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節目內容

  劉東生在認識和運用地質沉積物了解全球性環境變化方面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就,被稱為是中國黃土序列的古環境研究之父。通過50多年的研究,他清楚地證明了黃土為環境變化提供了一個完整而準確的大陸記錄,黃土已被廣泛地認為是古環境信息的三種可靠來源之一。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中國站到了世界的前列。

  主持人:您能不能給我們比較通俗地講一講,您所從事的這個領域的研究呢?

  劉東生:黃土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比如説我們最近這些年大家也常講,沙塵暴。在1980年4月20日在北京有一次很大的沙塵暴,那一次的沙塵暴只是在北京普遍地沉下來0.01毫米厚。那一次的沙塵暴如果一年有十次這樣的沙塵暴的話,就是0.1毫米。如果是兩百萬年呢,就是兩百米 。

  主持人:也就是説您可以透過兩百米,看到我們過去兩百萬年的歷史。

  劉東生:所以黃土本身這二百五十萬年以來,二百多米厚,實際上是代表很多次的有沙塵暴的天氣,和沒有沙塵暴的天氣。

  主持人: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您是做通過黃土來研究古氣候 、古代氣象。但是實際上您做這個比喻一下子就把它跟今天聯絡起來。

  劉東生:所以我就説,有的人認為你這個工作好像和現在比較遠,但實際不然。比方説經常説是今天的生活呢,要和歷史來比較。為什麼和歷史比較呢?就是我們今天和歷史比較,才知道我們今天處在一個什麼位置,而也是如何看到未來,怎麼樣看到未來。所以過去 現在 未來,這也是我們就是黃土研究,或者説地質研究的一個主要的因素。

  以往,人類獲得古環境信息的渠道只有兩種。一是深海沉積物,二是極地冰核。劉東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第三種可靠來源,那就是黃土。這是對全人類的貢獻。而劉東生最早與地質結緣,則是出自於一種非常樸素的愛國心。1917年11月22日,劉東生出生於遼寧瀋陽,父親是一位鐵路站長,親眼目睹了皇姑屯事件的全過程。在瀋陽的這段生活,讓劉東生對於什麼是亡國奴,有了最深刻的感受。

  劉東生:我小的時候在東北,在瀋陽,我學校旁邊就是一個日本學校。當時那個日本學校裏邊,那個日本那時候服兵役的那些人,雖然是商人他當時是服兵役的。廝殺的那種練刺殺的聲音,在我耳朵裏頭,所以我小學的時候我懂得了愛國。到了我中學時代,我在天津在南開中學。那個時候學校裏頭的活動很多,課外的活動。所以我懂得了就是從我個人來説,我是一個好奇自然,對大自然好奇、探索和發現這樣子一個類型的人。

  1938年,劉東生考入了西南聯大,子承父業,他最早選擇的專業是機械系。

  主持人: 我們回過頭來講,您的專業選擇實際上經過了很多的變化。最早學機械,後來又學了古生物,然後地質。

  劉東生:在1938年,正是抗日戰爭很重要的時刻。當時來説呢,我家裏人我父親他很喜歡我要學機械。但是我一到了昆明以後,一看昆明的大山非常漂亮,對我來説非常有吸引力。但是這個呢,還不能夠説服我的家裏人,説我從機械系轉到地質係。最關鍵的時刻呢,使得我下決心呢,是我的老師譚錫疇教授。當時在昆明附近有一個鐵礦被發現。這個鐵礦能不能開採?就請了我們西安聯大的教授譚錫疇教授去看。當時他去看的時候,就是山前看看,山後看看。當地人説太有點神了。轉一轉 ,山裏看一看,量一量 ,看一看。好了,他説沒問題可以開了。就是現在的雲南易門鐵礦,現在還在開採。

  主持人:現在還在開?這一眼看得非常準。

  劉東生:是啊。所以當時我説抗日戰爭時期,報效祖國最好的辦法,是能找到一個大礦。學礦就要學地質,所以後來我就決心學了地質。

  解放前,劉東生從事的是古脊椎動物的研究,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解放後,新中國百業待興,需要地質工作者參與到各項建設中去。劉東生也投身到了國民經濟建設恢復時期的工作中,而這時,中國的黃土研究還處於瓶頸階段。

  主持人:您是怎麼跟黃土結上緣了呢?

  劉東生:當時因為對黃土研究的人比較少。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普通大家看黃土常常是看到一片黃。雖然説是很厚,一二百米,當時就是一片黃,當時這裡面看不出什麼變化來。所以做地質工作也是最怕,如果説完全均勻一致看不出什麼變化來,當然這就很單調了。但是我覺得當時國家的需要,對我來説還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決心放棄了古生物的研究到了黃土的研究。

  1954年,劉東生參與了三門峽水庫的壩址及金、銅、鎳 礦的找礦工作,也就是在這項工作中,一次偶然的經歷,讓他發現了黃土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劉東生:有一天下雨以後晚上晴天了,大家出去走一走。我看到一個溝裏有幾排燈,一排一排的燈像個樓房似的,這樣的燈,非常奇怪是什麼事情。當然因為天黑了隔著一道溝,也不知道也沒有去。可是到第二天早晨,我就很好奇所以我去看看,到底這是怎麼回事。結果發現呢,這幾排燈,是從老鄉住的窯洞裏邊來的。

  這一看,他發現黃土地並不是只是一片黃。

  劉東生:每個窯洞的頂上,就像我們房子的天花板似的,全是一層很厚的紅的黏土。這幾層東西而且和黃土是間隔地出現,是什麼道理呢?所以有點就納悶了, 奇怪。這個時候碰到了土壤學家是朱顯謨院士,他説你看到的這個實際上不是什麼紅色土,而是黃土裏邊的紅的顏色的古土壤層,就是古代的土壤。

  主持人:也就是説不是那個隨風吹過來的黃沙,在那些年可能沒有太多的沙塵暴。

  劉東生:對了。

  主持人:您當時看到的這個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道理?

  劉東生:就是, 很可能。黃土來説,一般我們都認為是一種乾旱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而紅土,是一種濕潤的熱的天氣形成的。

  主持人:您當初看到的這種分層的紅土和黃土分層的情況之後,您當時的反應是什麼呢?

  劉東生:我當時感覺確實很高興。因為什麼?因為終於在一望無際上下全是黃的裏邊,我找到了一個線索,找到了一個可以深入解破這個謎的關鍵。

  主持人:為什麼別人經常看到這樣的窯洞,但是他們發現不了這裡的秘密,而您發現了?

  劉東生:做地質工作,就是剛才説到的我的老師,我頭一次到他那兒去的時候,他從美國剛回來,一九四幾年,帶了很大一部分偵探小説。説我們研究古生物就像偵探一樣,要在沒有,要破案了,要在沒有什麼線索的時候,要找到了隱藏著的線索,能夠把這個案破了,知道是怎麼回事。

  主持人:通過這個蛛絲馬跡來完整地再現過去的這段歷史。

  劉東生:所以我在會興鎮 看到古土壤的時候,我就用他説的這個教導來看。我説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

  主持人:用看偵探小説的方式,來看這些黃土。

  劉東生:這麼説吧,做科學工作當然就是需要我們不要放過任何細小的現象,而真正進入深入到它的實質上。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