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技人生

  在舊中國,對於從小就夢想建個大發電廠的王希季來説,如果沒有在海外留學的經歷,想建個大電廠幾乎不可能,因此王希季總愛開玩笑説,我去美國重要是去鍍金,為了回來有個留學的地位,否則總覺得土生土長的老沒學問。碩士還沒畢業,就有待遇優厚的公司向王希季發出了邀請。拿到學位後,王希季準備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但就在這個時候,《紐約時報》上刊登的兩張照片徹底改變了他的計劃。一張是南京路上的好八連,另一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王希季:這兩張照片是對我有影響的,因為那個時候我出去,還沒有解放,然後解放了,然後中國統一了。實際上在我出生到那時,中國從來沒有統一過,要麼是軍閥,軍閥還打內戰,要麼就是日本鬼子侵略,也是支離破碎,哪一年中國能統一啊!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國外的影響是歷史性的。對我們個人意味著什麼呢?統一就需要建設,所以我們回來了,我們這個願望有可能會實現。

  在克利弗蘭總統號商船上,歸心似箭的王希季和同船回國的留學生們一起在船上度過了近一個月的愉快時光。他們眼前是波濤翻滾的遼闊海面,面對的是志同道合的優秀學子,耳畔是意氣風發的豪言壯語,這些年輕的學子憧憬著能早日回國一展身手。在他們高亢嘹亮的歌聲中,王希季發現了他西南聯大的老師華羅庚教授,這位放棄了在美終身教授職位和萬元年薪的數學家,得知新中國成立後便舉家回國。回國後,一心想投身能源工業建設的王希季打算當一段時間的老師之後再作打算,於是他來到了大連工學院,擔任動力工程專業的老師,由於教學成績突出,他很快就被提升為動力工程教研室主任和機械、造船係工會主席。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大連工學院的時候,您曾經主持了一個教學質量檢查的座談會,針對的是蘇聯專家教學中的教條主義,當時很少有人置疑蘇聯老大哥的,您當時為什麼,敢向權威挑戰呢?

  王希季:因為我是西南聯大學生,我覺得那個時候就要有個叫做教學改革,專業性非常強,而且把大學畢業生就叫做工程師,實際上蘇聯的大學畢業生就叫工程師,我認為大學畢業生不夠資格做工程師,大學只是學習基礎,要做工程師,要到那邊經過在職的再培訓,然後自己再努力,然後才能成為工程師。

  主持人:可是在那樣一個年代,您在批評他們教條主義的同時,您就不怕自己成為攻擊的對象嗎?

  王希季:那個時候贊成我的人還是不少的。

  主持人:所以這件事後來還引發了《光明日報》的一篇題為《克服教學上主觀主義的反思》文章。

  王希季:反正在那個時候,還喜歡發表意見。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您在工作當中常常是非常有個性,堅持己見的。據説有的時候,實驗出錯或者失敗的時候,如果查不出失敗或者出錯的原因,即使上級讓您寫檢討,您也是堅決不寫的,而且像這樣類似的事情還蠻多的。

  王希季:也不太多,反正我認為小平同志講的實事求是嘛,科學態度就要實事求是,你不能好像跟著某種風氣走。

  主持人:但是我跟您接觸,覺得您是非常隨和的一個人,但是您的這種行為,應該説是個性也好,是蠻堅持的,您就不怕人家説你下級不服從上級嗎?

  王希季:那是常常的。我是聲明的,我説科學技術上的事情,只服從客觀的規律,不服從什麼上下級。

  主持人:那您有沒有因為這樣堅持己見,給您帶來一些生活的不便,甚至是遭到處分?

