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7日 06:59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除非出現奇蹟,否則,充滿傳奇色彩的以色列總理沙龍,已不可能像上個月那樣只是在醫院小住即重返政壇了。醫院方面已對媒體表示,沙龍的大腦因中風及大面積出血而遭到永久性破壞,並認為沙龍可能從此不再能工作。這無異於宣佈了沙龍政治生命的完結和以色列“後沙龍時代”的來臨。
沙龍的健康牽動着世人的神經。沙龍曾戲言,其健康是以色列的國家機密。現在,秘密已成了公開的現實,但秘密之所以成為秘密的原因依然存在。
剛剛過去的2005年,是年逾古稀的沙龍再度青史留名的一年,只是他不再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屠夫”,也不是擅闖聖殿山的“挑釁者”,而成了推動巴以和平的“勇敢者”。沒有他,加沙這塊被以色列佔領了38年的土地重回巴勒斯坦人手中依然是遙遠的夢。也正是這一勇敢者的舉動,引發了以色列政壇的地震,沙龍毅然離開他曾擔任主席等要職的利庫德集團,創建前進黨,自信地投入定於3月舉行的以色列大選。
在充滿苦難和血腥的巴以紛爭中,和平往往意味着血的代價。以色列前總理拉賓的犧牲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人認為,與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拉賓相比,沙龍放棄加沙之舉,不比拉賓所做的讓步小,因而危險也更大。沙龍敢採取“勇敢者”舉動,並不因其年事已高不懼死亡,而源於自信:他擁有以色列其他政治家所沒有的“獨特”政治資本。
沙龍的一生可以説是濃縮了的以色列史。沙龍參加了以色列對阿拉伯人的五次戰爭,並屢次扭轉戰局、建立奇功。在這點上,他是不少以色列人心目中的英雄。正是因為這一無人企及的政治資本,他敢於置以色列內部的激烈反對於不顧,把加沙交給巴勒斯坦人,而不用擔心“叛徒”的罵名。也正是他的這一政治資本可以解釋,為什麼既缺乏明確政治綱領、也沒有健全組織機構的前進黨組建伊始,就凝聚起相當人氣。可以説,在一定程度上,3月的以色列大選本該是沙龍個人的“魅力秀”。
沒有了沙龍,以色列會選出新的領導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這個人是誰,他都很難有沙龍這樣的個人魅力了。如果説在這點上確定無疑,懸念則出在新領導人可能採取的政策上。一方面,因為感召力的降低,在事關巴以局勢的政治決策上,他可能不會像沙龍那樣果斷,會趨於保守;另一方面,在對哈馬斯等組織的打擊報復上,因為沒有沙龍那樣可以讓步的資本,他可能比沙龍的態度更激烈。
沙龍曾放言,“等着瞧吧,遲早是我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以色列撤離加沙可以視為沙龍對這一諾言的一步實踐,這一踐言之舉也為沙龍贏得了不少讚譽。當人們還在期待着沙龍“莫把起點當終點”,進一步為中東和平努力時,他的政治生命卻因健康原因走到了終點。對沙龍個人來説,這當然是一大憾事,對未來的巴以局勢而言,則平添了許多變數。
但也有學者指出,巴以關係實質上是一種互動關係。由於時間關係,定於1月25日舉行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的結果甚至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以色列人對下一任總理的選擇。如果巴從此走向穩定,則證明沙龍的單方面撤離取得了積極效應,那麼,即使沒有了沙龍,其創立的前進黨也一樣可能贏得選舉。如果巴選舉中極端勢力大勝,仍維持武裝,維持第二個權力中心,出現讓以色列人擔心的局面,那麼,以色列選民就會把票投給一位更強調安全、更強硬的領導人。
兩場大選在即,少了沙龍的個人影響,多了幾分環環相扣的懸念。
《人民日報》 (2006年01月07日 第三版)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