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9日 09:58 來源:
參編消息:
美國《紐約時報》6日文章:歐洲利用高科技防洪。
1953年,一個寒冷的冬夜,狂風暴雨摧毀了破舊的堤壩護岸,荷蘭遭到了可怕的打擊。
洪水淹死了近2000人,迫使7萬人背井離鄉。冰冷的洪水將鄉村農莊變成了漂浮着死牛的湖泊。最終有4000多座建築物在暴雨洪水中倒塌。
荷蘭人認識到,這場災難原本會更加慘重,因為荷蘭有一半國土,包括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都在海平面以下。然而在這場災難過後,荷蘭人發誓決不讓這種災難重演。
因此在1/4個世紀內,荷蘭耗資大約80億美元,設立了一道極其先進的海岸防禦體系,它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海防工程之一,能夠抵禦萬年一遇的風暴洪災。
很多歷史上長期飽受洪災之苦的低窪城市和國家已經將科技和決心變成了預防災難的辦法,荷蘭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美國專家説,外國的工程值得研究,以便從中得到啟示,探索在“卡特裏娜”颶風帶來的洪災成為歷史之後應該如何重建新奧爾良。
美國也在創新。加利福尼亞州正在對“智慧”防洪堤進行試驗,這種大堤具有用電子傳感器構成的神經系統,一旦大堤出現問題可能決口,就會發出警報,使工作人員有時間進行緊急搶修。儘管科學家們對阻擋破壞力的技術力量大為讚許,不過他們也指出防洪不僅是工程師們的職責,也是大自然的任務。早在人們建造防洪堤壩之前,堰洲島就一直髮揮着阻擋危險風暴潮的作用。當然,這些島嶼往往成為海岸開發的犧牲品。
麻省理工學院環境工程師拉斐爾 布拉斯説:“你永遠控制不了大自然。最好的辦法是了解大自然的規律,使大自然造福我們。”
在人類與海洋的長期鬥爭中,荷蘭1953年的經歷是一個里程碑。對於當年北海洪潮所造成的那種嚴重浩劫,墨西哥灣沿岸的美國人上周已經領教了。當一段遭到嚴重破壞的堤防可能崩塌、洪水隨之就要衝向鹿特丹時,一位船長將他的小船開進裂口,沉船堵漏挽救了這個城市。人們的反應非常強烈,也是多樣的。荷蘭人用水壩、堤防以及其他設施將近海島嶼連接起來,築起了一道前沿防禦屏障,大大縮短了不堪一擊的海岸線。荷蘭公共工程官員德哈恩説,這項工程將海岸線縮短了400多英里。
專家們認為,對新奧爾良來説,建立一個類似的前沿防線將把龐恰特雷恩湖同墨西哥灣隔離開來。這樣一來颶風將風暴潮推到城市邊沿的一條主要水道就不存在了。
荷蘭人還增加了堤防的高度,現在超出波濤洶湧的海面40英尺(在新奧爾良,最高的防洪堤也不過這個高度的一半)。荷蘭政府還興建了龐大的防洪閘設施,當天氣惡劣時就關閉閘門,其他時候閘門洞開,這樣海水就可以流入港灣,保護其生態系統。荷蘭擁有龐大的巡查人員和維修人員隊伍,以確保這個龐大的三角洲工程的安全。年維修費用約為5億美元。德哈恩説:“這可不便宜。但是跟國內生産總值相比也不算太多。這是交保險費。”
1953年的風暴也襲擊了英國。泰晤士河沿岸有300多人葬身洪水,農田被毀,倫敦城勉強逃過一劫,倫敦人嚇了一跳。
英國人於是提出了一項計劃,以更好地制約從北海沿着泰晤士河溯流而上的洪潮。工程師們設計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屏障,以將對河水的自然流動的干預降到最低限度。這項設施建在倫敦以東大約10英里處的伍爾維奇,1982年投入使用。
正常情況下,這一設施的半圓形閘門平放在河床上的混凝土基石上,對河流的通行不造成任何障礙。一旦需要這些閘門就會轉動升起,可升5層樓那麼高,阻擋不斷升高的潮水。當局已經將泰晤士河上的這道屏障加高80多次。
在威尼斯,1996年一場洪水突如其來,受災面積廣大,經濟損失嚴重。結果雄心勃勃的摩西計劃出臺了。78扇巨門將安放在亞得裏亞海的海床上,一旦需要就會升起阻擋危險的風暴潮。人們圍繞這項計劃的得失展開了長期的辯論,使這項工程的開工建設一再推遲,直到2003年才開始動工。理論上説,這些巨門將於2010年完工。反對者認為,這項耗資45億美元的工程將證明是無效的,而且可能會扼殺威尼斯所在的這個脆弱的瀉湖。
加利福尼亞正在試用的辦法是使用一種名為時域反射儀的技術。這種技術的原理跟雷達是一樣的:沿着同軸電纜發射的一種脈衝到達底端或遇到扭曲,比如彎曲處,就會反射回來。通過仔細測量沿着電纜傳來的回波就可以發現嚴重的扭曲和危險所在。
布拉斯説,檢測堤防問題的傳感器技術大有可為。但是他認為,不那麼吸引人的辦法,比如定期維護,可能更為可貴,因為預防永遠是最好的對策。
責編:張雨馨