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講座似的節目總有點讓人敬而遠之,可最近,有檔節目卻讓好多人聽得有滋有味。
從2005年4月起,《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系列節目在中央電視臺10套《百家講壇》陸續播出,一陣多年來未見的“紅學熱”在各地漸漸升溫。首播中午12:45分,重播次日淩晨00:10分,這絕對不是黃金時間,但儘管如此,23期“揭密《紅樓夢》”卻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並且,隨著這檔節目的熱播,以講壇內容為基礎改編的《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一書也屢屢登上暢銷書榜,這在古典文學研究類圖書中並不多見。不少“紅迷”都説,只有十幾年前播電視劇《紅樓夢》時才有這樣的情況。
這檔節目究竟何以吸引人,又何以掀起那麼大的爭議呢?
紅學成“秦學”,薄命女本是天家之後?
| |
這檔電視節目的主講人是作家劉心武。1977年11月,劉心武發表了短篇小説《班主任》,被視為“傷痕文學”的發軔之作,他也因之留名當代文學史。
1993年,劉心武逐步從寫作“轉行”,開始了紅學研究。和其他紅學研究者不同的是,他始終以人們印象中的配角──秦可卿為研究主體,“從對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紅樓夢》文本背後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權力之爭……我是把對秦可卿的研究當作一個突破口……去進入《紅樓夢》這座巍峨的宮殿,去欣賞裏面的壯觀景象……”他曾經這樣解釋自己的研究手法和意圖,同樣以作家身份進入紅學領域的王蒙開玩笑地稱之為“秦學”。“劉心武揭密《紅樓夢》”這檔“歷史脫口秀”,就是由劉心武本人通過電視熒幕向觀眾講述這十幾年來的研究結果。
秦可卿位列《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冊,但僅僅出現幾回就離奇病死,這讓不少研究者都疑竇叢生。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孫遜教授説,把秦可卿作為研究對象,這在學術界很早就已經有了。但是在不少人心目中,“寶黛”方是正角,秦可卿只是個姿色出眾、紅顏薄命的美女,而她卻偏偏成了劉心武研究體系的核心人物。
劉心武的研究結論更是有噱頭:秦可卿乃是康熙廢太子胤的女兒,而曹雪芹之所以沒有明寫,令其位列正十二釵卻早早退場,是出於政治環境的原因,把秦可卿人物原型的細節全都隱去了。
劉心武在節目中講到,在《紅樓夢》中,秦可卿是由養生堂抱養來的,出身低微,然而卻能進入賈府許配賈蓉,且賈母對她十分看重,這在勢利的大家族裏是反常的。他還舉例,曹雪芹一反常態地對秦可卿的閨房進行了誇張的設計,房中武則天、趙飛燕等人的舊物其實都是在暗喻她的出身。此外,書中秦可卿死後托夢王熙鳳,用一種高遠的眼光指點賈府日後的路途,這一點也説明她的位置是高於賈府的。
劉心武還舉出,薛寶釵的母親送12朵宮花給賈府,在古本的一首回前詩中曾暗示這宮中之花與秦可卿親近,説明她是宮中人。那具體是誰呢?秦可卿死後睡在了“壞了事的義忠親王老千歲所留下的棺材裏”,劉心武判斷這“老千歲”便是指康熙皇帝的廢太子胤,而秦便是胤的女兒,因為父親在宮闈鬥爭中失利,賈府的原型曹家就把這個公主收留下來。
在劉心武看來,《紅樓夢》中的其他人物如賈元春、妙玉等人也都是影射當時的政治人物,不少情節都有當時政治環境的影子。孫教授説,往常關於秦可卿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紅樓夢》新舊稿本中秦可卿死因的比照,即秦可卿是否因被侍女撞見與公公賈珍通姦而羞愧自殺;二是對於現有文本中人物藝術形象的分析。而劉心武把她説成了一位流落官宦之家的苦命公主,確實比較獨特,可能這也是吸引觀眾的原因之一。
劉心武:文人説書?
