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講人簡介:
梁小民,經濟學碩士,1994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學,北京商學院。現任國務院特邀監查員,國家價格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評委,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主要從事當代西方經濟學教學與研究,譯有《經濟學原理》(曼昆著)、《經濟學》(邁克爾?帕金著)等專著、譯著教科書50余種,著有《經濟學是什麼》、《小民讀書》、《小民談市場》、《小民説話》、《我説》、《我談》、《我看》、《黑板上的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縱橫談》、《宏觀經濟學縱橫談》、《書生議事》等。
內容簡介:
擁有豐富鹽鐵資源和處於政治、軍事要衝位置的山西,歷來就有經商的傳統。明清兩代,隨著戍邊的需要和經濟的發展,山西商人被歷史性地推到了商業發展的前臺,最終創造了長達五百年的商業傳奇。到清代,晉商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商幫,經營範圍包括鹽、鐵、茶葉、絲綢、糧油、木材、雜貨等等,五花八門,經營地域遍佈大江南北,遠至俄羅斯、蒙古等地。而在清代道光年間,票號的橫空出世更是將晉商推向了最輝煌的頂點。
經歷一百多年的發展,全國一共擁有的五十一家票號,其中有四十三家由晉商開辦,而票號的英文也被翻譯為shangxi bank,西方人還將票號稱做現代銀行的“鄉下祖父”,票號的影響之大可見一斑。而晉商的貢獻還不只如此,它還是世界上最早採用股份制的商業企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可以説,晉商能夠走向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於培養和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商業頭腦和知識儲備的人才。可是,晉商又是如何吸引人才的呢?票號裏那些幾近苛刻的制度,為什麼沒有把員工嚇跑,卻成全了山西人口口相傳的“有兒開商店,強過做知縣”的民間諺語呢?
據統計,清代知縣一年的全部收入是1045兩銀子,只和晉商一般票號的一名三厘身股的小夥計大體相當,難怪山西人不讀書,不做官,偏偏一心一意地要做買賣了。可以説,晉商創造的激勵機制確實成就了晉商。但是,激勵機制固然重要,卻不是萬能的。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怎樣才能讓激勵機制更好地發揮作用?晉商的成功到底還有什麼秘訣呢?
儘管晉商有著輝煌的歷史,但是隨著1914年日升昌票號的倒閉,標誌著晉商左右中國金融界一個世紀的歷史結束了,晉商也從一個龐大的商業王朝一步步走向最終的沒落。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摧毀了山西商人苦心經營百年的金融帝國?中國最富有、最顯赫的商幫從此一蹶不振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梁小民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破解晉商成敗之謎,敬請關注。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