有辦法了,那怎麼辦呀,把它切幾個口子,讓腫地那個水呀出來,否則腫腫腫,那個血管堵上了,不通啊,也失敗了。
採訪陳中偉:噢,這個經驗太寶貴了,那麼就切手背吧,一切開,噗一下,皮下組織的這個肉都鼓出來了,像氣泡一樣的吹出來,裏頭壓力很高。
採訪尹惠珠:每天就是希望他快點好啊,有什麼消息呀每天,到最後他説,有點穩住了,那時候我們非常非常高興。
斷手再植的成功,改變了青年工人王存柏的命運。同時也開始改寫中國和世界的骨外科的歷史。以後的幾年中,斷肢再植與人工合成胰島素、一萬二千噸水壓機這三項主要成果,成了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力量的重要事件。
1964年9月,在羅馬召開的第20屆國際外科學會大會上,首例斷肢再植成功,得到了國際醫學界的公認。
從接活世界上第一隻斷手到現在,陳中偉和他的同事共接活2619隻斷肢或斷指。創造了“斷截與再植”、“足趾移植”、“大塊肌肉游離移植”、“腓骨移植”等6項世界第一。但是讓陳中偉終身難忘的,是他1957年做的一例失敗的手術。
採訪陳中偉:骨髓炎的病人,十幾年了,大腿常流膿,臀部啊有好幾個流膿的洞,拍了片子看呢有死骨,骨頭有死掉的一塊,那麼希望我幫他做手術,能夠死骨拿掉,當時經驗不多,但是我還是想把它拿掉,開刀了以後,這個腳就抬不起來了,那麼再仔細一查,發現坐骨神經被切斷了,這個切在哪,到底切掉多長,還是切除了也搞不清楚,雖然想把病人治好,但是做了壞事,我就跟病人講,我説,雖然我是想把你病治好,但是很抱歉,不曉得怎麼樣給你這個神經碰壞了,心裏很難受了。也覺得很對不起他,但是這樣的一個教訓有的時候也是比成功的經驗更寶貴,可以學一輩子的,記住一輩子。
1996年9月19日上午,陳中偉教授又在做一例不尋常的手術。這是他與上海交大胡天培教授合作,進行世界首例“再造手指控制電子假手”的新課題。
19歲的湖南姑娘陽東華,93年在深圳打工時不幸被軋掉右手,陳教授為她的斷臂再造一個手指,來控制胡天培教授為她設計安裝的三維電子假手。手術成功後,他們又聯名將陽東華推薦到石家莊華醫醫學院……
在陳教授從醫的50年當中,他相繼創造了六個世界第一的成就,從接活世界上第一支斷手開始到今天,已經過去38年了,現在斷肢再植手術已經不再是外科領域的難題,他基本上已經普及到了各省市級的綜合醫院,而且更先進的智慧化的電子假肢已開始進入了重建外科領域,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會有更新、更好的技術,為讓更多的病患擺脫他們所面臨的困境。(CCTV-10《人物》欄目供稿)
陳中偉簡歷:
浙江寧波人,骨科專家,1954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醫療係。畢業後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工作,曾任該院骨科主任,副院長。1984年調入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任骨科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部)、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顯微重建外科學會執行委員(1984-88年曾任該學會主席)。國際顯微外科學會創始委員、國際外科學會中國委員會理事、12個國際著名醫學中心的客座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學科(臨床醫學)評議組成員、衛生部醫學科學顯微外科副主任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原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醫學院) 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科研組副組長)、原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醫學院) 附屬中山醫院外科教研室主任、骨科教授、博士生導師;《Microsurgery》、《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外科雜誌》、《中華骨科雜誌》、《中華顯微外科雜誌》、《上海醫學》編委。
陳中偉教授長期從事骨科、斷肢再植和顯微外科的實驗研究、臨床及教學工作。1963年首創世界首例斷手臂再植成功,1978年又獲斷指再植成功。在國際上首創了“斷手再植和斷指再植”等六項新技術。1996年他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手臂殘端再造指控制的電子假手研究”通過國家鑒定,為國際首創,在Internet向全世界公佈。由於他在斷肢再植與顯微外科領域的突出貢獻,1963年獲衛生部記大功一次,1981年獲國務院國家科學大獎,1994年被求是基金和李鵬總理授予傑出科學家獎,在國際上更被稱為“再植之父”。已發表論文100余篇,論著7本。1984年以來共培養博士生5名,碩士生5名。目前正在培養的博士生有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