  王希季:是要處分我,但是最後我拿出來東西,是我有理,他就沒辦法處分。但沒辦法處分,他又不收回,因此黨委他要代替我,我是不同意,那麼後來不了了之,黨委去做檢討,那我就算了,這也難怪,他要下臺,那也就算了,最後他接受我的意見,我也就算了,反正技術上解決問題,也就算了。

  主持人:我看到您的一份幹部審核表,除了寫了您一大堆的優點以外,有這麼一個缺點,它是這麼寫的,就是説,有時比較固執,別人感到不好商量工作,您同意這個觀點嗎?

  王希季:不同意。跟我做事很容易商量,如果是工作的話,很容易商量。不合乎客觀規律,我是堅持的,那麼甚至有些我覺得不應該做的,你一定要我做,那我是很清楚地跟你提出來,我不做。

  主持人:當您提出要在返回式衛星上來實驗一種新型的國産彩色膠片時,當時由於風險太大,很多人都反對,但您認為彩色膠片比黑白膠片獲得的信息量更大,所以堅持要上彩色照片,當然這種堅持,最後證明它肯定是對的,可是當時,其實很多人替您捏了把汗,因為這畢竟是要對國家負責任的。

  王希季:很大的矛盾是在哪?我要多上彩色膠片,他們説少上,先試一試。他們的意見也是好意,但是我是總設計師,所以我決定不僅是上,還要多上,這個決定使他們感覺到相當意外。

  主持人:這個決定它的冒險程度大不大?

  王希季:有把握,既然有把握上了,這種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那不就可以了嗎?所以我決定了之後,我也做了解釋,但是大家是不是接受,不管怎麼樣,大家還是照我這個決定做。

  在“長征一號”火箭升空五年後,王希季負責設計的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尖兵一號”發射成功,並於三天后準時返回預定地點。在當時,即便是被譽為“空間大國”的美國也曾經一連12顆衛星回收失敗。因此王希季提出的這個返回式衛星設計方案,三十多年來一直是我國返回式衛星系列的基本方案。

  主持人:您是我國最早研究載人航天技術的專家,應該説一直非常關注空間技術問題,您曾經斷言天對中國人是有份的,為什麼説是太空中國有份呢?

  王希季:就是説現在在美國這些國家,它們的概念已經把太空變成它的疆域中間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上邊建立很多的,我把它叫做空間基礎設施。有通信的衛星、氣象的衛星、對地觀測的資源衛星,還有導航衛星。這些東西呢,都可以叫做空間的基礎設施,它就像我們的高速公路、鐵路一樣,至於它建在天上,就表示它在天上有主權,因此它就佔領了,等於它國家的主權擴大到太空,對這個意識,我們國家還不太強烈。所以應該搶佔天,所以我們曾經有一個報告,建議把開發天疆,把天當做我們國家疆域的一個部分,作為一個國策。我們有這個建議,如果這個建議能被採納,那會給我們全國人民帶來非常大的利益,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有這個力量去佔領天。

  主持人:世界上最早提出火箭運動公式的是齊奧爾科夫斯基,那麼他曾預言,地球是人類理想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那麼您非常欣賞他説的這句話。

  王希季:發展航天實際上主要的是三個目的。一個目的就是,了解宇宙,探測宇宙,認識宇宙,反過來認識地球,同時認識人類自己。那麼第二個目的就是,開發利用這個資源,造福於人類。三個目的就是,擴大人類的生存空間,人類的生存空間跟歷史上看,是一直在擴大。從陸地擴大到海洋,海洋擴大到大氣層,大氣層擴大到太空。

  主持人:您覺得將來我們人類有一天,是不是也能在太空中生活呢?

  王希季:將來人類很可能會在某個星球上,例如月球,例如火星上邊建立人類生存的空間。因為地球從齊奧爾科夫斯基看來,還是太小。那個阿姆斯特朗,他到了月球的時候,他跨了第一步的時候,他説了一句話,很有意義。他説,對我來講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講是一大步,他説的一大步就是説,人類的生活空間擴展到月球的這麼一步,但這個還要過若干年才能辦到,但歷史是這樣發展的。

<<上一頁
第4頁
(編輯:栗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