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技人生

蔣錫夔:半個世紀科學夢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3日 14:15


  蔣錫夔的為人

  蔣錫夔院士説:“對於善惡,我有一個幾十年未變的操作概念:客觀地説,絕對無私的人是極少的,一般人都有私心和個人的願望。但好人不因自己私利而損害集體或他人的利益,這是對一個好人的最起碼的要求。一個更好的人還會積極主動地做有利於集體和他人的事。”

  “還有,我一生品性寬厚,能先看到別人的優點,這數十年的人際關係也大大支持了我的科研工作。”這是蔣院士總結半個世紀的科研工作中,取得的又一條經驗。

  從上世紀70年代初就與蔣錫夔合作的計國楨説,他從沒有和蔣老吵過嘴。蔣院士做人以德為本,在怎樣做人方面以身作則,使課題組的人終身受益。

  “如果我們把理想也看作為一種夢,那麼,我的一生,從幼到老,就是一個夢的追求。”

  2002年,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的蔣錫夔院士帶領的課題組,以一項名為“物理有機化學前沿領域兩個重要方面———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的研究”,獲得了連續多年空缺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摘得了中國基礎科研的這一桂冠

  他的項目獲獎,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也為所有的科技界人士爭回了面子

  200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産生,重新讓人們關注起蔣錫夔院士的“夢”。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的蔣錫夔院士帶領的課題組,以一項名為“物理有機化學前沿領域兩個重要方面———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的研究”,獲得了連續多年空缺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物以稀為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近年來一直空缺。從1991年至今的12年中,總共只有3個項目獲此殊榮。在2002年度的評獎之前,已經連續空缺了三屆。

  國家自然科學獎的前身為1955年國務院設立的“中國科學院獎金”。以前是每兩年評選一次,199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頒布之後,改為每年評審一次。這一獎項以其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在我國科學界具有崇高的地位,它反映的是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早在1997年就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的科學家進行過調查,當時沒有一位科學家認為評審過嚴,一等獎減少了只能説明我國基礎研究水平下降了。

  國家自然科學獎的空缺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最近幾年,每次頒獎後,人們紛紛撰文,表達出對我國科技的基礎研究薄弱狀況的憂慮,呼籲國家加大對科技尤其是基礎科研的投入力度。

  蔣錫夔院士在2002年度獲得中國基礎科研的這一最高榮譽,不只是他和課題組的榮譽,也不光是其所在單位的光榮,甚至可以説為所有的科技界人士爭回了面子。

  專家們對蔣錫夔院士獲獎項目的評審意見是:該項研究具有重要的原始創新性及科學意義,對物理有機化學和相關學科有重要推動意義,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重視,屬國際領先水平。

  科技部副部長、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秘書長程津培院士介紹説,這個項目是經層層嚴格把關後評出的,是眾望所歸的結果。

  如果説科學是一個大圖書館,我們的研究不過是其中兩片紙

  蔣院士他們獲獎的消息傳出後,解釋這個項目的內容、意義成為擺在蔣院士和課題組面前的一道新的難題。

  上海市科委的負責人給研究所打電話,請他們用最通俗的話解釋一下這個項目的內容,好向市長做彙報。可所長費了半天勁,也沒向領導説清楚。

  國家獎勵工作辦公室給蔣院士他們提了幾個基本問題,請他們做個文字稿,給採訪的記者做參考。可是,這份書面採訪的回答中,光公式和圖表就是十幾個,更別説名詞和術語了。記者們看了,都説“如對天書”、“基本沒看懂”。

  最後還得蔣院士親自出面做解釋。他77歲高齡,心臟和頸椎都不好,還是硬撐著講了兩三個小時。

  宇宙産生於大爆炸,産生了水和小的有機分子。有機分子和水不親和,有自己相互聚集的傾向,這是細胞形成的必要條件,從而導致了生命的出現。蔣老比喻説,就像油跟水,放到玻璃容器中,油一層水一層,誰都看得見。而他們的工作,是從微觀的角度,在大分子層面,研究油和水是如何分開的,具體的條件是怎樣的。可以説,是用一種新的概念來解釋細胞生成的最基本原理。

  “如果説科學是一個大圖書館,我們的研究不過是其中兩片紙。”蔣老説,他們的研究也像一塊園地的小花,雖然只是幾朵,那香味傳遍了整個有機化學界。因為它很重要,直接關係到生命的形成以及很多疾病的産生,將來很有可能由此産生很多新的藥物,或者弄明白中藥是如何起到治療作用的。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複雜而可怕的疾病,其罪魁禍首是膽固醇酯和甘油三酯,經過實驗,他們發現粥樣硬化斑塊的組成物有一個共同的可測量的內在特徵,是各組成成分的共簇集傾向性形成了斑塊。

  如果有一天能找到一種有效的無毒解簇劑,能被不斷引入靠近心臟的血液中,就可能成為防止甚至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另一方面,通過研究古老中藥的成分是否有解簇作用,也許就能找到一些沒被發現的東西。也可以用解簇集的概念研究癌細胞的表面結構,從而設計抗癌新藥。這些是蔣老對他們的研究成果在應用上的展望。

  儘管作了解釋,仍有人沒有完全聽明白,蔣院士為難地説:沒辦法了,我絞盡腦汁也就想出了這麼多。

  從不過問家中柴米油鹽的科學家,堅持基礎研究不能憐惜穿衣吃飯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栗原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