| |
“説到這兒,秦可卿的真實出身,也就是説,這個人物的生活原型已經呼之欲出了,是不是啊?眼看就要水落石出了。但是請你保留一點耐心,事情也不那麼簡單,我將在下一講裏面,進一步地去告訴你,秦可卿的真實出身是什麼。”
深藍色的背景墻前,一位花甲老人,正站在講臺前娓娓道來。在每一集的節目最後,劉心武都會賣些類似的關子,吊起觀眾們的胃口,就像評書的結尾“且聽下回分解”。不少觀眾都説,看這“揭秘”過程就像在看偵探推理小説一樣有趣。
| |
《百家講壇》的製片人萬衛告訴記者,當初《百家講壇》與中國文學館辦過一個“紅樓六家談”的專題活動,中國文學館方面推薦了蔡義江、呂啟祥等六位紅學研究者,劉心武當時也在其中。萬衛聽完六堂講座後,就決定把劉心武請到《百家講壇》來做節目,“關於‘寶黛’的講座我們也開過,而劉心武的‘秦學’很獨到,而且劉心武的表達方式很好,很平民化,娓娓道來,可能是他做過中學教師的關係,表述得很生動。”萬衛一提出,劉心武就答應下來了。
劉心武的確是個會講故事的人,他的平民化的解釋和文化人氣質,確實把一本鴻篇巨著講解得深入淺出。雖然也有點像説書,卻沒有書場裏的市井氣,生動有趣的同時不乏縝密的邏輯推斷。
萬衛説,劉心武是位非常平民化的學者,沒有架子。由於他是自學成才,總是喜歡自嘲沒有文憑、沒有學歷。一次和幾位專家一起吃飯,劉心武只管自己叫中學老師,而不是什麼專家。
同時,劉心武的個性也比較強,他要堅持做的事,萬衛他們也攔不住。錄製“揭密《紅樓夢》”節目時,劉心武的身體其實一直不好,每期要錄3個小時,他往往都力不從心,顯得非常疲憊。萬衛説,觀眾如果看得仔細的話,就能發現有幾期劉心武的狀態都不是很好,很累,有幾期節目錄完後,他連話都説不動。
歷史“脫口秀”
“百家講壇”可以説是一檔慢熱的節目,通過物色合適的“説書人”,以及電視特有的技術和表現手法,漸漸地吸引了一批喜歡通俗歷史的觀眾。除了劉心武説紅樓外,去年播出的《清十二帝疑案》看客也不少。在“普及”了清史知識後,節目組認為《劉心武揭密<紅樓夢>》正好是有康雍乾三代的歷史背景,所以很合適。
萬衛説,幾個系列講座都進行了一些包裝設計,而“揭秘《紅樓夢》”系列是包裝得最出色的。《劉心武揭密<紅樓夢>》這檔節目在音樂、動畫、串詞等細節上下了不少功夫。節目組找來了與人物形象很貼近的畫像,使講座中所涉及的情節栩栩如生;不同的人物出場就會運用不同的音樂,有觀眾對“妙玉”出場音樂印象深刻,悲情中含著哀怨,大氣悲涼,惹人同情,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命運。而在串詞上,鋪設層層懸念,一環緊扣一環。萬衛説,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看節目的觀眾感覺像在情節緊張的電視劇一樣。
“不少觀眾告訴我們,原來《紅樓夢》還可以這樣解讀,而且我們的懸念也一直牽引著觀眾進入節目中,這對於紅樓夢的普及是大有好處的。”萬衛對於這類知識類節目能有不俗的收視率表現得十分高興。
清宮戲始終是一個討好的題材,總能演繹一齣又一齣的故事,從《環珠格格》到《孝莊秘史》,從《宰相劉羅鍋》到《鐵齒銅牙紀曉嵐》,無論是煽情的胡編亂造,還是基於暢銷小説的改編,都因暗合了觀眾對深宮裏的權利爭鬥、秘聞傳奇的偏好而紅火,而劉心武的“秦學”恰恰拽住了通俗歷史最大的兩個賣點:女人和權利。
不少紅學專家對於《劉心武揭密<紅樓夢>》表述的觀點都提出了質疑。孫遜教授認為,劉心武的“發現”缺乏有力的證據,類似猜謎,普及紅學知識是好事,但就怕是誤導了觀眾。對此,製作方解釋道,《百家講壇》並不是一個對學術成果的評價體系,但在邀請嘉賓時也有著嚴格的規定與制度。“劉心武的講稿也是經過多次傳閱的,我們覺得他的邏輯、分析都沒有問題,而且能夠很清晰地表達出他自己的觀點,”萬衛一再強調,這個欄目在於普及,而不是展示學術成果的舞臺。中央電視臺是一個非常大眾的平臺,10套的節目也是這樣,目的是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源自新聞晨報
責編: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